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创业八年,它吸引32万医护人员,在骨科领域“用时间筑起壁垒”

图片
如何用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享受高质平价的医疗服务,唯医骨科给出了它的解题思路。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实习生 万杰瑜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被访者
找到一条路,一步一步走过来——经营生活是这样,运营一家公司也是这样。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刘峥嵘感触最深的是“不变的就是变”。“你怎么在不确定的基础上寻找确定?”她语速飞快,“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
刘峥嵘是国内骨科医疗教育平台“唯医骨科”的创始人和掌舵者。公开资料显示,诞生于2013年的唯医骨科,已成为涵盖骨科教育培训、临床科研、互联网+骨科诊疗、供应链优化、健康管理、实体医疗机构运营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唯医骨科成长的八年,其身后的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在互联网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疫情的刺激下,线上化势如洪水。在传统行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口,紧贴民生的医疗行业亦是创新热土。
二十余年的投资经历,让刘峥嵘对产业方向更加敏感。当她看到传统医疗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后,迅速扎入变革医疗产业的湍流中。创业实践也让她体会到,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疗行业的线上化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当然,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
即便自称“外行人”创业,刘峥嵘认为,所有行业的底层逻辑基本相通,就是“降成本,提效率”,医疗行业更是如此。线上化的本质,就是一种解决“少花钱,服务更多人”需求的办法,即为广大患者提供“可及、质优、价平”的医疗服务。
“我们把握的就是这两个基本点,从公司创立到现在都没有变。但医疗行业从来不是‘暴利’行业。我希望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公司现金流为正,有合理的利润,我们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走。”刘峥嵘对《中国企业家》强调,和其他产业相比,医疗就是“最难最难的”。
刘峥嵘把互联网医疗创业形容为进入“无人区”。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跨学科领域,行业门槛高、壁垒高。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提上日程,产业与技术之间的磨合,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预计,2021年,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规模可达7.7万亿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达到1961亿元,同比增长47%。
从服务特性而言,大致可将医疗分为以提供医药服务为内核和以提供医疗服务为内核。对于前者,国内已经跑出几家上市公司,它们均脱胎于巨头母体,以医药电商为“底色”。医疗服务则不同,需要通过科学、循证的验证,“唯快不破”的法则并不适用。
“我很清楚,从一开始,我就选择去做一件最难的事。”刘峥嵘说。她不担心,也不害怕,她要做“百年老店”,时间就是壁垒,对于医疗类企业来说,“一直活着,就是赢了。”
“混沌初开”的心态
创业之初,刘峥嵘在美国走访了几十家骨科医院以及医疗高科技企业。“我想亲自探索,找准骨科行业未来的模式是怎样的,生态链是怎样的。”
过去八年,唯医骨科一直在实践医疗产业的信息化。刘峥嵘认为,未来十年,医疗健康产业会经历一场由数字化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从面向C端的数字化个人健康管理,到面向B端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继而打通医、药、险等多个核心环节,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模式。
刘峥嵘给公司的核心团队起了一个名字叫“混沌初开”——指面对不确定性的心态,在不确定性中,做确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如何找到一种管理模式,使得产业端与技术端之间实现顺畅、有效沟通,成为组织内部亟待解决的关键。
“公司一多半都是技术开发人员,如何让他们快速了解医疗行业,把医疗需求互联网化、产品化,是跨行业管理中的难题。”刘峥嵘说。
唯医骨科的相关人士透露,为了增进不同角色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公司的中高层包括研发团队都需要下沉到一线,与骨科医护人员进行访谈、调研、跟诊,并通过参与骨科行业的学术活动,深入了解骨科发展前沿需求。与此同时,公司也有全职的专业医生团队,全方位辅助产品开发工作。
从2020年第四季度起,唯医骨科将飞书作为企业协作平台,同时启动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作为目标管理工具。在刘峥嵘看来,这两项管理举措营造了良性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大多数员工的自驱力。
刘峥嵘是一位坚定的“工具论”者。对员工而言,好的协作和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全员透明,即便最基层的员工,也能看到刘峥嵘的OKR。各个团队之间都得知道彼此在干什么,需要怎么协同。
