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中美关系:过去几十年,两国都是怎样巧妙打破僵局的?

中国驻美大使上任,中美两国迎来一个特殊时刻。从中美高层阿拉斯加到天津的会晤,当下的中美关系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回顾中美关系史,从兵乓外交到尼克松访华,两个不同阵营的国家,每次是如何巧妙地打破僵局?
中美建交40余载,如何影响世界格局?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今天的新闻,明日的历史。
本期《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
扑朔迷离的中美关系
图片
中美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原因是白宫变得很迷离。
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在今年1月20日换了白宫主人,特朗普下岗,拜登上岗。这,就是中美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的关键点。为什么呢?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白宫换主人,美国政府的许多岗位大官儿小官儿都要换人。一时换不齐,职位就悬空。
拜登到白宫上班半年多了,美国许多重大外交岗位都还悬空。比如,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里没有大使,美国驻韩国大使馆里没有大使,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里也没有大使。
中国跟美国,两国国情不一样,政府的运作规则也不一样。今年6月,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结束了8年的任期回国,7月28日,中国新一任驻美大使秦刚就抵达美国。前后两任大使一个离任、一个就任,这叫做“无缝衔接”。
图片
△7月28日,秦刚抵达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官邸,立即会见了中美记者。相关报道: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秦刚: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
美国官方声明表示,舍曼“将对中国严重关切和利益一致的领域展开讨论”;要“促进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负责任地管控中美关系”,丝毫不提美对中重重刁难,尽是一如以往的傲慢。外界猜测,这次会谈大概率会成为3月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的续集。
与以往不同,中方在会谈中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
反复无常特朗普:从贸易战到新冷战,切断中美正常交流
一边寻求合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把这一套玩到了极致。在对华关系上,特朗普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可以说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2017年,从海湖庄园到故宫茶叙,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动,让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期待。
然而, 2017年8月,特朗普突然指示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项条款对中国展开调查,调查认为中国采取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对美国进行经济入侵,获取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
3个月后,2017年11月8日,特朗普开启了首次访华之旅。特朗普访华的第一站设在故宫,这也是自1949年以来,中方第一次在故宫宴请外国领导人。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副总统彭斯,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还有美国企业代表的见证下,签署了301调查备忘录
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迎来“新气象”,在第七轮中美经贸磋商谈判后,美国表示将会推迟对超过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提高关税。
跨越两年艰难历程,中美在2020年开年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在美国华盛顿白宫东厅,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共同签署协议文本并致辞。
特朗普多次讲过: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特朗普以为,只要500亿美元关税牌一出手,中国肯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再加码,2000亿美元;不行,就还继续加码,直到中国趴下。
谁知道,特朗普不仅大脚踢到了铁板,脑袋还撞到了铁板,中国没趴下不说,美国、特朗普本人,都鼻青脸肿。时间一天天过去,特朗普什么政绩都没有,转眼到了2020年,特朗普任期的最后一年。再不搞出点儿名堂来,特朗普就要从白宫卷铺盖走人了。他想了一个狠招来对付中国,拉抬选情。是什么狠招呢?就是把贸易战扩大成新冷战
特朗普的新冷战,重复的是70年前麦卡锡主义的套路,对内搞白色恐怖,对外搞封锁、对抗,切断中美之间的正常交流。特朗普政府对华新冷战的急先锋、国务卿蓬佩奥2020年7月发表了他的新冷战演讲,矛头直指中国。蓬佩奥故意选择尼克松总统图书馆来发表他的所谓“讨共檄文”,目的是告诉全世界,尼克松的对华政策错了。
从乒乓外交到破冰之旅,尼克松:是我主动的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一上任,尼克松就将施政重心放在东西方关系的调整上。他想在中国和苏联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三角外交”关系,利用均势外交手腕,使美国获得自由、灵活、机动的回旋余地。而此时,在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也变得紧张,中国也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中美两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如何试探性的友好暗示,成为了中美两国领导人智慧的博弈。
图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僵持的中美关系,靠一只小小的白球推动了。
