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斥巨资购买美制F404发动机,LCA战斗机配套发动机项目以失败告终

近日,印度媒体透露,印度政府将与美国通用电气签订军购订单,采购100台F404-GE-F2J3涡扇发动机,总价达7亿美元。这批发动机将装配在LCA战斗机上,这基本等于宣判印度国产“卡佛里”涡扇发动机的“死刑”。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印度国防部提出研制一种用于替代米格21的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即LCA“光辉”。同时,选定F404-GE-F2J3作为LCA项目原型机的配套发动机。1986年,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GTRE)启动GTX-35VS“卡佛里”(Kaveri)发动机项目,按照计划,卡佛里发动机成熟后将用于LCA战斗机。
图片
1989年4月,卡佛里发动机项目全面启动,计划投资5960万美元,研制周期7年9个月。
1995年3月,首台核心机运转成功。
1996年,原型机地面试车成功。
1998年底,用于地面试验的5台原型机全部制造完成,并计划于1999年底进行首次空中飞行测试,2000年安装到LCA原型机上进行飞行测试。
图片
然而,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从未真正研制过一型涡扇发动机,卡佛里项目暴露出许多致命的技术性问题,甚至发生了原型机在地面试车台测试时起火爆炸的事故。原定在1997年实现首台发动机交付,实际直到2002年还未完成测试,研制进度严重滞后。
图片
此时,LCA战斗机开始小批量生产,首批包括8架空军型和2架海军型。由于卡佛里发动机无法交付,印度国防部只好寻求俄国和法国的技术支持,解决在涡轮叶片设计、全权数字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困难。
但不知道是俄国、法国没有真心实意传授技术,还是印度人底子太差、学不会,2004年中期,卡佛里发动机在俄罗斯进行的高空飞行测试失败。因此,卡佛里用作LCA首批生产型配套发动机的计划彻底破灭。印度国防部万般无奈,只有在2004年和2005年,从通用电气采购了60台F404-GE-F2J3涡扇发动机,用作首批LCA战斗机的配套。
图片
2007年,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将卡佛里项目分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继续完成之前未完成的设计,并完成全部飞行测试,为后续量产做好技术准备;第二阶段是寻求与外国公司合作,在实现卡佛里量产的同时,继续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和提升。
在第一阶段,印度得到俄国的技术支持。截至2008年初,卡佛里原型机先后完成了1700小时的各类测试,但是发动机严重超重和推力不足这两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2010年初,卡佛里项目重启高空飞行测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010年8月,卡佛里发动机安装在伊尔76测试平台上成功完成了跨音速飞行。2011年5月,卡佛里又成功完成12000米高度飞行测试。
图片
截至2011年12月底,卡佛里共有4台核心机和9台原型机完成了2000余小时的各类测试,其中包括在伊尔76平台上完成的27个架次、总计55个小时的空中测试。但测试结果非常糟糕,6个关键指标就有4个不合格,其中压气机、涡轮和发动机控制系统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第二阶段,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与法国斯纳克玛公司合作,引进法国技术。但法国并不想真正帮助印度,而是以此作为阵风战斗机出口的“钓鱼工程”,那时印度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购买阵风战斗机,因此斯纳克玛公司并没有向印度传授多少技术。2013年1月,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放弃与斯纳克玛公司的合作。
图片
2014年11月,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宣布放弃卡佛里研制计划,近30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比较搞笑的是,2016年,印度与法国签订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的协议,达索公司又宣称将在卡佛里项目给予技术支持,但这一回估计印度人自己也不会相信。
图片
现在,印度再次购买通用电气的发动机,等于宣告卡佛里项目彻底失败。从1986年启动至现在整整35年,我们可以发现,印度人走了太多的弯路。
第一、工业基础薄弱。印度的航空工业水平还不如我们,基础材料和设计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等关键零部件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第二、技术指标过高。印度燃气涡轮研究院从未设计过涡扇发动机,但将卡佛里的技术指标定得太高,达到法国M88-3涡扇发动机的水平,这是根本不切实际的。
第三、指望技术援助。印度缺乏必要的测试设备和测试能力,整天指望俄国、法国和美国给予技术支持,最后买了一大批军火,自己还是什么都没有学会。
总之,军队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唯有自己苦下内功,才能突破关键技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