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来汛期来水最多!来看密云水库如何高水位运行

图片
今明两天,雷雨天气将再次光临本市。虽然汛期已接近尾声,但降雨仍然频繁。和往年相比,降雨来得多、来得早,密云水库流域也连续出现了多场较强降雨。持续的强降雨加高了密云水库的水位,带来丰沛水资源的同时也给水库的运行带来挑战。为此,密云水库管理处首次设置了调洪演算等防汛保障工作,在汛期确保水库高水位安全运行。
47年来汛期来水量最多高达7.11亿方
数据显示,今年汛期,密云水库流域连续出现了“7.3”“7.12”“7.27”等多场较强降雨。仅7月,流域内平均降雨量就为263.4毫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量的近两倍,在密云水库建库历史上排第四。而今年汛期的来水量为7.11亿立方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量的三倍之多,仅次于1974年7月的来水量。“持续强降雨加高水位运行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密云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李春喜说。
图片
硬件加管理多措并举保障高水位运行
高水位运行,首先硬件要过硬。自2018年以来,密云水库水位逐步抬升,市水务局和密云水库管理处组建专家组,专门为密云水库做了安全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水库建成以来,历经过三次高水位运行,特别还经历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经过全面的工程加固,工程总体状况良好,蓄水至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是安全的。今年7月,密云水库还完成了第一溢洪道改建工作,更新改造了第三溢洪道的移动式启闭机,进一步确保了高水位运行的工程安全和防汛安全。
高水位运行,还要有精准的调度和精细的管理。根据天气预报,结合水库入库流量趋势变化,形成密云水库流域的水文预报,是密云水库管理处防汛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鉴于今年汛期的特殊性,预报形式改为滚动式预报,并增加了调洪演算。这两项工作是近二十几年来,在密云水库防汛工作中首次加入、并且频繁使用的。”防汛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王泽勇以“7.27”降雨为例,早在几天前,工作人员就已经制作好了降雨模拟预报及调洪演算预判分析表,分别模拟了流域内降雨50、70、100、120、150毫米的情况下,预判未来7天、15天、30天内的洪量,以及超汛限水位的时间节点,并同步制定了水库需要采取预泄的调度方案。
图片
最终,在“7.27”暴雨来临之前,密云水库管理处按照市水务局统一调度,根据演算预判,于26日16时启动预泄洪工作。两天后的29日夜间,管理处判断当时造成降雨的台风“烟花”并未对密云水库流域产生太大影响,于是立即调度水工设施,结束泄洪。“密云水库里的水都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只有提前预判、精准分析,才能精确调度,保证水库安全的同时又能保住水资源。”王泽勇说。
高水位运行,更是离不开密云水库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持续的强降雨考验着一线水文人的体力和耐力。7月份,一小时一报的水文测报要求发布了4次,总累计时长150个小时。水文人不眠不休的往返于河道、雨量桶前。
白河出库站班长苏赫告诉记者,强降雨一来,他们就要在白河主坝竖井24小时值守,观测水库水位,降雨过后就要立即安排雨后水工建筑物巡视检查和区间河道应急测报。“今年7月份几乎天天去雨后巡测,去年汛期河道巡测才开展了5次。”
持续保洁作业留好守好珍贵水资源
“北京水资源及其珍贵,保护好这一库清水是我们的重要的职责。”李春喜介绍,目前,密云水库共有水面保洁船28艘,每天出动30余船次、近百人对库区160平方公里水面进行打捞作业;2条巡逻快艇每天对潮河、白河水域进行不间断巡逻检查;对打捞出的各类漂浮物进行集中清理存储,统一运送到库区以外消纳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置。结合密云水库气候情况,除水面封冻期和特殊天气外,每年开展水面保洁工作天数近300天。
为巩固水源保护工作成效,密云水库还制定实施科学的水源保护措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密云水库管理处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加强水生态监测与数据分析。定期对密云水库及上游主要河道定期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富营养化加密监测、库区水质自动监测等工作,保护好这盆“无价之宝”。
汛期仍未结束,密云水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岗位,守护着洁净之水,让密云水库充分发挥首都供水“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密云水库配图 舒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