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南坡之变”,将元朝的“逆袭之路”毁于一旦

“南坡之变”,是发生在元朝中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与中书右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经上都西南三十里的南坡店(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北)。夜间,二人被以御使大夫铁失为首的蒙古贵族所刺杀,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坡之变”。
英宗被害后,这些发动政变的蒙古贵族们,拥立镇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登基,即泰定帝。“南坡之变”究竟是由怎样的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聊聊。
1)“武仁授受”
大德三年(1299),鉴于镇守漠北的宁远王阔阔出“怠于备御”,元成宗命其侄海山(忽必烈嫡长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代领其职。海山“摇身一变”,成为了漠北镇边亲王,取得了军事实权。
成宗在位时,曾立其子德寿为皇太子。遗憾的是,德寿早夭,继承人一直悬而未决。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成宗去世,皇室内部立刻爆发了激烈的帝位之争。
图片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1307)
争夺皇位的,主要有两派势力:
一方为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之子)。支持者有中宫卜鲁罕皇后和以左丞相阿忽台为首的一批中书省大臣和中政院官员;
另一方是怀宁王海山及其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支持者有右丞相哈剌哈孙、宗王秃剌(察合台重孙)和牙忽都(拖雷后裔)等人。
图片
元朝皇室关系表
阿难答和左丞相阿忽台等人,企图让成宗晚年即“居中用事”的卜鲁罕皇后“垂帘听政”,进而推举安西王阿难答即位,并定于三月三日发难。
与此同时,右丞相哈剌哈孙密遣使北迎海山于漠北,南迎爱育黎拔力八达于怀州(今河南沁阳),并“悉收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库,称病卧阙下,内旨日数至,并不听,文书皆不署”,假称有病,“守宿掖门凡三月,密持其机,阳许之”。他不仅拒不执行卜鲁罕皇后发出的诏旨,还拒不让卜鲁罕皇后一派使用印信和动用国库款项。
图片
海山庞大的军事力量,是夺取皇位的最大底气
在双方僵持的过程中,率先到达大都的爱育黎拔力八达,马上采取行动先发制人。他率卫士入内,执左丞相阿忽台及西王阿难答等,“责以乱祖宗家法”而杀之,“政变”一举成功。
在铲除了阿难答势力后,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帝位。不过,忌惮于兄长海山强大的军事实力,爱育黎拔力八达不敢造次,他以监国名义行使权力,并遣使去迎接海山。
图片
今天的哈拉和林
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海山,亲率三万士兵于大德十一年(1307)三月赶到和林。海山之母答己信阴阳家之说,告知海山“即位运祚不长”。海山闻言颇为不满,他愤愤不平地对亲信康里脱脱说:
“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今太后以星命休咎为言,天道茫昧,谁能豫知?设使我即位之后,所设施者上合天心,下符民望,则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年,何可以阴阳之言而乖祖宗之讬哉。”
在得知了安西王阿难答谋变始末及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以备他变,等待陛下”的消息后,他加速行军,于大德十一年(1307)五月至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爱育黎拔力八达及母亲答己亦至上都,母子三人相聚,并大会诸王。成宗皇后卜鲁罕被废,出居东安州赐死;失败的阿难答等人,也尽数被赐死。
图片
元上都瓮城复原图
海山即皇帝位,是为武宗。他念及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政变中功绩卓著,便将其立为“皇太子”,并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武宗死后,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和世㻋,而是传位给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也要按约定把皇位传给和世㻋,和世㻋死后,再传位给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一个儿子。
图片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1311)
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去世。根据“武仁授受”的原则,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利继立,即元仁宗。
不过,仁宗背弃了与武宗“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延祐二年(1315)十一月,仁宗封“原太子”和世㻋为周王,次年三月又命其镇守云南。同年十二月,他立自己的亲生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图片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
元仁宗之所以违背“叔侄相传”之约,原因有三:
1)重握大权的仁宗皇帝,不肯再将胜利果实从自己一系轻易让出。仁宗及其皇后弘吉剌氏夫妻出于私心,有意立二人的亲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图片
元仁宗庄懿皇后 弘吉剌·阿纳失失里
2)延祐三年(1316)春,权臣铁木迭儿“欲固位取宠,乃议立英宗为皇太子”,故意迎合仁宗意图,倡言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为皇位继承人。
3)仁宗之母答己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干涉朝政,有着很强的话语权。她认为,“明宗(和世㻋)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硕德八剌)稍柔懦”,遂支持仁宗传位于硕德八剌。
图片
弘吉剌·答己(?—1322),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之母
总的来说,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一事,是仁宗、答己太后与权臣铁木迭儿三股政治势力暂时利益一致所造成的结果。或许爱育黎拔力八自己都没有想到,硕德八剌的即位,居然成为了“南坡之变”的直接诱因。
2)英宗新政
延祐七年(1320) 四月十九日,18岁的硕德八剌继承帝位,是为英宗。此时的元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府财政面临困境,踌躇满志的元英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忌于答己太皇太后和权臣铁木迭儿的势力,他并没有大展身手的空间。
