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守艺人|8800一米的面料,看一眼就知道值不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在“时尚守艺人”这个新栏目中,向你展示值得赞叹的中华传统文化/技艺,以及那些将新思潮和活力注入其中的年轻世代“守艺人”。
图片
短视频里吴颖坐在大花楼木织机前对着镜头娓娓说道,她短发微卷,穿一件黑T恤配牛仔裤,眼前织机上码放着彩色的5A级桑蚕丝线。视频刚发出,汹涌的点赞和评论便迅速把她手机淹没。一面是不为众人知的古老手艺,一面是势不可挡的当代生活浪潮。吴颖置身于两者之间,偶尔困惑,始终坚定。
图片
2009年大学毕业后,原本学商科的她进入南京云锦研究所,在所里的工作相对简单明晰,主要负责公司的品牌和运营,不用考虑产品和技术,“我只要想如何把设计的产品推广给消费者”。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初期的那段日子,她坦言,自己对云锦并没有太多感觉,从技艺层面来看云锦美得惊心动魄,但对于云锦的内在的精神她还没找到合适的路径去建立关联,也无法与之产生深层的共鸣。“当时在云锦博物馆,看到的都是龙袍,离我们的生活特别遥远。”
图片
锦是我国古代技艺水平最高的织物,《释名·采帛》曾记有: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作为三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更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集丝织工艺之大成。其用料名贵,从蚕丝线到金银线和孔雀羽皆有,而技艺也尤为繁复,独创有通经断纬,挖花盘织和逐花异色等手法,在我国织锦艺术上自成一派。用手触碰云锦面料,感受其表面的光滑质地,掂在手里又有厚重感,蚕丝与金银线交织成大块纹样,随角度变幻而流光溢彩有如云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元代到明清都在南京设有官办的织造局,为皇家供应云锦,到清康熙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机。然而民国初年随着时代更迭,半个世纪间战火四起,丝织业遭受重创,织工流落,到1948年时,城中织机仅剩四台,南京云锦也差点濒临失传。
图片
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有关云锦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才逐步展开。2006年,南京云锦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锦才真正等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图片
图片
吴颖真正爱上云锦是在2013年。那一年,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将云锦带上了法国巴黎高定时装周的舞台,这次合作让吴颖重新认识了这种古老的面料。
图片
再看看四周的法国媒体人,他们脸上的欣喜与赞叹便是最好的反馈,让她感受到强大的能量。那一刻她竟然产生了一种内疚,而内疚也转化为动力,她立志要在这个行业做点什么。
图片
劳伦斯·许2013年秋冬高级定制“绣球”系列 ▎
回到南京后,她展开了一系列尝试,有过成功,也历经挫折。为了让昂贵的云锦面料更能亲民融入日常生活,她试过用各种方式去解构云锦。一是通过替换材料来降低成本,选用羊毛代替蚕丝的经线纬线,然而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羊毛的粗细度和色泽感都不适合,做出来别人会觉得这和云锦没有关系”,她接着补充道:“云锦的色泽感很重要,丝绸是非常亮的,亮对于云锦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她也想过将云锦的图腾提取用在印刷品上去推广手艺,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她发现这也和云锦没有关系。云锦必须通过其独特的织造方式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图片
而更大的挫败感则来自于云锦前辈们的质疑。在老一辈云锦人眼里,这个年轻女孩做的尝试压根不是云锦,“你对云锦的魂不理解,你一味想要迎合现代人,那是错误的。”那时她感到想要推动创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越是不容易,她就越不服输。“前辈觉得你做不出来,我就觉得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成功?”如今看来那会儿多少有点心高气傲,但作为商科生,专业训练告诉她,所有的实验都会给到未来借鉴。“前辈说的有些是对的,但你还是得去试。”
图片
图片
尽管从事行业多年,也有过几次成功的破圈宣传,但不了解云锦和承创空间的依旧大有人在。在她看来,如果还用守旧的方式去做手艺,肯定是缺少生命力的。于是这位云锦新传人大胆开启了一系列创新,为这门古老手艺摸索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她积极投入短视频阵地,与不同领域的KOL诸如张突然、陆仙人和张承洋跨界“成团”,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共同推广云锦;另一方面她工作的重心仍留在面料和科技的创新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陆仙人、张突然的跨界合作 ▎
