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孙颖莎沉迷的奥运村食堂,到底长什么样?

图片
一个发现,这届奥运会中国军团的吃货特别多:
杨倩妹妹想吃妈妈做的油焖大虾。
汪顺想吃外婆做的带鱼。崔晓桐想吃妈妈做的海货白菜。谌利军想吃一顿痛快的火锅。陈梦想吃爸爸安排的蒜蓉大虾。
图片
比赛都不忘“隔空点菜”,让人怀疑,是不是这届奥运会不太好吃啊?那为啥孙颖莎吃得这么开心?
其实,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东京奥运会的参赛选手被要求不能前往奥运村、练习会场、比赛会场以外的任何地方。
这意味着,能吃的地方就剩食堂,和小卖部了。
运动员们被禁止前往本地餐饮店就餐,每天最多 15 分钟时间跑过马路去小型便利商超里买食物,奥运村食堂也因此晋身为外国选手们唯一能品尝到日本料理的地方。
图片
前有防”双人运动“的纸板床,后有唯一指定用餐大食堂,这可能是史上最“禁欲”的奥运会了。
图片
“健康”是关键词
其实,奥运村食堂还挺努力的。
为了尽可能地让世界各国的奥运健儿在东京吃好喝好,用味觉品味日本文化,东京奥组委特别向日本各界征集菜谱,并在奥运休闲餐饮专供饭堂内进行复刻。
图片
首先,是日本街头小餐车就能买到的国菜“关东煮”。
和我们能在7-11便利店里买到的区别是——
这是为夏季运动会特别制作的“酷暑生存料理,清淡开胃的大豆冷汤里加入了番茄和大量的夏季时令蔬菜。
图片
接着是富含EPA、DHA、胶原蛋白等营养的“运动员素面”
这种由小麦制成的细面是日本人盛夏最爱食物之一,是日本家庭主妇的拿手好菜,加入冰块以保持凉爽的口感,可用于防夏季中暑。
对,还是清热祛暑。
图片
最后是稍微有些不健康的炸三文鱼,配蜂蜜柠檬汁,看起来很环保的毛豆意式奶冻和夹着火腿奶酪的蜜桃土司。
从这三道菜,可以看出日本菜系有努力在跟世界风味融合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样正儿八经看下来,东京奥运村的食堂好像有点东西?
图片
褒贬不一的食堂
但实际上,怕你思念故乡口味的日本人为了宣传本土饮食,还做了一些事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东京奥组委公开的菜谱里,有部分选用了“支援东北重建,重振农民信心”的福岛食材,包括福岛县产的大米、猪肉、鸡肉、比目鱼、红鲑鱼、北极贝、桃子、西红柿、黄瓜等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皆为东京奥组委官方提供的图片
所有食材“一视同仁”地不明确标示食材产地,闭幕之后,再公布哪些菜单使用了福岛食材。
这种开“盲盒”的方式,直接吓到了韩国的运动员们。
他们选择了自带厨师与泡菜,冒着被日本民众抵制批评的声音,也坚持对当地采购的食物用辐射探测仪,进行污染度检查。
图片
除了陷入“不能吃”的风波以外,也有人表示食堂菜“不好吃”、“不够吃”。
法国记者@ regis arnaud吐槽奥运餐“难吃到犯规”,并且这样一份“又冷又硬”的餐饮,折合人民币花费将近100元,简直是“奥运丑闻”。
图片
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志愿者@霓虹太空人2021 分享了每日吃食,并中肯地给出了评价——
“猪肉鸡肉牛肉每天轮流切换,唯一不变的就是鱼肉和沙拉。”“吃起来就像冷冻肉。” “量少难吃,营养不够,并且需要自备能量棒和巧克力,不然根本吃不饱”。
图片
图片
图片
减肥餐一样的饭菜收获了网友的同情,大伙儿又怀念了一波08年北京奥运村的伙食:
问老外记者北京奥运会有什么遗憾,有个遗憾是没把食堂菜全部吃一遍。
图片
其实,不满的大多是奥运会的工作人员。比赛裁判、技术人员、新闻媒体报道人员,赞助商企业代表等,因为需要自掏腰包,他们的满意度就很低。
而整个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吃饭是不要钱的。
幸好奥运村食堂从各处抠抠搜搜省下来的钱,还是让真正的主角——运动健将们吃饱了。
图片
吃得还算开心的健将们
