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新”抓“四化”】大方:生态为底 文化塑魂 旅游发展打开新局面

盛夏时节,走进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只见大纳公路穿村而过,一幢幢灰瓦白墙的特色民居散布在道路两旁。青山滴翠,碧水奔流,好一派优美恬静的景象。
图片
核桃乡木寨村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旅游,相比下来,这里的村民最诚恳,民风也很好,下次还会继续来。”正在木寨村避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对这里的印象很不错。
木寨村被高山环绕,以前耕地稀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木寨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山水上大做文章,通过不断提质绿水青山、大力整治乡村人居环境,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而位于大方县东北部的油杉河,以前同样遭受过“冷遇”,当地人曾用“火烟雾雾油杉河,媳妇纷纷往外逃”的顺口溜来形容它,那时的贫穷落后可见一斑。
图片
油杉河景区
现在,依托良好的森林景观资源,油杉河景区陆续建成了千年古银杏林、仙宇屯、崔苏坝新西兰风情牧场、催苏坝国际露营基地等景点,至今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带动60余家当地群众从事农家乐餐饮服务业,带动1200多户5000余人增收致富。
2020年,油杉河景区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西南地区又一集徒步探险、康养、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大方县以《大方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0)》为指导,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具有潜力的旅游村寨和景点串联起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让昔日的穷山沟披上了绿装,还让当地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福祉和生态红利。
当自然资源禀赋得以彰显自身魅力的时候,民族文化的融入更是锦上添花的一笔了。大方县依托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创了“文产兴方、文产强县”的新路径,文化与旅游“联姻”,比翼双飞,齐头并进。
图片
黄泥塘镇背座村
在美丽的支嘎阿鲁湖畔,坐落着一个名叫背座村的水族村庄,目前它已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水族文化更是独具特色。
按照当地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背座村村民都会身着盛装,唱山歌、吹木叶、跳民族舞蹈,展示刺绣背扇、草鞋等传统手工艺品。为此,来自省内外的游客,逐渐把目光投向这里,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条条碎石铺设的道路曲径通幽,一层层旧木搭建的阶梯富有层次感,一幢幢焕然一新的石造老屋勾起你的怀古情结……每一个来到凤山乡店子村火封丫古彝寨的游客,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并产生同样的感受。
图片
火封丫古彝寨
火封丫古彝寨的打造,核心是把文化建设纳入规划,用人文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使传统文化、彝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别具一格的古彝寨。
这样的例子,在大方县不胜枚举。县内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启了以人文景点为依托、以节庆内容等为载体的民族历史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如虎添翼,大放异彩。
“有了良好的生态底子,加上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入,大方的旅游产业已经打开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在抓好‘城市游’‘景区游’‘乡村游’上下功夫,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大方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大方县文广局局长杨永松介绍道。
图片
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
据了解,2021年以来,大方县深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改革发展,第一季度共接待游客354.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54.81%,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许再晶
编 辑:杨 倩
编 审:李 丹
监 制:许再晶 总监制:刘仁军
欢迎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