“其实云锦的运用领域特别广”,她语速逐渐加快,将这些谙熟于心的想法再度表述,“比如酒店公共空间、客房、机场、还有户外比如园博园的壁画,这些场景里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面料。但这跟服饰的面料又有区别,要更厚实,更有立体感,有时候运用到艺术展览中,还要加上高科技的声光电制造互动。”在承创空间,从礼服、鞋子、手袋到家居桌椅、屏风、挂画,以及文创等产品都能看到云锦的融入。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拓宽云锦在商业领域的运用,承创空间内还研发有实验室系列,“这个系列完全是天马行空,面料本身会采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与其他生活场景——比如汽车内饰软包——相融合。”实验品系列并不对外,完全是作为工作室的信息资料库而存在。如果有汽车公司想要尝试创新,吴颖才会从库里提取信息,与客户的需求结合。现在实验室的工作比例占到他们整体工作的20%到30%。“不要故步自封,要用传统的力量引领未来的生活”,她适时地总结道。
图片
吴颖发现创新不再是一种表面的行动,而是基于云锦的文化本身去做出内在的解释。
在日复一日与云锦的相处中,在无数次的研究收集工作中,她也渐渐解答了过去心里的困惑。“过去皇家为什么要用云锦,这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精神。”在她看来,云锦不仅是集技艺之大成,同时也承载着东方哲学的表达。“首先从蚕到丝表达的是天人合一;其次云锦的图案都有着吉祥的寓意,所谓图必有意,意必有吉祥;最后无论从织造方式,色彩搭配,还是其内在气质,云锦都十分讲求平衡。这三个事构建起了云锦的核心能量。”文化的才是最奢侈的。只有理解了云锦的内在精神,穿过符号表面去找到背后的象征逻辑,才能让创新有据可依。
图片
从日本的西阵织企业细尾家族身上,她也看到了云锦未来的路。日本的西阵织源自中国的织锦缎,经过代代相传与改良行成了如今的模样。
图片
在京都,细尾家族是一个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西阵织企业,而在最新一代掌门人的带领下,西阵织从日本传统生活场景中走出,通过面料革新与运用场景拓展,进入到世界的舞台——西阵织不仅与迪奥、香奈儿、宝格丽等顶级奢侈品合作,运用到店铺的室内设计中,还和一系列顶级品牌合作开发产品。
图片
Dior 在1954年的设计 ▎
采用了日本西阵织制作的名为“Tokyo”的裙子
除此之外细尾家族还积极推动着西阵织的革新,在其实验室中,细尾家族将生物传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结合到传统的织锦手艺中,比如将水母的DNA植入到蚕体内,研发出可荧光变色的蚕丝。
图片
承创空间的生产基地内,传统的大花楼织机有三四台,现代化机台配有两台,数量虽不多,但产量却比较大。人工一天八小时可以完成五六公分的织锦,而机器生产则能达到5-10米左右。“我觉得那段辉煌的时光是完全可以恢复的。”如果只采用人工织造,手艺的困境相当明显。“那么就需要机器模拟人工去完成这个工作。其实国外的很多奢侈品牌都拥有超前的面料机台,他们的面料一代代在创新。”她形容自己是一个极力奔跑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阵地给丢了,我们要捡起来,这就包含了科技的力量,设计的力量,还有创新的力量。”
图片
在外人眼里昂贵且独具仪式感的云锦,对于吴颖而言,却是每天的寻常生活。身为创业者和创新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对孩子的爱就是将他们带到身边,在云锦的日常氛围中相互陪伴成长。读三年级的哥哥对妈妈的工作偶尔困惑,为什么妈妈在做一个没有太多顾客的行业呢。小男孩的商业头脑飞速运转,不如开一个超市吧,超市会有更多人来买,他提议。吴颖则笑着回他,虽然没有人来买,但妈妈在做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事情啊。她并不清楚儿子能否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某次和小女儿一起拍短视频记录产品时,她惊讶地发现刚刚讲过一遍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颜色,小女儿都能一一对应上。她感到有些心安,也仿佛看到了云锦的未来。
图片
1. 织造云锦的大花楼织机造型独特,分为上下两层,需由两名织手共同配合完成。坐在上层花楼的名为拽花工,负责提花程序,坐在下层的名叫织造工,负责织造面料,两人协作每天能完成5-8厘米的云锦织造。
图片
图片
2. 扁金线是南京云锦织造中独有的技法,用金箔进行切割,打造成纸片状,一面是真金,一面是纸,用料昂贵,手法复杂。
图片
3. 明清时,南京云锦进入繁荣鼎盛时期,政府在江宁(南京)设有官办的织造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自曾祖父辈开始,三代人就任职于江宁织造府。
图片
4. 如今云锦的使用场景不断在拓展。继2013年南京云锦在法国巴黎高定时装周惊艳亮相后,2015年吴颖携研究所的小伙伴一起将云锦带到了米兰世博会南京周的现场,用云锦打造出一幅“蒙娜丽莎“。
图片
策划:Jakii
编辑:王逸敏
文:真真
摄影:许青
妆发:堂燕
造型:晓雪
文章来源:《时尚COSMO》6月刊
图片来源
时尚COSMO / 承创织绣 / 视觉中国
微信文章设计
甲丙Wayne
图片
图片
精选回顾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