奥运主餐厅菜单主要分为三类,除了上文介绍过的日料以外,还有西餐和亚洲料理,包括中国、印度和越南三个选项。
这可高兴坏了印度代表团的成员们。
自从连续在北京2008、伦敦2012和里约2016年在奥运村见不到家乡菜后,他们终于在东京吃上了来自北印度的美味:鹰嘴豆咖喱、炸印度面包、印度香米和黄油烤饼。
高质量的菜品直接俘获了印度代表团的心。
图片
而西方国家部分运动员,也在国际版抖音里分享了自己每天的食堂伙食以及感受。
美国队的排球运动员Erik Shoj分享了看起来没有特别寒酸的一顿餐饮,包括素面沙拉、照烧牛肉、烤猪肉、调味玉米等。
不过好几次食物还没送到嘴边,他就已给出了“good”的评价,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参杂水分。
图片
澳大利亚网球运动员Dasha Gavrilova认为东京奥运食堂的伙食选择多,起码比里约的要棒多了。
图片
图片
中国胃们在东京奥运村食堂,居然也适应得不错。
乒乓女队干饭人孙颖莎,就沉迷于东京奥运食堂不能自拔。刚抵达奥运村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饭吃吗?
被刘国梁教练警钟长鸣地提醒:
“食堂虽好,但也要快进快出、注意防疫!”
图片
孩子听了,但没完全听进去,转身就跟伊藤美诚开展了美食双边对话。跨服聊天,各说各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要加餐!
图片
在游泳队队员汪顺、击剑教练仲满等中国运动健儿们展示的奥运村食堂vlog里,我们能看到他们在为国争光的同时,也吃得很开心。
图片
中国女举主教练张国政,还在食堂给李雯雯拍了一段“吃播”:
“你别看就两个盘子,盘子下面还有盘子。”
李雯雯是87公斤以上的三项世界纪录保持者,今晚出战该比赛的决赛。
网友们心疼坏了,都来叮嘱:雯雯一定要吃饱吃好啊,举重运动员吃得香才能举高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是时代变了,还是标准低了?
其实,这是东京第二次举办奥运会了,上次的风评,跟这次真的不同。
1964年东京奥运会,英国奥运代表团团长邓肯先生在评价这届奥运的成功时,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奥运村伙食的美
可见让每位客人和参赛选手宾至如归,能享用到当地美食,也是奥运宣扬的精神之一。
今年恰巧1946年东京奥运会厨师团主厨村上信夫(1921-2005)的100周年诞辰,帝国饭店为致敬他对日本料理文化推广做出的贡献,特别推出了“复刻版”奥运料理,让普通老百姓在2021年也能重温当年味蕾感受到的文化冲击。
图片
今天奥运菜单上丰富的异国料理,在1964年却是难以征服的挑战。
那时候奥运厨师团们不仅要学习吃西餐,还要想办法应对各种从没见过的各国食品和运动员的订单。厨师长村上信夫为此走遍了东京各个大使馆,手把手地向使馆亲属团请教西餐技法,也在此期间创作出了帝国饭店代代相传的“传家宝食谱”——
白糖汁烤杏仁海鲈鱼。
图片
如果拉出上一届东京奥运会的数据对比来看,1964年的东京奥运村料理团队仅有400人,是本届奥运的人数的四分之一。
这么少的人,却能克服战后重建的困难,西餐文化认知的空白,做出各国代表团高度认可的菜品,甚至推动西餐走进日本各家各户,简直是可以载入日本饮食史的成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也许在奥运供餐这一方面,抛弃其他杂念,单纯从满足运动员胃口出发,做出让他们爱吃的食物,让食堂回归食堂的本质,才是真正的运营之道。
图片
如果非要将“本届东京奥运供餐之一言难尽”上升到哲学领域,那大概率是日本官方怕食堂太好吃,以至于各国参赛选手在奥运期间陷入食欲的温柔乡,从而无法在专注于比赛,导致发挥失常。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京奥运食堂的难吃,也不失为一种神秘的东方待客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