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初心|《滕杨方案》:抗日根据地公私兼顾的改革实践

物证初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921-2021
《滕杨方案》
1940年,在侵华日军“囚笼政策”的重重封锁中,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如同孤岛一般,在抗战岁月中艰难挺立,当时的生产补给从哪儿来?又是谁,在后勤保障的提供上抛洒热血?是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战火纷飞年代里,给军民提供了牢不可破的补给保障?
▲《滕杨方案》:抗日根据地公私兼顾的改革实践
以改革促生产
在1944年4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头版上,整版刊登了《滕参谋长、杨副参谋长手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全文,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滕杨方案》。
图片
正是这个在70多年前
创新分配方式的方案
使得抗日根据地
在重重困难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拉开了太行山地区
以改革促生产的序幕
图片
山西省档案馆三级调研员 范春英:“在1942年之后,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八路军的根据地成了抗日战争主战场,经济的较量愈发显示出重要性。滕杨方案是因为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根据地在经济上面临着重重困难,在这种前提下就出台了这么一个方案。
图片
最艰苦的时期
1941年3月到1942年秋
日军对太行根据地
连续实施了5次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
实行“三光”政策
妄图摧毁根据地军民的
一切生存条件
图片
几乎和侵华日军同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不仅停止对八路军的军需供给,并对根据地实行了经济封锁。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自然灾害和瘟疫交错侵袭,太行根据地进入了最为艰苦的时期。
图片
山西省档案馆三级调研员 范春英:“1942年到1943年之间连续8个月的旱灾,使当时884亩的耕地无法下种,吃饭问题无法解决。随后又是水灾和蝗灾,接下来就是霍乱,给军民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正式出台
当时,八路军吃、穿、用方面的物资极其匮乏,战士们的衣服、鞋袜无法供给。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八路军总部后勤部部长的杨立三在实践中发现,公私分红的奖励办法是调动大家生产积极性的关键。于是,在太行区党委的指示下,《滕杨方案》正式出台。
图片
《滕杨方案》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公私兼顾 二八分红的方案
共分为“积极生产” “奖励节约”
“帮助群众生产问题”等五部分
详细规定了伙食单位的
每个战士开荒种地 喂猪养羊等
生产的任务量
奖励节约的标准和个人分红的办法
图片
在新办法的鼓励下
抗日根据地办起了
农业指导所 生产合作社
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 生产能手
1944年一年
太行区部队开垦荒地就有8172亩
减轻人民公粮负担达10万斤左右
图片
在彭德怀和邓小平的支持下,方案发布十几天后,《新华日报》又以头版头条刊登了《响应"滕杨方案"检查生产运动的联合指示》,号召太行区所有单位、机关、学校学习,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也由此推向高潮。
图片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部主任 李东光:“这个报纸就是1944年《新华日报》报道根据地军民执行滕杨方案的成绩,通过私人积蓄、家庭手工业发展、毛织副业发展这几个方面,展示当时执行滕杨方案的成绩。因为滕杨方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制定的,所以后来许多学者经过研究,就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最早就萌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山上。 ”
图片
大道之行 一以贯之
陵谷沧桑 初心依旧
无论在哪个年代
共产党人追寻理想
为民谋福的决心从未改变
信念历久弥坚
来源: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