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汉文典》:一部多功能的古汉语工具书

从我国第一部字典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我国对汉字的注音一直是采用“以汉字注汉字”的方法,传统音韵学的研究也借助汉字为标音工具。例如:“癶”字,音bō,汉代的《说文解字》记录这个字的音为“读若拨”,宋代的《广韵》记录这个字的音为“北末切”。这样的记音方法为研究声韵之学提供了很多资料,但是由于“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这样的注音方法并不太直观。
随着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采用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这也为我国的汉字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工具,为中国的音韵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影响深远。
图片
利玛窦《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
图片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说到西方学者对中国音韵学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的,除了利玛窦(Matteo Ricci)、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外,不得不提到高本汉。
图片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 ),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20世纪初,创作《中国音韵学研究》,首先将西方的方言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反切、等韵之学相结合,用现代方言拟测古音,建立起现代方言语音与中古音(公元6世纪左右)之间的联系,把历史比较法运用到汉语研究上来,影响了一整个世纪的汉语音韵学研究。
高本汉是汉语古音构拟的奠基者,他在完成《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基础上,又将研究重点放到了上古音(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构拟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张世禄在《中国音韵学史》中写到: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参用反切、等韵表、现代方音及日本译的汉音、吴音等,反覆证明。……他对于隋、唐古音研究的结果,虽然还有可以怀疑和亟待改正的地方,而大体上已经为学术界所公认可奉为依据了。……他的《中国语分析字典》,就是着手研究上古音的第一部著作。
而这样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将毕生研究上古汉语的结晶汇成了这部经典——《汉文典(修订本)》。
这是一部关于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工具书,由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编译。全书以古代汉语字典的形式编排,将七千余个汉字字头统系于一千多个谐声字族之中,每一字头后均罗列上古音、中古音和现代音(包括北方官话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解释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相关书证;引有甲骨文、金文字形图两千六百余个。
图片
《汉文典(修订本)》凡例
图片
图书内页
《汉文典(修订本)》严格遵照《切韵》和《经典释文》中的中古长安方言来进行研究和构拟,大大提高了同一个系统内古音拟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该书的字头是按照谐声字族系连的,从编号1“可”一直到编号1260“覈”。这样编排既有利于谐声字的研究,还有提纲挈领之效,便于通过学习字根进而掌握整个谐声字族。如编号681组,字根为“及”,下辖“及、彶、急、汲、级、吸、圾、岌、极、笈”共10字,这10字除了“吸”读为xī外,其余都读为jí。乍一看,似乎“急”字与其他带“及”的字格格不入,但实际上从古文字看,“急”是从心及声的形声字。“急”字的小篆写作,“及”字的小篆写作。到了隶楷阶段,“急”字写作,又写作,就不太看得出上面是“及”字了。通过谐声字系连的方法,将从“及”的字放在一起,对于汉字学习十分有用处。
图片
图片
除了了解汉字的本义,学习汉字的引申义、假借义,对于阅读古籍也有很大的好处。如成语“屡试不爽”,这是各种考试都热衷于出的题目:这里的“爽”字是什么意思?本书谐声字族编号第733组收录了“爽”字,本义是“聪明、明亮”,同音假借义为“差别、差错、走错路、有缺点、败坏”。其中的“差错”义,就是成语“屡试不爽”中的“爽”的意思,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该义在本书中所举的书证是《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汉文典(修订本)》原著是用英文撰写的,其上古音和中古音是使用瑞典方言字母标注的,现代音是用威妥玛式音标标注的;编译者在编译时,将上古音和中古音改用国际音标标注,现代音改用汉语拼音标注,并在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现代音后括注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大大便利于读者阅读使用该书。
图片
《汉文典(修订本)》英文原版
原著在引用书证时,比较简略,为了方便读者起见,编译者补出了全书的书证。
书前附有长篇导言及修订本导言,后附有高本汉所撰相关研究论文《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从中古汉语到官话》《中古汉语和日语汉字》,便于学习和使用。书后并附有音序索引及笔画索引。
图片
《汉文典(修订本)》目录
高本汉曾对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这样自我介绍:“我姓高,名字叫本汉,因为我本来是汉人嚜!”
这一班新学者既能充分的理解古书,身边又有中国图书的全部,他们当然可以研究到中国文化的一切方面;而一个西洋人就只能在这个大范围里选择一小部分,作深彻的研究,求适度的贡献而已。这样,他对于他所敬爱的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系文化,或者还可以效些许的劳力。无论如何,我自己恳切的志愿是如此的。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译本《著者赠序》
《汉文典》
[瑞典]高本汉 著 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 编译
繁体横排
16开 平装
978-7-101-15180-
138.00元
编译者简介
潘悟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杰出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东亚语言数据研究所负责人。曾出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大陆地区理事。担任《中国语文》《民族语文》等编委。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威斯康星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与研究单位作过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
杨剑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代表著作有:《汉语现代音韵学》、《古汉语语法讲义》、《音韵学入门》(合著)等。
陈重业,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从事古代汉语、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曾任基础部主任、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主编《古代汉语基础》《大学语文》等,参编《历代名案大观》《驳案汇编》,参译《汉语史论集》。
张洪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终身教授。曾受聘或正受聘为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天津市千人计划讲座讲授、南开大学文学院陈省身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讲席教授等。代表作有 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 Argumentation from Tone Sandhi in Chinese Dialects、Tonal Prosody in Yongming Style Poems、Translation of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 等。目前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英国 Routledge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丛书主编、荷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杂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