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嬗变记丨昔日归侨安置地今朝宜居宜业城

位于佛山最北边南山镇的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是佛山市归侨最为密集的区域。从被戏称为佛山的“西伯利亚”,到现今的“平地起高楼,城市换新颜”,安居于此的越南归侨生动阐释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图片
归国
迳口第二批开荒生力军
今年80多岁的官世辉闲暇之余喜欢在三水南山镇漫江社区内到处走走。在这个社区里,他们街坊邻里,都可以算是“难兄难弟”。
1978年,随着中越交恶,大批在越华侨纷纷通过各种方式“逃”回了祖国。“我们逃得早,越南那边还没有阻拦。后面他们就不给回了,只能通过各种办法逃回来。”回忆起当初从越南回国的场景,官世辉依旧心有余悸。
图片
据了解,当年回归祖国的越南归难侨,超过22.4万人,全国各地的43个国营农畜牧场成为他们的主要归宿。官世辉选择了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的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同样选择扎根于此的还有2600多名越南归难侨
刚回到祖国的越南归侨几乎一无所有,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华侨农场与当地政府按照国家对归侨的十六字方针政策——“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统一安排食宿,迅速规划建设了12个侨居点,使归侨居者有其屋。
图片
生活条件基本诉求解决后,归侨们在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开始全新的生活。“比在越南时候好多了,起码在祖国能吃饱饭,而且祖国也非常关心我们,帮助我们适应新生活。”官世辉表示,很多归侨在越南都是耕田、插禾,回到祖国,到了农场是从事种蔗、种茶、养鱼的劳作,技术不一样,得益于农场领导下派生产科的干部来到生产队一线,主动教导他们种茶、种蔗的技术,令他们更快适应、习惯这边的生活。
图片
除此之外,官世辉还见证着越南归侨在这片土地从安定到落户。“我们这批归侨是1978年7月就安置在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到1978年9月,中央国务院就有文件,解决我们越南归侨的户口、户籍的问题。”
自此,这批归国越南华侨成为了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后,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的第二批开荒生力军。
见证
3个自建点实现住房更新换代
随着时间的流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用于安置归侨的砖木瓦房已经破败不堪,不少已变成危房。与此同时,归侨们的儿女也到了结婚生子的人生阶段,房子安全以及不够住的情况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两大难题。
图片
归侨陈显有一家四口最初安置于一间四十平方的平房,后来两个儿子长大结婚生子,变成了九个人一起居住。陈显有说,“一旦刮风下雨,就会担心受怕。砖瓦屋不是很稳固。”
为了解决归侨居住房困难问题,根据上级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2012年三水区南山镇正式启动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根据每户家庭的危房破损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等,确定购买限价房、自建房、拆旧建新、旧房维修4种改造方式。
图片
2015年底,惠及2629户迳口华侨农场职工群众(含约1000户归侨、侨眷)的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受益群众达8000多人。
图片
幸福新村、和谐新村、天桥新村3个自建点,破旧危平房摇身一变,成为靓丽安居房。陈显有一家也搬进两三层高的自建房,“旧村跟现在对比,相差了上千倍都不止!”
蜕变
把握机遇奔赴优质宜居新生活
归侨们在这片土地安了居,也乐其业。
归侨桂花鱼养殖户代表冼官养,三十岁的时候从退休的爸爸手中接过养殖的事业,从2000年开始承包养殖桂花鱼,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
图片
除了子承父业,还有人选择跳出农门,自主创业。
李亚虾就是洗脚上田的创业归侨代表,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侨乡特色的越南餐厅,为南山这个南粤小镇,带来浓浓的越南味道。
图片
为解决南山镇归侨侨眷富余劳动力问题,佛山市侨联和三水区侨联为归侨侨眷量身订做了“侨匠工场”项目。该项目自2020年3月正式启动,为归侨侨眷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归侨侨眷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归侨侨眷增收渠道。
截至2021年5月,“侨匠工场”项目设有和谐村、幸福村两个手工加工点,惠及约150户,400多名归侨侨眷,为南山镇富余劳动力的归侨侨眷每人每月增收1200-1500元。
图片
近年来,南山镇还通过举办采摘季活动,发展以水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旅游、文化陶冶为内涵的休闲生态旅游,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丰富当地归侨侨眷的文化生活,让归侨侨眷共享发展成果。
43年时光荏苒,这批越南归侨从一无所有来到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凭借着辛勤劳动的双手,奋勇开拓、自强不息,实现了勤劳致富、安居乐业,也见证了南山镇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腾讯大粤网·佛山发稿
编辑:罗远伦
来源:佛山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