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历史:利库德集团的诞生与执政

以色列历史:利库德集团的诞生与执政
关键词:赎罪日战争的负面影响、利库德革命
前因:赎罪日战争的负面影响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尽管以色列军队在战事后期扭转了颓势,但经济发展与犹太人的自信心遭受空前打击,在国际上也遭遇孤立。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
后果:利库德革命
在强硬的利库德集团长期执政下,以色列的内外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党的政治路线被抛弃,整个国家开始实行经济私有化,而本来受到压制的极端正统派迅速崛起。改革为社会注入活力,也让社会陷入分裂与动荡。
图片
▲利库德集团
过程始末
一、右翼世俗政党在以色列诞生
1977年,看似不可一世的工党在以色列大选难得地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成立才短短4年的利库德集团就终结了工党30年的连续执政,政党轮替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新生的国家。
4年前的9月份,一个右翼世俗政党在以色列诞生,这便是利库德集团。它是由好几个不成气候的小党组成,工党固若金汤的执政地位让这些小党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尽管它们自己的很多主张也存在很多不同,可总比跟工党的差距来得小。
图片
▲以色列工党
二、领袖梅纳赫姆·贝京
利库德集团的领袖是梅纳赫姆·贝京,这位刚刚年过花甲的老人以前可是个厉害角色,他是武装组织伊尔贡的领导人,不但主张以暴力建立以色列国,而且数次付诸实践。
虽然工党一直将贝京和他领导的政党描述为法西斯主义者,但贝京数十年如一日的强硬主张让不少以色列人把他当作犹太性的守护神。
凭借着右翼的政治纲领,利库德集团及其前身一直都能够在以色列议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即使他们在八次大选中都遭遇了失败,可谁知道下一次大选会不会成功呢?更何况犹太正统主义者的声音都必须有一个政治代言人来发出。
这种声音是什么?在政治上,尽管利库德集团保持着世俗政党的特色,反对政教合一,可是他们支持犹太教团体的宗教主张。在利库德集团眼中,国家安全是第一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和平。因此巴勒斯坦建国、离开耶路撒冷、撤出占领区对利库德集团来说是绝不能接受的。
图片
▲利库德集团的第一任总理梅纳赫姆·贝京
三、利库德集团起家史
在经济上,利库德集团主张私有化,拥抱自由市场,这一点与左翼的工党南辕北辙。另外利库德集团想让以色列在教育文化上加强犹太性的价值观宣传,不然多元的以色列还是犹太人梦寐以求的国度吗?
增强以色列人的民族与宗教意识和消灭巴解组织是《利库德集团关于和平和建立一个正常的以色列的计划》中的两条核心内容,光是这,就看得出这个政党想干什么。
利库德集团看起来似乎极端,而且不少成员有着近乎恐怖主义的劣迹,可时来运转,居然就抓住了上台执政的机遇。在新政党成立不久之后的10月6日,赎罪日战争爆发了,以色列虽然没有失败,可也谈不上成功。战事初起时的手足无措与一败涂地,让执政的工党政府陷入困境。
战争中,数以千计的军人战死,这对建国之后战无不胜的以色列人来说实在是不可想象。不少犹太人认为这是对以色列的惩罚。没错,开始于赎罪日的战争就是因为自己的原罪才会发生。
一时之间内心失落的犹太人转向了宗教,希望在这里获得安慰。随着残酷战争而来的,除了人心惶惶,还有长期低迷的经济,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原本欣欣向荣的经济立刻死气沉沉。
图片
▲今天的利库德集团蓝白党
四、贝京正式成为总理
点燃利库德集团迈向执政最后一把希望之火的,便是工党高层接连不断的丑闻,就连总理拉宾也不得不为夫人的违法行为下台,这是在1977年的4月。
随后的5月,以色列的第九次大选举行了,这是以色列右翼失败八次之后的第一次大选,这一次,他们的代表利库德集团获胜了,选举结果震惊了以色列。
工党的席次减少了三分之一,只获得32个席位,而对手的席位足足比他们多了11个。贝京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空前大胜。
1977年6月20日,屡败屡战的贝京正式成为总理,他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首次品尝到胜利的滋味。
以色列第一次政党轮替的意义,早在选举结束当天就得到了揭示,被媒体团团包围的贝京带上了宗教意味浓厚的白色基帕帽,这真是政坛前所未见的场景。以色列历史从此改变。
图片
▲梅纳赫姆·贝京(1913年8月16日—1992年3月8日)
结论:
利库德集团的成立是以色列政治史的大事件,右翼政党团结一致挑战执政的工党。而才成立不到四年,利库德集团赢得大选。建国30年来的第一次政党轮替,让以色列几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参考资料】《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东新力量平衡》《以色列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