图片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1323)
至治二年(1322)八月和九月,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死,年轻的英宗终于摆脱了羁绊和束缚。同年十月,他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不设左丞相,以示信任),大刀阔斧地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革新。
英宗新政,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汉族儒学,大规模起用汉族知识分子
拜住“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用次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儒臣吴元珪、王约、韩从益、赵居信、吴澄、王结、宋本和韩镛等人,皆在短期内擢任集贤院、翰林院及六部官职,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得到了国家的重用。
2)罢汰冗员,精简机构
出于统治的需要,忽必烈在建国之初,就创设了一套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愈发臃肿,冗员不断增加。至治二年(1322)十一月起,英宗开始罢世祖以后冗置官。英宗“始锐意减罢崇祥、寿福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不幸遭罹大故,专意其余”。
图片
《蒙古山水地图》
3)行“助役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减轻农民负担,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英宗下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一言概之,就是从地主那里收取“助役费”,用来补贴农民。
这样的举措,很大程度上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和好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制订和颁布《大元通制》,加强和完善元朝法制
为改变国家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英宗诏命儒臣王约等人,在元朝以往法令文书类编初稿的基础上,制订出版了《大元通制》,并在全国发布执行。“格例成定,凡二千五百三十九条,内断例七百一十七、条格千一百五十一、诏赦九十四、令类五百七十七,名曰《大元通制》,颁行天下”。
图片
《大元通制》大部分已经失传,目前只有条格的一部分幸存于世,名为《通制条格》
如此雷厉风行的改革,直接触犯了蒙古、色目贵族的世袭特权,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蒙古贵族们既因为废旧俗而心生不满,又因得不到“岁赐”而痛恨不已。因此,锐意改革的英宗在贵族集团中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实际上,“南坡之变”中直接参加谋弑集团的就有不少蒙古贵族。其中,按梯不花、孛罗、月鲁帖木儿、曲律不花、兀鲁思不花都是蒙古藩王。
3)也孙铁木儿与铁失的勾结
铁失出身蒙古贵族,其父为昌王阿失,母亲乃盖里海涯公主,妹妹则是英宗的皇后。历史记载,此人贪财好色,品格卑劣,是奸臣铁木迭儿的义子。至治二年(1322)八月,铁木迭儿病死,铁失就成为了其余党的首领。
图片
铁木迭儿的连环画形象
铁木迭儿死后,英宗以其“贪蠹无厌”为由,对其余党进行了雷霆万钧式的打击,引起了铁失及其党羽的极度恐慌。
他下令“宜籍其家,以惩后也”,并“毁所立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十二月,“铁木迭儿子宣政院使八思吉思,坐刘夔冒献田地案伏诛,仍籍其家”;翌年二月,刘夔及参与此冒献田地案的同佥宣政院事囊加台均被诛杀。
图片
蒙古骑兵
不过,英宗却对铁失青睐有加(可能因为他是自己的大舅哥?)。他先是“以铁失为御使大夫,佩金符,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后又“命御使大夫铁失领左右阿速卫”。
所谓“忠翊侍卫亲军”,类似于中原王朝的禁卫军。尽管在地位上不及蒙古传统的怯薛军,但数量上已有了“后来者居上”的态势;至于战斗力极强的阿速卫其,一直是“精锐中的精锐”,军事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将如此重要的军事力量交给铁矢,无异于给自己挖了个“无底”的深坑。
图片
阿速人是古中亚的游牧民族,持波斯语,以战斗力强悍著称
至于镇守漠北的也孙铁木儿,是守旧草原游牧贵族利益的代表。他是晋王甘麻剌(真金之子)的继承人,一直都在觊觎皇位,想抢班夺权。无奈时机不成熟,只好耐心等待。
铁失深知晋王的军事实力,他暗中与晋王的心腹倒剌沙暗中勾结,命倒剌沙之子哈散侍卫拜住,暗地里刺探朝中情报,并同步向也孙铁木儿汇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发展对晋王越来越有利。
图片
元上都残存的城墙石砖
自从确立大都、上都两都制度以后,元朝皇帝每年都要“北巡”上都去避暑。原因很简单,元朝的皇帝实在不能适应大都夏天的酷热天气。“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于其宗戚,马亦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官里岁以为常。”
图片
元上都遗址
在上都,皇帝不仅要筹办一些聚会活动,并邀请镇守漠北的王公贵族们参加,促使其拥护元朝的统治,向中央集权靠拢,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在当时的蒙古人心目中,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至治三年(1323),英宗依惯例到大都避暑,铁失等人筹划,在南坡发动政变。“八月二日,铁失密遣斡罗思”至晋王也孙铁木儿处,告以发动政变之谋,并许诺事成之后,推立晋王为帝。
八月五日,英宗自上都南返大都途中驻跸南坡,铁失利用直接控制阿速卫兵之便,带人先杀矫死拜住,然后他亲手杀死英宗于卧床之上。史称“南坡之变”。
图片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293—1328)
事实证明,也孙铁木儿的“梦想”成真了,他便是没有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的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后,臣下对他建议,“不除元凶,则陛下美名不著,天下后世何从而知。”于是,他对铁失一党进行了大肆清洗,方便给自己“洗白”。
而元文宗图帖睦尔(海山次子)的即位诏书中,明确说泰定帝“具有盟书,愿守藩服,而与贼臣铁失、也先铁木儿等潜通阴谋,冒干宝位,使英宗不幸罹于大故。”
总的来说,“南坡之变”不仅严重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工具人”英宗硕德八剌,不幸成为元朝历史上被手下大臣所杀的第一位皇帝。自此,元朝宫廷的帝位之争更趋激烈,政局日渐混乱,政治愈加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