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陪东莞人一起长大的老街,每一天都有年味!你有多久没回去了

对东莞人来说
莞城老街就像孩提时代的家
你去或者不去,它总在那里等你。
图片
从迎恩门城楼往西,走过莞城桥,便到了振华路。路上行人不多,原本靠街间间相连的旧式建筑,在入口两幢骑楼处断开。顺着三四米宽的老街往里走,东莞人耳熟能详的大西路、中山路全在这一片。
最繁华的历史,在老街
从振华路入口往里走,各式各样的商铺靠街林立。海味行、画像馆、理发店……无论是卖什么的,你总能从它的名字和并肩联立的骑楼建筑中,窥到几分过去的繁华景象。
旧时,这片老街区由于毗邻东江,受水运带动,形成了典型的河岸商埠,热闹非凡。
图片
“以前这里好多人的,特别多…买东西都是要排队的。”在大西路中大理发店门口,一位年满70岁的阿婆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排队理发。
阿婆同小编讲到,她是土生土长的茶山人,年轻时刚嫁到莞城的时候,由于街区内巷子太多,害怕迷了路,便就很少夜里出门。用阿婆自己的话说,就是“怕找不到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她排队等候的中大理发店,则是大西路顶有名的老字号,已经开了30余年。来来往往,总有像阿婆一样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等候理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外往里看去,理发店内里十分逼仄。从斑驳的墙面到泛黄的时钟,从坐得光亮的长板凳到理发师傅眼角的皱纹,店内的一切无一不述说着岁月的流逝。
图片
“这家剪的好,另外那家手艺不稳定,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阿婆讲到,这家店原先在大西路更靠前一点的位置,上下两层,生意很旺,后面才搬过来的。这么些年,店里的两位理发师傅一直没换过。
图片
图片
相比街区另外一家同样开了很多年的理发店,中大理发店手艺稳定,周边的阿公阿婆们更喜爱这家。更有一些高龄(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与老伴相互搀扶着前来理发,理发之后再结伴而去。
“不算贵,30块钱洗剪吹。”阿婆笑着说。
图片
剪完头发老俩口一起回家
在老街区,像中大理发店这样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有很多,但并非所有店都如中大理发店这般生意可观。
把视角从振华路一路往里推,入口不远处的首饰铺子一定能勾起许多东莞人的回忆。铺面不大,但无论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去,你总能见到一位手艺师傅坐在门廊旁的工作台上修修补补。
图片
这位手艺师傅姓江,他所在的首饰铺子从1991年开到现在。而他制作、修补首饰的技艺,全是年轻时候从父亲那儿一点一点学来的。住在周边的街坊,各类首饰坏了旧了,便喜欢找他。
小编前去时,正巧撞见了一位前来修补金戒指的阿姨。阿姨将戴久了的戒指展示给我看,小小的金戒因时间久了从一处断开,颜色也有些黯淡。
图片
图片
江师傅拿起戒指仔细端详后,将断裂处剪开捋直,再用小锤子捶得平整,时不时开火在戒指上烧一烧。阿姨则不紧不慢拿出几颗珍珠,让小编帮忙挑选一颗最靓的,届时嵌到戒指断裂处。
“现在生意比不上以前,修补首饰也不像买菜,生意没以前好做。”江师傅边修边讲到。
图片
图片
经实地走访,在莞城骑楼老街,生意没以前好做的老字号,并不止江师傅一家。振华路113号罗华德画像馆,至今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罗叔已经60来岁,早些年来东莞打工便在这儿安了家。
图片
罗叔正在端详客人要画炭相的照片
“以前看别人画画,很赚钱,然后我也去自学。”罗叔讲到,以前数码影像还不发达,绘制炭相是门时髦手艺,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早些年家里条件不好,瞧着别人画炭相赚钱,他便自学了这门手艺。那时候炭相生意好做,彩色炭相最受姑娘们的喜欢,一天大概有一两单,具体数量不定,一幅炭相两三百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Best for you
炭相工具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炭相这门古老的的手艺日渐式微,只零星的有些客人拿着相片找他画像。如今,罗叔铺子里满墙的炭相只无声述说着过往的岁月。罗叔与老伴亦如往常的每一天,静静地守候在他们的铺子里。
最悠长的岁月,在老街
小时候,年味总是最先从老街传来。一到过年,四处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直到正月十五之后,年味才渐渐淡去。而中山老街一定是个神奇的存在——纵使你头一回去,纵使没有锣鼓欢鸣与络绎人潮,但老街的风貌,总叫人有种酷似年味的心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了老街,便好似游子返乡。那些旧掉的砖瓦,全都成了故事,一切说不出口的心绪,回到老街都能得到了最妥帖的慰藉。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珊洲街拐进和平路的巷子口,一幢泛黄的老楼有些引人注目。从入口往院子里走,一位独居阿公正赤膊坐在门厅前喝茶。见小编走了进来,阿公从椅子上站起来笑着同我打招呼。
图片
“这栋楼没人住了,以前是工厂里的人住这里。”阿公边说边指着前面的老楼。原来,这栋泛黄的老楼以前是给工厂员工住的,十分热闹。后来工厂搬迁到了高埗,老楼便失去了居住在它心里的伙伴,小院儿也一天比一天安静。
老楼的斜对面便是欢姨的“九毛”摊子。那摊位只有两张凳子,一张靠着柱子用来放工具,另一张留给客人坐。因在拐角处,又没个大字招牌,稍不注意便会被人略过。
图片
“九毛”的意思便是“绞毛”,粤语中两者同音。欢姨自嘲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绞”字,于是用同音字“九”来代替。电视剧里所谓的“开脸”指的便是这个。它作为一种古法美容术,深受老一辈人喜欢。
图片
小编前往的时候,欢姨正独自坐在一旁择菜,摊位和工具都十分简单。她说,前来帮衬生意的基本上都是以前的熟客,上至80岁老人,下至10多岁的少年。“一些14、15岁的孩子还不懂打扮,通常由长辈带过来,绞一下就靓好多。不过,这些孩子一般怕痛,不肯来,有些是被家人硬拖来的。”
但随着新式美容院遍地开花,欢姨的绞脸摊档生意已经大不如前。如今只把“绞脸”当爱好,一般的客人收10元或12元,但遇到年长的老人,1、2元也做。欢姨说:“钱多钱少无所谓,看到人家变靓了,自己心情也好。”
图片
从和平路往中山路走,服装、百货、五金、对联、婚庆、供奉用品……卖各式物件儿的都有。许多铺子都以家庭为单位,铺子不大但承载着一家人的营生。在一众铺子中,最惹人眼的便是那一排竹器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式各样的竹编用品,都能在此买到。而用以各种节庆场合的竹器以及门口喜庆的红色招牌,也为老街平添了几分年味和仪式感。而中山路也正如它响亮的名字,鲜艳的小红旗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图片
图片
逛中山路,中山餐馆不可不去。这里的烧鹅皮脆肉嫩,非常地道,在东莞是顶有名的老字号。有多少老莞城长大的孩子,从小便吃着那碗汁浓肉香的烧鹅濑粉长大?
而莞城老街之所以如此令人挂念,不仅仅因为它的美食贴合胃口,更因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餐一饭都蕴藏着最浓郁的人情味。
图片
老街的存在,就是它什么也不说,你便为它曾赠与你的一切默然感动。
老街,永远不老。
#今日话题#
你记忆中的老街
是怎样的呢?
出品:东莞日报融媒编辑部
图:谭雅文
文:谭雅文
图文值班编辑:谭雅文
往期 丨 精选(戳下方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