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尿、猪胰来洗衣?回顾五千年洗衣史,我们找到了最适合懒人的洗衣方式

关于人类洗衣服,最美的描述莫过于“西施浣纱”。
相传美貌的西施在河边浣纱,鱼儿看见她的倒影便忘了游水,沉入河底,因此西施就有了“沉鱼”的代称。
所以家人们发现了吗?即便是西施这样的美少女也和你一样,逃不脱洗衣服的命运。
人类洗衣历史行为图鉴
劳动的本质是摸鱼,中国古代住在水边的人发明了捣衣杵,而住在内陆的人发明了搓衣板,但无论作案工具是什么,草木灰都是古人最主要的洗涤剂之一。
草木灰呈碱性,具有很强的杀毒作用,四书中的《周礼》便记载了使用贝壳混合草木灰来清洗丝织品的经过。
杀毒归杀毒,草木灰的清洁能力却着实弱鸡,这也是它后来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约公元前2500年,先行文字最早记录下了“肥皂”二字,以及它的配方:水、碱和肉桂油。
公元二世纪,古罗马人开始了最早的肥皂生产,但那时肥皂是奢侈品,平民自然是用不起的,于是他们选择了“人尿”,你没听错,就是“人尿”。
古罗马人认为尿液中含有尿素,衣服浸泡24小时后,尿素会转化为氨,而氨可以清除长袍上的污垢与油脂且能使罗马长袍白衣更白,彩衣更鲜亮。
由于有利可图,尿液的价格甚至一度水涨船高,成了罗马帝国重要的财富来源之一。
在开脑洞这件事上,古代中国人是永远不会缺席的;西方用人尿,东方便请来了胰脏这种洗衣“邪术”。
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就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用猪胰脏去垢。
人们把猪胰洗净研磨成粉状和香碱合在一起,做成汤圆大的团,中国最早的肥皂出现于宋代,将天然皂角捣碎细碾,加上香料等物,俗称肥皂团,《武林旧事》中便提到了临安府街头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直到19世纪末,肥皂才真正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但那个时候的肥皂多少有一些bug,比如在硬水中会与钙、镁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形成肥皂污垢导致浅色衣物发黄、褪色等现象。
懒人洗衣的正确打开方式
究竟如何在躺平的情况下让一件衣服彻底干净呢?
其实关键因素不外乎三个:水、搅动的力量和表面活性剂。
人类的神秘灵感通常都来自于大海,有人发现水手们洗衣服很是清奇,航行过程中他们会把脏衣服塞入一个布包,用绳子一端记在船上,另一端记住布包扔进大海,海水不断翻涌,很快衣服便洗好了。
受到“大海洗衣”的启发,1858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从此以后,“手搓”变成了一种古老的仪式。
第一台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子的直轴,轴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
表面活性剂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洗衣剂”,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构成这种化合物的分子是一群极小的磁力,一端吸引油污,使污垢从衣服上松开,另一端被水吸引,一拽一松污垢剥离,衣服也变干净了。
世界上最早的洗衣剂是洗衣粉,诞生于1907年由德国汉高使用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在对于有更高追求的人来说,洗衣粉的弱碱性则是硬伤,这会使衣物出现发硬、掉色等现象。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洗衣液则要温柔许多,但是洗衣液到底该倒多少呢?
面对这个“世纪难题”,人类的直觉总有不准的时候,要么一点香味没有,要么洗完还粘着小泡泡,如果洗完的衣服没有泡沫又渐渐飘香,简直想让人敲锣打鼓。
拯救这一切的叫“洗衣凝珠”,先由宝洁打入中国。
2014年-2017年洗衣凝珠年均销量增长率高达300%,仅2017年全球销售额就高达31亿美元,美国一年卖出了14亿颗。
洗衣凝珠为颗粒状,表面是PVA外膜,遇水即化,活性物高达70%。
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一颗洗衣凝珠等于洗衣液+消毒液+柔顺剂+清香剂,一颗就能洗一桶衣服,不但洗衣服更方便了,也避免了浪费。
本来洗衣凝珠只是少数懒人才get到的神器,但TMIC黑马工厂却观察到,2020年洗衣凝珠在天猫获得150%的增长。
95后、精致打工人、白领、妈妈……不同角色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颗洗衣明珠,更有国货老品牌飞到了风口上。
第一个在央视做洗衣粉广告、第一个赞助春晚的企业“活力28”沉寂25年后能重回战场,成为去年年底新品top1,我们的国货品牌并非不好,只是需要更创新的眼光、更好的平台。
作为最基本的家庭劳动之一,洗衣服这件事几千年如一日折磨着人类。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罢了。”而为什么我可以这么闲?我只是把洗衣服这件小事都交给洗衣凝珠这种人类智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