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有一条老街!将近600余年历史了

我说:“去老街走走吧。”没有人回应,很长时间以来,似乎都是这样。
其实,去与不去,老街一直就端坐在那里,像一位经世的老人,惯看风雨,在没有尽头的地方,等着我们。
老街很小,一条不足700米的街巷,就足够测量出它的长度;老街很老,600余年的历史装满锈迹斑斑的故事。它沉默寡言,任由荏苒岁月覆盖过往,于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透出与世无争的平静和沉寂。
图片
相距不过百米,老街的身旁,就是繁华的城市大街、林立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群……准确地说,老街被现代化都市包围着。越来越宽敞的大街和高大的楼盘,日益衬托出老街的窄小。
终于有一天,那句被遗忘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去老街走走吧。”这次,说话的,换成了另外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我看见目光朝这边聚过来,脚步也朝这边靠拢,更多的人响应着,“走,逛老街!”
那个下午,明媚的阳光经过房屋光滑墙面的折射,在眼前跳跃晃动,牵引着迫切的脚步,我们从闹市里抽出身来,一步步走进老街。
遥远的和可及的,熟悉的和陌生的,纷纷呈现在眼前。
这是凯里城区最早形成的一条街。
虽然无法还原老街最初的模样,但可以想象,古树参天的山坡上,有一天,几块土地被平整出来,没过多久,几栋木屋拔土而起,依山而建,散落在树林中。这是典型的吊脚楼。后来,吊脚楼慢慢多起来,连成一片,密密麻麻地向四周扩散……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图片
不知什么时候,那条穿寨而过的街道铺上了青石板,一幢幢造型不一的砖房取代了吊脚楼。
与老街一样悠久的,有两处建筑不容忽视——万寿宫和魁星阁,它们与老街,互为见证,相映增辉。
拾级而上,站在万寿宫殿前的石板上,目光仿若穿越时空,触摸着岁月的幽深。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的万寿宫,分前殿、中殿和后殿,历史上曾为安抚司、长宫司、宣慰司土司的治所,现为省级保护文物。1937年,中共凯里地下党在此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魁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位于大阁山公园最高处,曾为学宫、考殿,是培育选拔人才的地方。阁楼正面写有“魁星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有一副对联,上联“飞关过齐泰素景”,下联“苍烟几点小流洲”;后门也有一槛联,上联“凯水晴波滚滚奔来眼底”,下联“炉峰烟雨巍巍矗立樽下”。阁楼五层,高23米,内外六柱六角,层层飞檐翘角,雕刻有各种花卉鸟兽图案,精致典雅美观。阁楼第二、三、四层有回廊环绕,扶栏可盘旋而上,整体造型古朴端庄,凝重浑厚,蔚为壮观。
图片
登上魁星阁的最高层观景台,俯视四周,凯里新城尽收眼底,胸中顿时涌现出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万寿宫和魁星阁,不仅成为凯里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而且,也为老街增添了文化气息,成为凯里这片土地上名副其实的“文脉”。一代又一代凯里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各地。
老街有一处旧书屋,是爱书的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旧书最早以廉价的身段进入市场,是以地摊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突然有一天,凯里大十字的人行道上,一堆半新半旧的书籍摆放在街边,立即吸引着爱书人的目光。在囊中羞涩的年代,书籍以更加委曲求全的样子证明着自己的价值。置身闹市的文字,始终保持着智者惯有的平静和宽容,适应着新旧主人的更替。
后来,旧书在老街一间简易的店铺里找到安身之处。
图片
万寿宫右侧,是一处面积不大的休闲广场,从早到晚,人们聚集于此,品茶下棋、跳广场舞、摆龙门阵……人声沸鼎,不亦乐乎。而左侧临街的旧书屋,同样是人来人往,这里相对安静。淘书人的目光专注,心无旁鹜。
