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暑了怎么办?这份中暑急救知识指南请收好!

图片
科普小知识
中暑了怎么办?
这份中暑急救知识指南请收好!
图片
近日,天气渐热,在外出要注意防暑防晒的同时,我们更要防范中暑,那如果出现中暑症状,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让大家一起了解下中暑都有哪些症状,以及如何正确应对中暑症状吧!
了解中暑
1
图片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高温是发生中暑的根本原因。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最后引起中暑。
中暑“三大类别”
02
图片
1.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2.轻度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3.重度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1)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患者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可能与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只补充水分、不补充盐分,体内大量缺钠或者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
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3)热射病
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两类。
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体育运动者、训练的官兵),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
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
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至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
患者体温高可达40至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应急救护细则
03
图片
现场救护:
1.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或温度较低的环境(如空调房),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2.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还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
3.体温升高者,可采用冰敷、擦浴全身(除胸部),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不断按摩其四肢及躯干。用冰袋冷敷双侧腋下、颈部及腹股沟区等部位。
4.持续监测体温。
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经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
医院内救护:
1.物理降温
与现场救护类似,可以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头部降温、冷水浸泡法、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调节体温。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可采用4摄氏度盐水进行灌肠,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病情严重时,可以实施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至体内降温。
如何预防
04
保持凉爽
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乘凉。
仔细安排户外活动
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
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
涂防晒霜
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
仔细监护婴幼儿
与儿童一起旅行时,切勿将婴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离车时检查,确保所有人都下车,不要忽视任何在车里睡着的孩子。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1.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2.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3.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随时关注天气、易感人群情况
1.查看最新天气消息:查看当地新闻,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
2.了解症状: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
3.关注同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及时处理。
4.监测高危人群:婴幼儿、65岁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如抑郁症、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对于这些人群,在高温天气中,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生中暑。
每年夏天温度急剧蹿升的时候,就是中暑的高发期,而发生中暑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病情恶化,将有可能导致死亡。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导致中暑的基本原因及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知识,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学会,并分享给他人。你不经意的善意,或许可以帮助到他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吉林省红十字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