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拟发“振兴五倍券”刺激消费,民众称系浪费无谓的成本

图片
8月11日,南都记者从台湾流行病疫情指挥中心官网获悉,8月10日至8月23日台湾地区继续维持疫情警戒标准为二级。据悉,台湾疫情警戒从三级降为二级后,餐厅开始开放内用,但须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包括同桌采梅花座、设置隔板等。台当局为缓解压力,拟发放“振兴五倍券”持续引发争议和反对声浪。
据新华社消息,台行政管理机构拟比照去年“振兴三倍券”模式,推出“五倍券”,纸质券和电子券并行,除原有200元(新台币,下同)、500元面额外,新增1000元面额,最快9月推出。简单说,民众需要花1000元现金来换5000元“振兴券”。
对此,台专家学者指出,去年“三倍券”效果不彰,本已怨声载道,况且今时不同往日,照搬只会让普通民众更寒心。近日,两家台湾媒体推出相关网络民调,希望发放现金的民众占比都超过82%,赞成“五倍券”者占比分别为15.2%和14.8%。
有民众反映,“振兴券”使用不设找零,对小摊商没有帮助,更多惠及大型商家。此外,舆论认为,纸质券有防伪标志,印刷成本昂贵,去年“三倍券”成本高达23亿元,今年面额、张数双双膨胀的“五倍券”又要浪费许多无谓的成本。
对于当局鼓吹去年“三倍券”“大为成功”,作为强推“五倍券”的理由,此间舆论更抽丝剥茧,剖析其中的“数据泡沫”。据了解,台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去年176万领用电子券的民众,以人均消费5785元,推算台湾2332万人领用“三倍券”共创造1349亿元经济效益。媒体指出,以不到8%使用电子券民众的消费行为,放大推估其他2156万领用纸质券民众的消费金额,显然不客观准确,有“凭空想象”之嫌。
虽然台当局称今年发放“五倍券”至少有三大优势,但岛内民众和台媒仍对五倍券怨声载道,有台媒在关于“五倍券”的一篇社论中,痛心疾首地批评当局“不恤民瘼”“离人民太远”。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杨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