星期六,我照常来到老街旧书屋“打卡”,不过,这次我带着家人一起来“淘宝”。9岁的儿子深受感染,跟在我身后,兴致极高,东挑西选,不一会,怀里便抱着一大摞旧书;忽又像发现新大陆,从一堆旧书中掏出厚厚一本,还是全新的,一看,是一本彩色插图英国名著《哈利波特》。我知道,这段时间,儿子痴迷于同名电视剧,连做梦都在念着哈利的名字,向往着有朝一日,也能有哈利那神奇般的魔力。自然,这本书,让儿子兴奋了好一阵子,成为他第一次去旧书屋最大的收获。
大哥从贵阳打来电话,说,“有空去老街帮我买几把叶子烟。”并一再叮嘱我,别忘了。
有几十年烟龄的大哥,烟瘾越来越大,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改抽起了叶子烟,且仅对乡下老人挑来凯里老街卖的叶子烟情有独钟。
图片
为了抽叶子烟,大哥购买了一根精致的烟筒,竹根做的。抽烟的时候,只见大哥把焦黄的烟叶圈成筒状,拧进烟筒的圆孔里,点燃,深深地吸一口,双眼微闭,极惬意的样子。大哥的脸被青色的烟雾所笼罩,就像一个个日子随烟雾升腾,大哥渐渐老了,额前的皱纹越来越深。
老街的叶子烟名气越来越大。走进老街,大捆大捆的叶子烟随处可见。或者,循着浓烈的烟香走过去,看见一位淳朴的乡下老人蹲在街边,嘴里含着一个烟斗,老人面前,摆放着同样朴实无华的叶子烟。用不着吆喝,只管将烟斗里的火星弄得忽明忽暗,烟雾飘浮,买烟的人闻着香味,就知道这是上好的烟叶。老人平静地应付着自己的小本生意,目光散淡,清晨第一束阳光滴落下来,映着老人烟叶般的脸宠。
每一天,醇香的叶子烟从乡下走进老街,然后又从老街分散到各地。金黄的叶子烟,青青的石板路,从容的脚步,灿烂的笑脸……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乡下新鲜的事被带进老街,城里的所见所闻深入乡村,城乡在这里悄悄地碰撞,生活在这里上演着原汁原味的情节。
帮大哥买叶子烟的过程,简单而又激动,当我从年龄和大哥差不多的老人手中,接过用白色塑料袋装好的烟叶,临走时,老人又多给了我一把叶子烟,我抢着付钱,老人摆摆手,说:“不值几个钱,尽管拿去抽。”
走出老远,我回过头,蹲在街边的老人,抽烟的神态,像极了大哥。
我的眼睛紧盯着一片鲜艳的颜色,此时,它在老街深处流动。
图片
这是一件穿在身上的服装,一件苗锈服饰。天蓝色的布料,上面绣有白云、小鸟、花朵……简约而明快,全都是生活的底色。仿佛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子,着一袭山野清风,飘然而至。周围的一切瞬间鲜活起来,连空气也活泼起来。
年轻女子在前面拐了个弯,消失在眼前,我的心慌得厉害,像整个世界离我而去,深深的失落感。我忙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其实,这情景,每天都在老街发生。只是,忙碌的脚步,停不下来驻足欣赏。
称老街是一个民族商品的博物馆,毫不夸张。多民族生活在黔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而凯里作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交通便捷,物流汇聚,游客纷至,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商品聚散地这块招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老街,自然成为最理想的承载场所。美轮美奂的苗绣、绚丽多姿的银饰、异彩纷呈的蜡染,以及做工精湛的民间工艺品,所有的这一切,丰富着老街的日子,同时,也正因为老街的衬托,使这些民族的技艺更加光彩夺目。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老街,它更让人肃然起敬。
图片
苗绣和银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两大瑰宝,被誉为“行走的艺术”。目前,活跃在凯里的绣娘和银饰传承人,不下几千人,他(她)们当中,不乏眼光独特、志向高远的执着者。能不能以老街为舞台背景,举办一场苗绣或银饰的时装秀?将更多的民族元素融入老街,让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从深隧的时光里走出来,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创举。
傍晚时分。夕阳恋恋不舍地挂在山峰上,绯红着脸。周围的事物深受感染,笼罩着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图片