1971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兵乓球队以优异的成绩给国际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1年4月4号,中国兵乓球队正乘坐一辆大巴车从训练馆前往比赛地点。这时,一位披着一头长发的外国运动员正在训练馆外东张西望,显然他没有找到自己球队的专车,中国运动员连忙招手让他上车,等这位长发青年上了车,大家才发现他竟然是个美国人。
图片
当大巴到达比赛场地时,等待代表团的各路记者们惊奇地发现,车上下来一位美国人,于是赶紧拿出照相机一阵猛拍。
图片
图片
就在这时,美国方面传来了消息,美国兵乓球代表团听说,中国准备邀请一个国家的球队在日本兵乓球世锦赛之后到中国访问,于是,美国提出他们想来中国进行友谊比赛的请求。
据说,美国代表队的请求,让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最后,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收回之前已经签署的拒绝访问的文件,让美国球员访华。
这个消息让白宫感到振奋,尼克松后来说,“我从没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兵乓球队访问中国的方式实现。
乍暖还寒的四月,北京,美国兵乓球代表队感受到了中国的热情。
1971年4月14日,这些年轻的美国队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就在美国兵乓球队访问中国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结束已经实行了20年的中美两国间贸易禁令,放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和航运管制。
1971年4月27日,美国白宫收到了二战以来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巴基斯坦转来了中国的秘密信息,说中国政府愿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例如基辛格先生,或美国国务卿,甚至是美国总统本人。
基辛格告诉尼克松,一定不能让国务院和国务卿罗杰斯得知改善中美关系的大计,因为他们会泄密,会让总统的大计胎死腹中。就这样,基辛格让自己成为改变历史的重要角色,青史留名。
图片
1971年7月9日的夜晚,巴基斯坦,所有人都遭到了蒙骗。基辛格和巴基斯坦叶海亚总统展开了代号“马可波罗计划”的行动。
叶海亚邀请基辛格共进晚餐,在晚宴席间,基辛格谎称身体不适,叶海亚配合演出,请基辛格前往他的山区度假行馆休养。外界看到基辛格在山区行馆中休养,其实那是早已安排好的替身,基辛格本尊已经坐上巴基斯坦总统的私人飞机,向北京飞去。
1971年7月9日12点15分,基辛格博士乘坐的飞机准时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来接机的是叶剑英元帅和黄华等人。
两边都希望促成参访,但都不想成为主动示好的一方。当基辛格博士一行人离开北京时,手里拿着的一纸文件上用字遣辞,巧妙地避开了是谁主动要求参访的。声明中写到,同时在北京及美国公开获悉,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访问,尼克松总统愉快的接受了这一邀请。
1971年10月20日中午,基辛格乘坐尼克松总统的空军一号飞机,第二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与上一次突然失踪不同,这次行动是公开的。经过毛泽东主席修改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此时已经出现在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谈判桌上。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依然是谈判的焦点,在会谈陷入僵局之时,基辛格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周总理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这是一个绝妙的发明,这就是后来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一段著名的提法。公报中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深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2年1月3日,基辛格的副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得到白宫的命令,率领18人团队抵达北京,为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进行技术安排。尼克松临行前,白宫门口挤满了送行的人群,尼克松总统夫妇跟大家握手告别,准备乘飞机飞赴中国。
1972年2月21日,寒冷的早晨,尼克松总统走下飞机,还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向周恩来总理伸出双手。这个握手的画面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瞬间之一,标志两个阵营的大国,开始了正常的关系。
图片
尼克松总统问周总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何时可以见到毛主席。如他所愿,尼克松一行抵达的当天,毛泽东就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他们。
北京时间比纽约早12个小时,美国本土的民众,是在早餐时间观赏尼克松一行人在人民大会堂参加迎宾晚宴实况转播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进行了五次正式会谈。
2月23日的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举行,当周总理到达后,尼克松总统亲自为周总理脱掉大衣。
图片
图片
这个镜头被美国记者拍下来传回国内在电视上播放,产生了极为轰动的效应,它以迅速而又直观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告,中美两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敌对之后,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关系。
根据尼克松回忆录的说法,是他对中国采取主动的。尼克松说,1970年2月,在他上任一周年的时候,他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在向国会提出的第一个外交报告里,他公开表示要跟中国进行接触交流。
尼克松青史留名的政绩是,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打开了美中交流的大门。尼克松的雄心大志是,要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所谓“正常化”就是建立外交关系。
