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思想译丛”系列之《爱丽儿》问世,探寻独立自主的拉美之路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推出“拉美思想译丛”系列第二种,乌拉圭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罗多的《爱丽儿》,本书被誉为拉美“理想与信仰的旗帜”,体现了20世纪初拉美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也为读者应对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提供了来自历史的参照。
图片
19世纪末美国与西班牙战争后,西班牙败落,美利坚强势崛起,帝国权势转移,美国逐渐扩大了对拉丁美洲的文化、知识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取代西班牙成为西语美洲的掌控者。这引起了许多拉美知识分子的注意,也激发了拉美的民族主义。拉丁美洲将何去何从?是否要追随美国的脚步?
乌拉圭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罗多敏锐地提出拉美不能对美国亦步亦趋,必须重视和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体系。他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自由、崇高的精神生活,以卡列班象征粗鄙低俗、物质至上与功利主义的“美国病”,质疑美式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与民主观念的哲学根基,重述了两个美洲间的“文明”与“野蛮”序列。《爱丽儿》勾勒出现代拉美政治文化的思想底色,成为拉美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能量源泉。
同时,罗多将青年视为祖国的力量,将教育视为实现理想的必要手段。书中以智者导师普洛斯帕罗的口吻展开,采取柏拉图式的谈话体,循循善诱地启发年轻人。他首先歌颂青年的力量与优雅气度,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中保存完整人格,分辨善恶、追求崇高。接着,他呼唤建立一个由知识和高雅文化统领的社会,并提醒大家警惕美国思想的渗透,必须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体系。
图片
《爱丽儿》最终改变了拉丁美洲意识形态的历史,它描绘了盎格鲁-撒克逊美洲与西语美洲在19世纪的对立,也预示了双方持续整个20世纪的冲突。在终结了1898年开始对美国的仰慕与失望后,《爱丽儿》被列入初中生的必读书目,影响了切·格瓦拉、雷塔马尔、乌纳穆诺、雷耶斯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为一面信仰和理想的旗帜。古巴诗人、散文家、“美洲之家”主席费尔南德斯·雷塔马尔说:“罗多的《爱丽儿》为革命事业提供了最初的发射台。”
事实上,《爱丽儿》问世二十年里在拉丁美洲,尤其是多米尼加共和国、古巴、墨西哥引起广泛的社会实践和讨论,1941年,智利大学生代表大会将罗多奉为“美洲青年良师”。
据悉,“拉美思想译丛”由华南师范大学滕威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魏然博士共同主编,集结国内拉美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译者,旨在更加全面、系统地译介拉美思想经典,分辑推出。目前译丛已推出《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爱丽儿》,之后还将陆续推出《寻找我们表达的六篇散文》《拉美社会思想读本》等。
文/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晓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