“由于我们做的行业要线上化,所以我们自己的团队也要同步,从思维和行动都要线上化。”刘峥嵘跟《中国企业家》强调,“线上化”的含义并非是削弱人的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尽管医疗服务行业的未来是线上化,包括医院也会线上化,但人还是关键性决策者。”
唯医骨科从事的是一份深度接触人的工作。让患者接受非公立体制医疗服务,首先要解决信任问题。据唯医骨科相关人士介绍,公司通过其自主开发的一站式管理平台,逐渐积累精准患者池。患者通过唯医平台找到信任的医生,医生通过唯医平台帮助患者。
政策“洗礼”下的解题思路
“一直在解决问题”是刘峥嵘创业以来的最大感受。在她看来,医疗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20多年前就存在了,“8年来,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又发现了新问题,一直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跟房地产类似,医疗相关行业深受政策“洗礼”。近年来,政策层面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主旋律”,医保改革与控费并行,商保和多元化支付“上位”。与此同时,相对于迅速发展的医疗服务市场,我国医院卫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资源不均、医生成长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医疗行业应该也必须用更严格的政策去监管。但我们不是简单地应对政策,而是用最高标准去干医疗这件事。”刘峥嵘强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近期,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部分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通知内容称,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将分批开展,首批开展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类产品信息采集。
“药品集采后,器械和耗材集采是必然的,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很大。但具体的影响,要看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很难一概而论。”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对《中国企业家》称。在他看来,集采和反腐会提高合规成本,某些商业模式可能会倾向于通过资源整合,绕过合规障碍,有的也会在合规基础上,培训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
有行业观点预判称,前述“通知”将对整个骨科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企业如何重构新生态备受关注。唯医骨科认为,政策变化给创新型医疗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从疾病治疗,延伸到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围绕医生做赋能、围绕医院做服务的导向,成为企业未来实现规模化收益的方向。
在国家加强反垄断、数据安全审查等监管的大背景下,医疗行业也备受重视。医疗行业涉及到患者的健康生物信息,这些信息不可更改,一旦泄露或被滥用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7月14日,唯医骨科与腾讯、百度、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59家组织机构一道,首批加入并签署了《医疗健康网络数据安全自律公约》。唯医骨科相关人士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在9月1日正式施行,唯医骨科已率先通过了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ISO/IEC三项认证。
服务好“医生”
唯医骨科一直专注在骨科专科领域里,刘峥嵘的愿景是用科技创新改善医疗生态。其中,骨科医生是生态的核心,因为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要素。
过去八年来,唯医骨科的工作重点是服务好骨科医生。比如,通过线上化,让医生的同质化教育做得更好;通过为医生提供管理患者的智能平台,让医生的工作更高效。同时,由于骨科的特殊性,唯医骨科还布局了线下医院。
据唯医骨科介绍,通过体系化的骨科培训,公司目前拥有在册骨科医护人员将近32万人。这些注册用户中,不仅涵盖广大基层骨科医生,还包括500多位全国骨科TOP100医院的专业学术带头人。
刘峥嵘也关注到了其他行业巨头跨界来做医疗的情况。在她看来,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其本质不是竞争,而是所有参与者利用自身优势,从不同维度出发,为医疗行业赋能。它可能更强调补足,更强调协同,甚至是互相支持。
“(跨界竞争到最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整个医疗行业的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服务。”刘峥嵘说。目前在骨科领域,业务囊括医院、医生教育、医生线上化提供医师服务、线上化患者服务于一体的竞争对手还未出现。“我们只是先走一步。”刘峥嵘表示。
总体上,“医疗行业门槛较高。”刘峥嵘说,医疗行业最难建立的就是信任,信任就是壁垒。协和医院是百年老店,每个医生积累的上万台手术就是壁垒,对行业的沉淀能力就是壁垒。“做医疗没捷径可走,时间就能说明一切,时间就是壁垒。”
当然,她希望直面更有难度的挑战,这样价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