晚饭后,与老街相临的大阁山公园,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地方。我加入其中,沿青苔潜伏的石级而上,林子里温润而又芳馨的空气,舒展着身上的毛细血管,细细的汗水浸出来,一天的疲倦也随之溢散。
在这幽静的公园里,仿佛流逝的时光,被不同的人一一分割,各人都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互不打扰,各寻乐趣。几位老人在练太极,动作舒缓,神态安详;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从石桌旁站起来,收拾书本,相邀而去;不时有人从身边擦肩而过,他们沿着小径,来回地步行;调皮的孩子挣脱父母的手,跑去追逐那只钻进林子的小黄狗……
整个城市的灯光不约而同地在夜色里绽放,老街密密麻麻、高低起伏的房屋,从刚才短暂的灰暗中现露出来,依然是处世不惊的模样,但此时,经闪烁灯光的涂抹,突然间变得温和了许多。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脸来,银子般洁白的光,和着点点繁星的清辉,一起洒落下来。
回头望去,浓浓夜色下,老街已是万家灯火。
永远忘不了去年的中秋夜。
那一夜的月亮,圆润而又温暖地映照在我的心空,熠熠生辉。
我与老街有缘,大学毕业,便来到凯里这个城市,扎根于此,上班的第一家单位离老街不远,目睹着老街的不变与变,触摸着老街随时代跳动的脉膊,感受着老街日夜散发出的生活气息……一晃,20余年了。
我与老街的人有缘,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老庚”。更为巧合的是,和另一位来自遥远福建的“老庚”,我们三人,在老街相遇,成了兄弟。
天涯何处不相逢,老街串连起了这种缘份。
早早地,家住老街的“老庚”便相邀,中秋节一起过,不去酒店,就在家里。
沿着西门街,从一条狭窄的巷子拐进去,不远的路边,就是“老庚”家,一幢四层楼的砖屋,一至三楼出租,顶楼留给自己居住。看上去,房屋外观陈旧,走进去,楼道阴暗,但推开家门,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典型的民族风格装修,配以相得益彰的家具电器,烘托出老街人日子的殷实。
图片
一桌丰盛的佳肴,全是老街的美食,诱惑着味蕾。主菜是闻名遐迩的凯里酸汤鱼,配上黄焖羊肉、农家腌肉、酸汤猪脚、油炸花生……看着就食欲大增。入座,除了我们三个老庚,其余全是家住老街的亲戚好友。倒酒,碰杯,互敬,豪饮,有些人虽是初次见面,但都是相见如故,气氛融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席间,有人发出诚恳的邀请,端着酒杯走到我面前,紧握着我的手,说:“弟,明年来我家过中秋,老街就是你的家。”
一杯杯醇香的酒,浸润着淡淡的月色,深入肺腑。
月亮越升越高,我们频频举杯。
这年的中秋,我醉倒在老街浓浓的豪情里。
都说月是故乡明,身在他乡的我,每年中秋夜,都觉得挂在老街上空的月亮,一样地温馨甜美,一样地擦亮人心。
>>>>>>>>>>
旅游攻略
景区介绍
图片
下司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这里的人们沿袭传统举行龙舟大赛、斗牛大赛,车流人流,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此外,堪称下司绝艺的“酸汤鱼”“草烧狗”厨艺更是名声远扬,深受游客喜爱。每当周末假日,凯里、都匀、贵阳等处的旅客呼朋引伴举家前来,漂流戏水、访古探幽之后,悠悠然面水临窗,点上一两样佳肴,大快朵颐,尽兴享受假期清闲。
图片
云谷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云谷田园位于素有“歌舞之乡”的凯里市舟溪镇,距离凯里市区12公里。全园建设有农业生产区、旅游观光区,是一个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农业生产区种植着台湾数十种果蔬、花卉新品种。有30多亩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100多亩特色观光果园等;旅游观光区包括生态观景餐厅、贵州省热带雨林院落式餐厅、云谷烧烤小镇,还有凯里首家背山面湖、依坡而建的巴厘岛风情独栋木屋,凯里专享的大型户外婚庆主题花园,凯里独创生态公园里的儿童乐园等,业态众多,适合一家人游玩。
图片
