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府与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丝绸

图片
丝绸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它以优美华丽的品质征服各国人民,通过丝绸之路走向欧亚非各地,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千百年来,人们种桑育蚕,缫丝织绸,不仅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保暖御寒的衣物,还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为礼仪制度提供了简洁明了的坐标,为风俗民情提供了主题鲜明的背景,丝绸以其独特的身姿成了中国元素中最璀璨的明珠。
一、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图片
丝绸文化
(1)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是苏绣、蜀绣、湘绣、粤绣。
(2)三大名锦
三大名锦主要是指产于南京的云锦、产于四川的蜀锦、产于苏州的宋锦。
(3)帝王服饰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缩影。
图片
十二章纹
“标准的”专用帝王服饰出现于西周。周公摄政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阶梯式宗法等级制度,以明示官职上朝、公卿外出、后嫔燕居等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并对衣冕的形式、质地、色彩、纹样、佩饰等作了详细的明文规定,成为周代礼治的重要内容。
图片
皇帝的服装
图片
皇后的服装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首,龙、山、华、虫、火、宗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尊女性的代表。
(4)官员补服
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可凭借补子上的纹样,判断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图片
官补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唐代,其源似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有关。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
二、丝绸之府话丝绸
浙江素有“丝绸之府”之称。河姆渡遗址中的蚕雕和钱山漾遗址中的丝织绢片,说明浙江地区是我国的丝绸源头之一。
图片
丝绸之府
自先秦至汉魏六朝,浙江的丝绸业稳步发展,至隋唐时已崭露头角。宋元时期,越州的越罗、尼罗、寺绫曾驰誉各地,杭嘉湖的丝绸业进一步发展,浙江丝绸业由与中原、川蜀平起平坐,一跃为全国之首。明清时期,杭嘉湖等地有“丝绸之府”之称,湖州的蚕丝更是天下闻名;湖丝产量高,品质卓越,远销全国各地,故号称湖丝遍天下。
图片
浙江的丝绸贸易
浙江的丝绸贸易同样非常繁荣:杭州清河坊的绸庄鳞次栉比,湖州的南浔、双林等市镇丝绸贸易发达,这些都是浙江丝绸经济繁荣的见证。民国以来,浙江仍然是丝绸产业的重镇,许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三、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丝绸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元代来到中国后,曾遍游大江南北,也到过杭州。回国后因作战被俘,在狱中留下了轰动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
图片
马可波罗
图片
《马可波罗游记》
图片
马可波罗舞台剧
游记中有大量的篇幅描述杭州的情况,也提及杭州的丝绸,如杭州的街道上有很多店铺,出售各种衣料;城中的男女衣着,多为绸缎所制,丝绸衣料的产量很大,有本地产的,也有外地运进来的。
《马可波罗游记》准确反映了杭州及周边县市丝绸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近期热文:
殷墟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方法
老北京三百六十行(十)
丝绸之路:通达天下
从秦国到秦朝:统一过程中的六大因素
古代中国的车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