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后,东魏和西魏哪家汉化程度更高?东魏更推崇汉文化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
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
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投靠自己,那叫一个兴奋啊,白送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换你你要不?
于是乎元修便浩浩荡荡地带着北魏皇族一股脑地投奔了宇文泰。到了长安以后,本以为可以坐稳大位的元修,忽然发现,宇文泰这家伙跟高欢一模一样,原来大家都有一颗成为曹操的心。
元修心里苦啊,想要跟宇文泰拼了,结果被宇文泰给毒死了!皇帝挂了没关系,宇文泰立马把元宝炬改立为帝,自此建立了西魏。
而高欢得知元修跑了,也觉得如释重负,至少弑君这一步不用自己干了。于是他便将元善见扶植为皇帝,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
所谓东魏、西魏是后来史学家为了区分两者,根据地理位置,给他们取的名字。他们其实都称呼自己为魏国,各自认为自己才是北魏正统的延续。
东魏存在了17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西魏存在了22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由于时间太短,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要想研究两者的文化,我们可以从北齐和北周入手。
图片
一、北周比北齐尚武。
其实睁眼一看,我们就能搞明白一点,北齐比北周文明太多了。北齐的建立者高欢,好歹是汉族,可宇文泰就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了。
关中那地方,在南北朝期间被北方胡人统治了接近300年之久,已经完全失去了汉文化的传承习惯。
那个时候要想在关中地区存活下来,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汉人胡人化,只有跟着胡人的脚步走,才能够保证自己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你比如说,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他本身姓杨,可是为了生存,他必须要改姓普六茹,因此准确来说,我们应该称呼他为普六茹坚。
图片
而唐高祖李渊,其实也是这么个情况,他们家虽然也是汉族,可是为了在西魏、北周生存下去,也只好接受赐姓大野。所以我们也可以称呼李渊为大野渊,李世民则是大野世民。
由于西魏立国的时候,实力弱小,为此宇文泰按照府兵制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府兵。所以北周立国的基础,就是尚武。
他们对文化这一块儿其实并不看重,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军队,这是当务之急。所以北周对汉文化的吸收,明显是比不上北齐的。
北周地区的文化,更加接近鲜卑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崇尚武力。在乱世当中,这种文化似乎更容易生存。当初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就是这个原因。
图片
二、北齐完美地传承了汉文化。
高欢本身也是鲜卑化的汉人,他也有一个鲜卑化的名字叫贺六浑。他本人对鲜卑文化也比较推崇。比如说在他的军队中有鲜卑人和汉人,可是鲜卑人的战斗力明显要强于汉人,所以他更加愿意重用鲜卑人。
这事儿给北齐留下了不小的隐患,不患寡而患不均,内部搞出个三六九等来,你觉得北齐能不内乱吗?
但是在文化方面,北齐却完美地继承了汉文化。由于他所统辖的地区,是汉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山东、苏北、皖北、河南、河北等地。
图片
这些地方虽然长期被北魏占领,可是汉文化并没有因此灭绝,反而得到了延续。再加上当地平原比较多,农耕文化也被完美地继承了下来,成为了北齐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
北魏王朝本身就已经汉化很明显了,从北魏孝文帝元宏开始,他们皇族就不用拓跋这个姓氏,改用汉姓元了。此外元宏还搞了一堆汉化活动,使得北魏王朝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一个汉化的鲜卑王朝。
而北齐则继承了北魏的绝大多数政治和文化资源,其汉化程度自然也就相当高了,接受汉文化自然也就更加容易。
图片
三、科举制度的原型,或许就是北齐发明的。
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认为发明科举制度的时代,是隋文帝时期。
可是隋文帝杨坚又是从哪儿找到的灵感呢?要知道,隋文帝还没做皇帝的时候,是给北周打工的。北周对汉文化并不尊重。
所以说北周是不可能给杨坚带来科举制度的灵感的。而北周后来把北齐给灭了,这下子就不一样了。北周兼并北齐以后,也同时融入了北齐的文化。
北齐文化中,就有一种选拔官吏的办法,引起了杨坚的注意。原来北齐时期,就开始从寒门子弟中选拔优秀者做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
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乃请试经业,问十条并通。擢授国子助教,迁太学博士。依魏齐制度,秀才、孝廉考第有上、中上、中、下四等,中上以上方可叙官。---《北齐书》
北齐时期,考上秀才,就能够到北齐朝廷里来做官,这便是科举制度的原型。杨坚或许就是从这儿找到的灵感,这才有了建立科举制度的想法。
图片
总结:所以说东魏汉化水平,比西魏更高。
实话实说,宇文泰的西魏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高欢的东魏已经开始之乎者也了。毕竟高欢是北魏最后一位大丞相,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的政治和文化资源,这是宇文泰比不上的。
宇文泰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在他的军队中,鲜卑人和汉人拥有一样的待遇。这倒是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宇文泰是鲜卑人。
所以说越缺什么就越想着弥补什么,这样的集团才能走得长远。相对来说高欢在军中搞三六九等这一套,直接为北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北周书》、《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