湘湖自然历丨夏日昆虫记草丛里,那只骧首奋臂准备战斗的“天马”

湘湖自然历丨夏日昆虫记草丛里,那只骧首奋臂准备战斗的“天马”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小暑第4日
青葱盛夏,“天马”开始在草丛中时隐时现。
它们通体翠绿,大眼睛,细脖子,修长肚腹,翅翼碧透,并且时常立起上半身挥舞两把大刀……
“天马”是螳螂的别名。用以解释《尔雅》中各种物名的《尔雅翼》一书写道:“螗蜋(螳螂)…… 世谓之天马。盖骧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诚然,螳螂仅一年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骧首奋臂”,无所畏惧。小螳螂一降生,就同时扮演起捕食者和猎物的双重角色,年幼的它们是肉食性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美食;随着成长,残酷生存游戏的角色开始互换,螳螂将昔日的“狩猎者”,比如蜘蛛、蝎子、黄蜂之类,甚至小型爬行动物和鸟类,逐个拉进“菜单”。成年螳螂即使面对超出抗衡范畴的庞大敌人,也很少露怯。为了捕猎与战斗,它们的前足进化成“大刀”,上面布有一排坚硬锯齿,战斗已经化作身体一部分。
在中国文化里,螳螂的勇气是一场悲剧。《庄子·人世间》讲述了“螳臂当车”的故事,庄子为其配上“不知其不胜任也”的评语,足以令人感慨。
而在世界的另一侧,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在《昆虫记》中记录了一个关于螳螂的“悲剧”——母螳螂在交配中会吃掉公螳螂,以保证充足能量繁衍后代。
小小昆虫,竟如此壮烈。或许正因一生短暂,纵情恣意、勇往直前才对得起生命鲜活。
【小名片】
螳螂,亦称刀螂,属大型肉食性昆虫。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大并向外突出;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约有147种。
文/彭雅惠 图/湖南省天敌繁育中心提供 设计/曹舒琴 智库/赵正萍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