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候是旱鸭子,一个从小爱游泳 刘浩/郑鹏飞劈波斩浪摘银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划艇男子双人500米比赛中夺得冠军并创造历史。
17年后,在东京奥运会划艇男子双人1000米决赛中,中国组合刘浩/郑鹏飞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领先地位,可惜在冲刺阶段被对手反超,最终以3分25秒198的成绩第二个冲过终点,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一枚银牌。
这对分别来自云南玉溪和黑龙江齐齐哈尔的组合,尽管出生地域天南海北,成长经历也迥然不同,但他们在东京奥运会上将力量、速度与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8月3日,刘浩/郑鹏飞出战奥运会划艇静水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比赛。图据IC photo
学皮划艇前先学游泳
郑鹏飞从“旱鸭子”到奥运领奖台
从练习皮划艇到现在,郑鹏飞几乎每天都和水打交道,但刚到体校训练时,郑鹏飞却是一只“旱鸭子”。郑鹏飞1993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2006年底,13岁的他经体校游泳教练张丹介绍来到广东顺德体校。初到顺德时,郑鹏飞还是个“旱鸭子”,但他当时选择的运动方向却是皮划艇,所以他的第一项训练就是跟着张丹教练学游泳,2007年初才开始皮划艇专项训练。
从东北来到岭南,首先要过的是“天气关”。刚到顺德时,岭南湿热的天气一度让郑鹏飞很不适应。“但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孩子。”郑鹏飞的启蒙教练毛国斌这样说,“学习皮划艇也并非易事,刚开始很容易翻船,郑鹏飞秉持着一定要学会、学好的决心,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小目标,并不断实现,他的领悟能力比较强,训练也特别刻苦。”
郑鹏飞能够在皮划艇项目上取得长足进步,和教练毛国斌的指导有着很大关系。毛国斌是上世纪80年代的皮划艇运动员,1990年退役后,到顺德体校担任皮划艇项目教练。如今,他已经是皮划艇项目高级教练、顺德体校校长,参与并见证了近20年来中国皮划艇项目的发展。
从“一张白纸”到在国际赛场扬名立万,郑鹏飞只用了7年时间:2014年仁川亚运会,郑鹏飞获得划艇男子双人1000米亚军;随后,他又在世锦赛划艇男子单人5000米项目中获得第五名。如今,郑鹏飞和刘浩一起搭档征战东京奥运会。
图片
8月3日,刘浩/郑鹏飞出战东京奥运会划艇男子双人1000米半决赛。图据IC photo
从小喜爱游泳
刘浩曾因阑尾炎错过里约奥运会
与搭档郑鹏飞不同,出生于云南玉溪的刘浩从小就喜爱游泳。2007年,玉溪市体校的老师挑选皮划艇项目的苗子时,一眼便看中了这个14岁的男孩。在体校进行了一年多的训练后,刘浩被送到曾培养出中国首位皮划艇奥运冠军孟关良的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进行专项训练。在这里,刘浩训练刻苦,很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0年云南省运会,刘浩一举拿下划艇男子单人1000米和2000米两枚金牌,随后被玉溪市体校送到云南省皮划艇队,那一年,他才17岁。2013年全运会,作为划艇男子单人1000米决赛9名选手中年龄最小、训练时间最短的一位,刘浩最终拿到第四名。
全运会后,极具潜力的刘浩被征调到中国皮划艇集训队,更高的平台也让他信心倍增,成绩提升也很快。2014年,刘浩拿到世界杯捷克站划艇男子四人1000米亚军;2015年,刘浩获得全国锦标赛划艇男子单人500米和1000米冠军,取得了云南皮划艇队组队以来在全国大赛的最好成绩。
正当所有人期待刘浩在里约奥运会上有所斩获时,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在最后一次奥运会选拔赛前两天,刘浩突发阑尾炎,无奈与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擦肩而过。错失里约奥运会后,这5年,刘浩克服了各种伤病,努力训练,最终站上了东京奥运会的舞台。
这一次,刘浩和队友郑鹏飞一起,将“命运之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半决赛,他们以3分27秒23创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顺利晋级决赛;决赛中,他们再接再厉,一枚宝贵的银牌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红星新闻记者 李博
编辑 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