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借“流调”诈骗危害不容低估

“流调”要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这竟是新型诈骗手法。
图片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发布文章提醒:当心新型“流调”诈骗!文章讲述了两个案例:一是有人收到短信,要求必须在3小时内到某地点验核酸,还附有链接,要求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二是有网友反映接到电话,对方自称“防控中心的王主任”,称其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现在有一款特效药,5800块三个疗程……”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实施的诈骗。
如何甄别“流调”电话、短信?文章提醒,四类情况有巨大风险,要提高警惕:要求获取流调对象的短信验证码;发送不明链接让流调对象点击;推销产品或要求流调对象付费;让流调对象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疫情面前,流调至关重要。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精准防控提供支撑。市民如果接受到流调询问,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如实提供信息;如果故意隐瞒造成严重后果,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民越是积极配合,越能令后续排查加快进度,越可能早一步控制疫情的传播扩散。
而假冒“流调”实施诈骗,不只是侵害到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还可能严重干扰流调工作的正常开展。试想,如果有市民将假“流调”当真,不仅有财产损失风险,而且难免以为自身被疫情波及,影响到正常生活;反之,如果有市民心存疑虑,将真正的流调询问当作诈骗而拒绝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度因此耽搁,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对这类诈骗的危害,不可低估。除了提醒市民注意甄别、提高警惕之外,更要依法严厉打击诈骗行为,严惩诈骗分子。
流调重要,因而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此前,一些地方发布流调信息后,有人捕风捉影,将严肃的个人流调信息演绎为“八卦消息”在网上传播,因涉嫌编造虚假信息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这种行为也是对正常流调工作的严重干扰,受到依法处置,不仅是咎由自取,更是一种警示。
当下,疫情防控的弦仍不能放松,也不能容许“流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借机“生长”,侵害人们的合法权益。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