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上海电力大学与清华大学实践队员共赴会宁追寻红色记忆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甘肃省革命老区会宁的红色精神,7月26日下午,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会宁风华乘风起,青春百年破浪行”赴会宁实践队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重走长征路,启航新征程”甘肃会宁社会实践支队经会宁当地县团委建立纽带,共同前往当地老党员家中进行采访慰问活动。采访过程中,老党员的榜样力量深深触动着两校学子,激励着同学们走好属于青年人的时代新征程。
图片
受访的第一位老党员关永信老人,至今已有50年党龄。前不久,关永信老人刚收到属于他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关永信老人说:“我这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年轻时一直开拖拉机耕田,是真真正正的农民。后来毛主席提出基建化,于是我们这些学过拖拉机的农民便被调配到农机学校培训学员,为国家培养基建人才。”他一生勤恳躬耕于自己的岗位,无论是做农民还是在农机学校做教师,都尽心尽力,一心爱党爱国。关永信老人这样“平凡的伟大”是数千万中共党员的真实写照,他任劳任怨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人民,默默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这样的“螺丝钉精神”值得无数后辈发扬传承。
图片
图片
受访的第二位老党员杨德宗老人,至今已超过60年党龄。杨德宗老人年事已高,加之年轻时出过车祸,耳力和记忆力都有所衰退。他的孙女特地坐在他身旁做“翻译”,将老人的方言为队员们翻译成普通话,又将队员们的问题大声用方言转达给老人。
图片
据老人的孙女转达:老人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年轻时曾在会宁县农机厂工作,1977年获“先进生产者”称号。他曾任农机厂车间主任,在职期间积极上进认真负责,多次获工厂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令实践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老人家中挂有多幅毛主席像,84岁高龄的老人对自己的政治生日记得一清二楚,他至今仍保留着自己年轻时党奖给他的红皮本——“奖给先进生产者杨德宗同志”,本子微微泛黄却被保存的很好,看得出老人对它的珍视。
图片
杨德宗老人说:“我很相信党,对党一直是无条件信任。我出过两次车祸,对大脑损伤很大,许多入党时的细节已记不清了,但党是我始终如一的信仰,这是无可置疑的。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已经全面奔小康了,日子也越过越好。”老人对党的信仰也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队员们了解到,老人的儿子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在家庭红色基因的影响下,老人的孙女今年也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在杨德宗老人的身上,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力量。
图片
从老党员家中出来,两所高校的同学们还在热火朝天地交流着——在革命老区会宁县土生土长的这两位老党员,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时代楷模!他们只是千万党员中的缩影,却足以让同学们看到党员身上的榜样光辉。借此机会,上海电力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分享交流彼此的实践内容,相互借鉴学习。
为更深入学习会宁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上海电力大学赴会宁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了会宁慢牛坡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片
他们还前往会宁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开展志愿服务,耐心为景区游客提供服务,如在景园门口指引游客扫描健康码、帮助游客拍照等,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在会宁的学习实践结束后,来自上海电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校学子表示,将牢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以传承会宁红色精神为指引,共同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受益终生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THE
END
供稿 | 上海电力大学
编辑 | 黎静
校对 | 魏怡、刘兆怡
校审 | 杨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