没想到,尼克松虽然成功连任,却因为“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他的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之后,虽然也想要在自己的任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却因为他在一个重大问题上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而没能实现。
从福特到卡特:中美建交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曲折
要想跟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就必须接受中国提出的先决条件,那就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图片
福特沿用了尼克松的国务卿基辛格为国务卿,中国政府告诉这位老熟人国务卿,美国必须与台湾断交、撤军、废约,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基辛格报告给了福特,福特总统很发愁,因为他摆不平美国国内亲台湾的势力。在福特3年零5个月的总统任期里,福特的能力只做到努力维持中美关系没有出现大的滑坡,其他就一事无成了。
图片
1977年,中美两国的政治风云,呈现出崭新的气象。
1977年1月,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同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重回政治中心,他开始主管外交工作。
当时在美国,美苏会谈僵持不下,双方矛盾加剧。基于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上的作用日益重要这一事实,卡特政府把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于是,在他上任后第七个月,就派新的国务卿万斯来到中国,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来交换意见。
因为丰富的谈判经验,万斯被誉为“头号麻烦处理专家”。然而,在邓小平这里,万斯却碰了钉子。
双方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邓小平对万斯说,关于台湾同大陆统一的问题,还是让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奉劝美国朋友不必为此替我们担忧。万斯后来曾向人感叹,“我这一生经常奉命碰过许多硬钉子,最难碰的是邓小平的钉子。
1978年5月,又一位美国派出的特使到访北京,他将一块美国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石头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一并传递给中国的是卡特总统的决心。这位特使,正是时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
布热津斯基明确地对邓小平表示,卡特总统已经决心要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于是,在融洽的气氛中,布热津斯基和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商讨。
1978年7月5日,中美正式开始建交谈判。为了防止美国国内亲台湾势力的干扰,谈判严格保密,全美国连卡特总统在内只有8个人知道这件事。主谈判人,中方是外交部长黄华,美方则是当时的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
这场谈判从1978年的7月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4日,前后整整5个月。由于高度机密,当时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美方谈判代表伍德科克,直接与他就建交联合公报方案交换意见。邓小平的登场加快了谈判的进程,中美双方希望能在1979年12月15日达成协议,3月1日双方建立使馆,然后还希望建交以后中国领导人尽快的去访问美国。
但是,就在距离预定的公布中美建交消息只有15个小时的时候,12月15日下午4时,邓小平再次接见了要求紧急会见的伍德科克。原来,对公报草案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售台武器问题,中美的理解发生了严重偏差。而伍德科克正是奉命来“澄清”立场的。他说,美国政府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终止前一年是“暂停”而非“永久”停止售台武器
听完这个陈述,邓小平震怒了,猛地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大声说:“我们不同意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不要影响中国争取以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
在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公报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这一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就是邓小平,邓小平还为这本新鲜出炉的杂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将访美的时间定在了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
1979年1月29日上午,美国白宫南草坪上首次并排升起五星红旗和星条旗。在这里,美国总统卡特为中国的贵宾邓小平副总理,举行了欢迎仪式。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时刻。
图片
在邓小平访问期间,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随后,两国高层互访十分频繁,两国政府间在1979年一年中就签订了27项条约和协定,中美关系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邓小平的形象通过电视转播进入千家万户,这是30多年来的第一次,这种影响力对于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基本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路线,不知道的还以为拜登原先是特朗普的副总统。
近些年,美国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强硬,越来越僵硬,越来越生硬。美国有些人甚至想把两国关系拉回到1950、1960年代的那个状态,重新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围困。但是,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也不怕这一套。
这真是,硬也好软也好,软硬兼施也好,中国就在这里,不卑不亢。
8月8日 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
扑朔迷离的中美关系
图片
编辑:BlancaWu、王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