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内斗控制权,科赫家族成美国最大私营企业,80年估值增超5000倍

图片
出品|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X财看见
文|莹莹 编辑|晟男
据《福布斯》消息,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 Inc. 简称科氏工业)登顶2020美国非上市公司排行榜,打破农业综合企业嘉吉公司连续12年第一的记录。资料显示,2019年科氏工业的营收约1150亿美元。
科氏工业总部位于美国堪萨斯州,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包括原油开采、贸易、管道运输、农业、畜牧业、金融服务等,在50多个国家拥有约12万名员工。
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科氏工业奠基人:弗雷德·科赫
弗雷德·科赫是科氏工业的创始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位。
1927年,弗雷德研发出从原油中提取汽油的改良方法,但由于当时美国大型石油公司的威胁,他被告侵权离开石油行业。
弗雷德认为石油公司垄断专利是反竞争、不公平的行为,于是和石油公司打起官司,经历15年最终获得150万美元和解赔偿。
弗雷德在美国打官司期间步履维艰,只好带着他的创新技术来到国外,帮助一战后的英国修建了一座炼油厂。接着又帮助斯大林建造15座现代炼油厂,这些炼油厂成为俄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弗雷德也在经济大萧条期间得到了50万美元的报酬。
这成为弗雷德创办公司的第一桶金。
1940年,弗雷德成立新公司:木河炼油(Wood RiverOil & Refining),也就是科氏工业的前身。
此后,弗雷德和妻子玛丽婚后生了4个儿子,费雷德里克(Frederick,也称弗雷迪)、查尔斯(Charles)、大卫(David)和威廉(William,又叫比尔)。
图片
(从左至右:比尔、查尔斯、大卫、费雷德里克)
弗雷德极其严厉,他的培养促使他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激烈的竞争表现。他要求四个孩子从小就在农场干活来获得零用钱,自食其力。为了培养孩子的好胜心,甚至鼓励他们互相争抢、打架。四个孩子也因此从小培养了争强好斗的性格。
1967年,弗雷德因身体原因去世。按照遗嘱,大儿子弗雷德里克得到约14%的股份,其余三兄弟各得约20%,剩余部分由几个亲戚拥有,其他形式的财产都留给了妻子玛丽。
四兄弟争夺控制权,打官司长达17年
在弗雷德去世后,二儿子查尔斯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商业眼光成为家族企业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查尔斯将公司改名为科氏工业以纪念父亲。《金钱暗流》作者写道,1968年前后,科氏工业的主营业务是炼油、运营油气管道和养牛,年收入约为1.77亿美元。
除了科氏工业,弗雷德还留下了非常重要的遗产。1959年,弗雷德买下大北方石油公司(Great Northern Oil Company,原派恩本德炼油厂)1/3的股份。
派恩本德可以买到加拿大便宜的重质“垃圾”原油,加工后可以卖出和其他汽油一样的价格,利润率远高于其他炼油厂。
1969年,查尔斯收购了这家炼油厂的大部分股份,他称这次收购是科氏工业发展过程中意义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气候内幕新闻》(InsideClimate News)记者透露,科氏工业是全世界最大的加拿大石油进口商,在2012年,美国每天从加拿大进口的120万桶油中,仅派恩本德这一家科氏炼油厂就要用掉约1/4。
派恩本德炼油厂还是兄弟之争的焦点之一。
在《比尔·科赫的疯狂西部冒险》中,比尔提到父亲写给他们的信:当你二十一岁时,你们会收到一笔现在看来数额巨大的钱,听凭你们自己处置。这可能是一个祝福,也可能是一个诅咒。记住,逆境中经常会因祸得福,当然也可以塑造最伟大的人格。善良慷慨地对待彼此以及你们的母亲。
然而,科氏兄弟们没有让父亲如愿。1980年,比尔在弗雷德里克的帮助下试图反抗查尔斯,夺取公司控制权,失败告终后被查尔斯开除。
图片
(查尔斯·科赫)
《财富》杂志曾报道,一个同事戏称查尔斯在一笔50:50对半分成的交易里,连标点符号都要拿走。面对兄弟,查尔斯没有丝毫留情。
1983年,查尔斯和大卫用11亿美元收购了比尔和弗雷德里克的全部股份,至此,查尔斯和大卫拥有了科氏工业80%以上的股份,科赫两兄弟的时代真正到来。
不过,比尔不满收购价格,将两个哥哥告上法庭。后来比尔又将矛头对准公司,控告科氏通过谎报采油量等方法从美国土著印第安居民手中窃取自然资源等。
他们兄弟之间的官司没有止步于此,甚至长达17年之久。官司直至2001年才终结,被业界戏称为“该隐与亚伯的战争”。
此后,查尔斯出任科赫集团总裁兼CEO,而大卫则出任执行副总裁,大家口中的“科赫兄弟”指的就是他们两人。
不断收购扩张领域,科氏工业成美国最大私企
查尔斯领导公司建立输油管道、开发原油贸易能力;打入液化气采集、分馏和贸易领域;开展天然气采集、运输加工等业务;开拓氮肥业务;在收购大北方石油公司后进入化学制品行业,打入纤维和聚合物领域。
科氏工业的迅速扩张离不开查尔斯对资本的运作,他在20世纪90年代接连收购美国天然气管道、埃尔夫沥青、德里集团、普瑞纳饲料工厂、赫司特50%的股权。
短短10年,查尔斯收购的公司比他父亲在任27年的收购还要多。
2004年科氏工业以44亿美元收购了杜邦旗下的纺织部门英威达。英威达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有一万多名员工,英威达占杜邦集团营收的四分之一。
2005年,科氏工业又以210亿美元收购了造纸业巨头佐治亚-太平洋公司,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宗私人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科氏工业因此坐上了全球最大私企的宝座。
2020年,科氏工业又完成了从金门资本收购了Infor剩余股权的交易。Infor为特定行业提供商业云软件,是科氏实现技术转型的关键部分。在过去的六年,科氏公司在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超过260亿美元,推动多个跨行业全球业务转型。
为了继续发展投资业务创造利润,查尔斯还花费数十年精心独创了一套MBM管理体系,在查尔斯《做大私企》一书中提到,MBM模式由愿景、品德和才能、知识流程、决策权和激励五个维度组成。
《时代》杂志2015年的报道写到,1961年科氏工业价值2100万美元,到2014年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
换句话说,如果在1960年投资科氏工业1000美元,那么现在就能拥有500万美元,回报率比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投资高27倍。
不过科氏工业作为私人控股公司,我们无法购买它的股票,它们也不对外公布详细的财务信息。在穆迪和标普这两家评级机构中,科氏工业长期保持Aa1和AA+。
图片
(左一:比尔,左二:大卫,右一:小弗,右二:查理)
据2021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查尔斯和大卫(已去世)妻儿的净资产均为451亿美元,一共拥有科氏工业股份的84%。
而离开科氏工业的老大弗雷德里克转去研究修复艺术品和古董;比尔则创立高碳型能源公司奥克斯博(Oxbow),现身价17亿美元。
科赫家族成为美国第二大家族,仅次于沃尔顿家族。
参考资料:《金钱暗流》(简·迈耶)《做大私企》(查尔斯·科赫)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