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模式”,用智慧守护城市生命线|说合肥

《说合肥》第十三期
今年七月
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人们在感叹自然强大、人类渺小的同时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是否能抵抗住灾难的侵袭
城市的安全是否有保障
这成为大家尤为关注的点
图片
一个寻常的夜晚
在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里
实时监测着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等系统
感知着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
重要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
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生命线”
一道刺耳的报警铃声划破寂静
这意味着城市的安全或许正受到威胁
前端感知、风险预警、专业评估……
在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巨大的显示屏上
看不见的风险变成了看得见的预警图标
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系统报警
就迅速将安全隐患推送到主管部门的平台
图片
李征是合肥市排水所应急中心主任
每次接到防汛指令
他和同事们迅速行动
不仅要前往下穿桥、易涝点
还要将移动泵车开到指定防汛应急点
一旦发现城市内涝
移动泵车就要及时到位抢排积水
李征深知及时发现城市积涝点
能为排水抢险争取宝贵的时间
城市生命线工程解决了李征的担忧
易积涝点、河道水位等数据
能实现实时采集与传输
做到及时预警、高效调度处置的良好效果
图片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
已经覆盖了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
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感知设备
城市安全运行的背后
有着的是精细化的管理能力
与科技设备所给予的全力保障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实验平台
有着全世界唯一的
城市地下管网安全实验平台
它分割成八个实验区
事故灾害发生原因和演变规律
都能在此得以研究
图片
管道检测球
就是由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研制的一款排水检漏的“神器”
别看它只有手掌大小
但是里面却有百余个传感器
它可以在水压的推动下
实时无损地深入水管内部
通过声波频率检测微小的渗漏点
图片
通过科技设备和实验系统的双重加持
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已经成功预测了
重车超载引发的桥梁结构安全事件6702起
车船撞击等突发事件25起
燃气泄露事故216起
供水爆管事故67起
同时,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
比监测前下降了80%
风险排查处置的效率提高了70%
已逐渐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合肥模式”
正在向深圳、武汉、佛山等三十多个城市
“一带一路”包括新加坡等十个国家推广运用
图片
科技守护无处不在
作为一座科技名城
合肥正在用绣花般的耐心、巧心和细心
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设
为我们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来源:HFBTV“说合肥”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视频:余敏 罗杰 马少文车慧静 杨肖磊 张昱璇 俞秀锋 孙辉
全媒体编辑:陈娟娟 秦俣 李清逸(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