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末或迎大风暴雨,这份避险攻略请收好

图片
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23日)发布了今年首个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专家建议市民,面对灾情或突发事件,保持冷静,注意观察,第一时间自救、避险或撤离,可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
雨中行车保持低速慢行,防止陷车
目前上海的下立交总数已经达到608处,较去年增加了33处。驾驶员在通过这些下立交范围时,应当注意观察积水警示标线、警示标牌,判断涉水深度,防止“淹车伤人”。
图片
经过有大水满溢的路面时,水深不能超过排气管的高度。如果水深只淹没少半个轮胎,可低速直行,一气通过,切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如不慎熄火,不要再次启动车辆,防止发动机进水,应下车将车推出积水路段。
图片
雨中开车,驾驶员应当及时打开雨刷器,根据雨量大小调整雨刷速度,保持视野清晰。双手平衡握住方向盘,保持直线和低速行驶,转弯时缓踩刹车绕开积水;时速尽量不超过40公里,转弯时缓刹车以防轮胎抱死;如需停车,提前100米左右减速、轻点刹车。
此外,雨中开车,驾驶员应当随时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不可加速超车。同时,雨中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等受到限制。司机应减速慢行,切不可急躁地与行人和自行车抢行,谨防撞到行人。
低洼住宅居民可以采取“小包围”措施
遭遇城市内涝,我们应该怎么做?住在城市低洼住宅的居民,在收到暴雨预警后,需要提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围挡措施。
可以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砌土坎、配置小型抽水泵等。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一旦室外积水漫入屋内,需要及时切断屋内电源与气源,把容易浸泡损坏的物品放至高处,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排水。如屋内积水加深,要及时转移,不要在屋内停留,以免有生命危险。
避险场所最好选择就近的高地、楼顶,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在郊区,如果找不到较高的建筑物,也要尽量向高处移动。
在旧房生活的居民,要注意观察房屋的质量情况,出现漏雨、渗水情况要及时通知房管部门维修。一旦出现险情,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会第一时间组织居民进行安全转移,居民要听组织部门的安排,要求撤离的话要立即撤离,确保人身安全。
家中不妨常备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包
去年年底,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倡导家庭储备应急物资,增强市民应急和防灾减灾意识。《上海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分为基础版和扩展版两个版本。扩展版将推荐的备灾物资从13种扩展到48种。
图片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家庭常备的都是一些应急药品,比如治疗感冒、腹泻,以及创可贴、酒精棉花等。对于清单内提到的逃生绳、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逃生哨、灭火毯等专业的应急物资显得非常陌生。对此,专家解释,以救生哨为例,以往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有核的哨子,吹起来比较费劲,且声音不够响亮。专业的救生哨则能够轻松吹响,更省力气;人员被困后可以使用较小的力气就能吹响哨子,且发出持久响亮的声音,便于救援人员及时搜寻。
当然,应急包无需100%复制,市民百姓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关物资。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