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与“不婚”皆自由,《白皮书》揭露单身人群婚姻观

一年一度七夕节,除了成双入对的情侣,单身群体也受到关注。
当代适婚人群的婚恋思想有什么变化?社会婚恋有哪样的发展趋势?8月13日,百合佳缘集团联合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共同发布了《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不婚面面观》(下称《白皮书》),针对当代“不婚人群”的产生背景、人群现状、背后原因,以及婚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探究。
四分之一单身青年“不婚”,女性略高于男性
单身们在享受单身的同时又不排斥恋爱,而所谓的“不婚主义”的出现,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婚恋思想。《白皮书》显示: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25%。换言之,每4个单身的人中就有1个可能是不婚者。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婚人群中,超过80%的人始终处于摇摆状态,这部分人群对于不婚的坚定程度,远不如坚定不婚人群高,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因为客观条件改变而改变自身想法的可能。
具体从不婚人群画像来看,女性以29%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的22%,30岁以上占比近三成、而一二线城市的不婚人群合计占比高达55%(注:单身人群包括未婚及有过往婚史的人群,此处仅针对20-45岁中国单身人士)。
图片
数据显示,不婚人群中,45%是企事业基层员工,20%是职场的中高层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占比高达73%;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不婚人群,以47%的比例占据着首位,其次5001-8000元月收入的不婚群体占比为34%。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不婚人群”通常伴有高学历、高收入的“标签”。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资惬意,形成了一种“单身者自洽”的状态。
“不婚”不等于“不恋爱”,经济一定要独立
“不婚”不代表着拒绝任何情感关系。在不婚人群中,大多数处于单身状态,且“母胎solo”占比将近三成;曾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单身占比高达63%。其中有57%的坚定不婚人士对待恋爱相对佛系,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仅有30%的比例是独身主义者,还有13%的比例在积极寻找伴侣中。
图片
在不婚人士看来,婚姻等于制度,爱情并非婚姻的前提;恋爱则是享受当下,不被责任所束缚。关于“爱”与“婚姻”的问题认知上,34%的不婚人群认为结婚和恋爱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持着“恋爱不一定需要结婚,爱过即可”、“婚姻应以恋爱为前提”观点的不婚人群占比均为20%。
图片
个人意识、经济独立、舆论导向等影响单身青年的婚姻观。《白皮书》显示,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增大,以及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占比均达到44%,共同处于首位;女性个人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原因,占比达到39%;还有20%的比例则是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
相比主动不婚更多出自个人主观选择,被动不婚则是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做出的无奈选择。在这点上,男女之间的首要原因发生根本性的差异。50%的男性将其不婚原因归纳为“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而51%女性则认为是“没有遇到适合的对象”。由此可见,男性常说的“没有做好准备”和女性常说的“没有遇见合适的人”并不是虚谈。
图片
伴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婚恋思想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其实对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有选择‘婚’与‘不婚’的权力,而‘不婚’并不代表不需要‘爱’和‘陪伴’。”复星全球合伙人、百合佳缘集团CEO吴琳光说。
上游新闻记者 韦玥 实习生 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