南花苗寨:贵州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景点、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民俗独特,是巴拉河长裙苗农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馆,南花苗寨距凯里市中心13公里,炉榕公路从寨脚绕河而过。南花苗寨的女子多穿长裙,被称作"长裙苗",最长的百褶裙长达80cm。节日时的牛角银饰是另一个特色,“大牛角”长达1m左右。因为交通方便,南花的旅游开发程度比较好,河边建起了木楼客栈,节假日时经常有旅游团带团参观,在河边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
图片
凯里苗侗风情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接西江千户苗寨、南靠小高山景区、西至下司古镇、北临凯里市主城区。苗侗风情园建成苗侗民族特色建筑310栋,涉及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等极具苗侗民族元素的建筑点缀其间,散发出黔东南独有的民族建筑魅力。目前,园区有银饰刺绣旅游商品区、民族特色餐饮区、休闲娱乐住宿区等13大功能区,涵盖了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具备了“一园看黔东南文化”“一园品黔东南风情”“一园尝黔东南美食”“一园买黔东南旅游商品”的功能,已成为苗族侗族风情体验基地和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窗口。
图片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形式颇有民族特色,中央塔楼采用侗族鼓楼重檐形式,东西塔楼采用苗族吊脚楼形式,以外观来强调黔东南是“苗侗之乡”。一楼鼓楼展示厅,陈列馆在二楼和三楼,由“黔东南概貌馆”“少数民族风情馆”“少数民族服饰馆”“龙舟馆”和“现代民间工艺美术馆”等主题馆组成。
美食推荐
凯里少数民族风情浓郁,造就了这里独特且别致的饮食文化。凯里人民喜爱酸和辣,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如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等。
图片
到了凯里,最不能错过的是凯里酸汤鱼,这是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扬名省内外。酸汤鱼的灵魂在于它独一无二的酸汤味道。酸汤是用米汤自然发酵后,加入木姜子,腌制的西红柿、糟辣椒等一起同鲜鱼熬制,鲜美独特,酸辣开胃,尝上一口,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图片
血酱鸭是传统名菜,用新鲜鸭肉腌制后放入到油锅里翻炒爆香,然后加入醋血、辣椒等调味品,香味四溢,让人垂涎三尺。鸭肉香酥入味,味道鲜美可口,香辣醇厚,是一道百吃不厌的美食。
图片
腌鱼腌肉是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是选用新鲜的鱼肉、猪肉、鸭肉等,处理干净后加入糯米饭、辣椒、白酒、盐等放入到坛中密封发酵而成。经过长时间发酵的腌鱼腌肉,味道香醇诱人,用油煎熟,味道酸辣开胃,十分独特。尤其是夏日食用,能够缓解食欲不振的症状,十分的下饭消食。
图片
牛瘪汤、羊瘪汤这两味汤也是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选料独特,味道别具风味。用牛羊肚子里还未消化完全的液体,加入调料制作成汤羹。味道微苦清凉,喝完口有回甘,十分独特。一般外地人吃不习惯或者是不敢尝试,但是当地人却吃得过瘾,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住宿推荐
凯里市住宿十分方便,如目的地是在城区内,可自行在一码游贵州、美团、微信等平台选择酒店或民宿,如凯里金凯美悦酒店、金冠酒店、凯里市和谐·敦普酒店等,都是居住条件很好的酒店。如果是离开城区去了相应旅游景区,也可以在景区的民宿入住,或返回城区。
交通推荐
凯里市交通十分方便,从贵阳乘坐高铁、火车、客车等均可到达,凯里还有多趟直达省内外城市的高铁、火车,在携程等平台皆可购买。自驾前往适合一家人或组团旅游,从贵阳出发导航至凯里市仅需2小时30分钟。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