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人体发动机”?移植“年轻线粒体”后,老龄个体重返青春

人类对于生老病死的看法很可能在本世纪被颠覆。近日,美加州Mitrix公司创始人Tom Benson在接受《Longevity》杂志采访时表示,为挑战衰老难题,他们计划开展年轻线粒体注射实验,以促进各层面细胞再生,让人类能重返或者保持年轻状态。
01 线粒体:细胞能量站,人体发动机
众所周知,人类由成千上万的细胞组成,而细胞生命力又由线粒体(mitochondrion)决定。后者是一种存在于细胞中由两层膜包被的微型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其负责制造细胞能量,生产人体所需几乎99%的燃料三磷酸腺苷(ATP),此外还深度调控能量代谢、细胞信号转导、细胞死亡和免疫过程,被人们称之为“细胞能量工厂”或“人体发动机”。
图片
(图:光学显微镜下的线粒体图)
早在1857年,瑞士解剖学家阿尔伯特·冯·科立克就在肌肉细胞中发现首次发现了颗粒状结构的线粒体。1931年之后,继生物学家奥托·沃伯格(Otto Warburg)发现“细胞中线粒体利用氧气转化能量是酶促过程”后,便一直成为诺奖专业户,在各种人体老化机制实验中被证实对人体变老及各种病症影响重大。
从人的角度而言,如果把我们比作一台汽车的话,那线粒体于我们就像发动机一样,只要发动机完好,“汽车”就能一直行驶。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流逝以及熬夜吸烟久坐、长期食用加工食品等不良习惯,“人体发动机”将加速损耗,进而出现生物体老化现象。如皮肤松垮、毛发变百、反应迟缓等等。以此为契机,Tom Benson提出“全身线粒体注射实验”,验证给老龄个体线粒体置换年轻线粒体是否能带来老化速度延缓,生存周期延长的结果。
02 实验中的“青春分子”
Mitrix企研究小组,首先年轻个体中提取了健康的年轻线粒体,通过在的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后再注入老龄个体中。结果发现,那些年轻线粒体进入实验对象体内后,能跨越个细胞边界,实现各层面细胞的的扩散转移,最终实现老龄个体重现年轻状态的结果。
图片
这和哈佛此前发现的线粒体激活分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验中,晚年哺乳动物实验组在使用完这种分子7天后,体内包括细胞器线粒体在内的多项老化指标被调节到年轻个体水平,并且剩余存活时间也拉长了三分之一。日企Bioagen株式会社根据线粒体作用机制,认为联合太岁提取物等物质,该分子能从细胞层面为人体的延缓老龄过程供能。
全球三大权威期刊《Nature》2019年在一篇关于近百年学界相对靠谱的的抗老技术综述中,提到了运动、间歇性禁食、雷帕霉素等7种通路,其中3种都和线粒体相关。去年,《Cell》子刊在一篇名为《Integrating the Hallmarks of Aging Throughout the Tree of Life:A Focus on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中指出:生物老化的八大机理都与线粒体失调相关,重建线粒体功能是抗老化的钥匙。Bioagen旗下的激活剂派洛.维从产量、持稳等方面保持线粒体水平, 在入境使品展会亮相后,风速打入京猫东天等渠道。Mitrix的线粒体的注射实验被认为将成继派洛.维后,另一种可获大众认可的线粒体提升方法,毕竟这看起来就像是输血一样简单。
图片
03 人类进入令人兴奋的生科时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前沿抗老方法得以发现,人类也在保持年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据统计,仅线粒体方面的相关研究就已有多个成果即将落地,比如,以此为靶点二甲双胍已经进入3期lin床实验;去年5月西班牙女教授Mittelbrunn发现的另一种修复物也已作为抗风师注射剂开全面使用,美发现的派洛.维也被已低价量产,进入伊势丹等商超。
此外,还有很多还在试验的超级抗老方法正在积极研发,如基因编码、千细胞术,甚至纳米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都进展中。目前,Tom Benson也表示,目前Mitrix已得到马尼托巴大学Benedict Albensi教授和肯塔基大学Alexander Rabchevsky等医学权威专家支持,已经着手开展下一步研究。Tom Benson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类或许能像建立血库一样建立线粒体库,让逆转衰老变得和输血一样稀疏平常。
图片
哈佛遗传学家戴维在《Why We Old,and Why We Have to》一书中曾说,我们不能因为50%的人类都要经历变老的过程,就认为这是必然。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在本世纪末人类很可能就可以老变为一个可供选择的问题。此前,一项来自美加利福尼亚的人体实验已经证实,用于显示人体生物年龄的表观遗传时钟(epigenetic clock)是可以被倒拨的。现在,我们只需找到倒拨指针的方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