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后浪”奔涌声——见证河南“双线战”中的青年力量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魏文杰
2021年的夏天,中原大地,连遭磨难。
洪水突发,病毒突袭,防汛抢险突击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声声起,战鼓催人急。
一个个青年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他们踏浪前行,披荆斩“疾”,向着洪水,向着病毒,向着胜利,向着新家园。
听,那是“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看,那是“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的青春诗篇!
勇敢,那是青春的模样
时隔一个月,河南再遇强降水,所有人的记忆,不自觉回到“7·20”那场特大暴雨。一个又一个紧急救援现场,一个又一个青春身影,勇敢冲锋,与暴雨赛跑,与时间抢生命!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金水大队南阳路站政治指导员殷全铭,火速集结队伍,赶赴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14名青年党员突击队员,年龄最大32岁,最小24岁。他们跳入水中,筑起一道“人肉防洪墙”,火速固定好绳索,不断鼓励大家,“不要害怕,我们一定能带你们出去!”当看到有乘客无法顺利行进时,殷全铭大声呼喊:“快上来!踩着我的肩膀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国青年文明号、国网郑州供电雷锋号抢修队队长郝涛,接到任务,迅速前往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应急保电。头顶是冰冷的雨水,身边是齐腰深的湍急水流,看着街上横七竖八的漂浮的汽车,让郝涛内心七上八下,急迫、担忧,也有害怕,恐惧,但想到医院患者,他还是不断提醒自己:“快、快些、再快些!”
从业五年的青年护士董留琛,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停电12小时中,与同事打着备用灯照明,迎接黑暗中降临的15名新生儿。那晚,工作结束后,董留琛在朋友圈这样写道,“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图片
刚到郑州人民医院参加岗前培训第一天的于逸飞,在地铁5号线已经安全出站后,又重回负二层,边跑边穿上白大褂,跪在地上救人。他一边施救,一边教获救乘客做心肺复苏的姿势。几分钟后,他们就一同投入到救援中,“时间就是生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
图片
“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
是的,他们的确是一个个的平凡青年,危难之时,却可以用青春之躯,铸起铜墙铁壁,护佑百姓安全。
洪水之中,一名拉着汽车门把手的女子被水流裹挟,精疲力竭松手之时,眼看就要被洪水卷走,外卖小哥马壮壮、李响纵身一跃,扑向洪流,将女子救出。他们说:“那是活生生的人,肯定要帮!”
还有一位外卖小哥,不会游泳的周大坤,在大水中接连救起15个人,哪怕只能踮着脚,憋气前行,也要努力把人送到安全地带。自幼是孤儿的周大坤,被郑州四名阿姨收养供读大学,他说:“这座城市给了我温暖,危急时刻我也要用爱温暖这座城。”
暴雨过后,他们回归日常,回归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之中,英雄壮举成为过去,有的只是继续奔跑的未来。
如今,于逸飞已正式上岗半月余,成为郑州人民医院骨二科住院医师,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努力不去回想那天的场景,“还是有些后怕”,而是用那之后收获的每一份肯定和感动,化为职业发展动力:兢兢业业行医,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无畏,那是青春的风采
我体力好,让我上!
我有经验,让我去!
7月底,暴雨还未走远,德尔塔病毒又开始肆虐中原。无数青年医护人员请命出战,无论骄阳似火、疾风骤雨,不管衣服浸湿、手被泡皱、耳朵勒破,没人有怨言,更没人退缩。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救治队“90后”队员郑锐,第一次进驻隔离病区,从病房出来时,汗水把衣服粘到一起,前胸贴后背,头上戴的三层帽子都湿透了。双脚得了指陷性水肿,肿得像个包子,一按一个大坑。
图片
图片
从暴雨到疫情,一次次经历,让这个土生土长的郑州姑娘长大了,她说:“我的城市生病了,我会义无反顾拼尽全力去拯救她。”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年突击队队员、临床服务科护士王若楠,毅然推迟婚期,换上防护服,和战友一起坚守阵地。紧急驰援郑州岐伯山医院和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还有上百名队员参与核酸检测。王若楠说:“能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我无怨无悔。”
32岁的刘显勋,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去年曾驰援湖北,今年作为青年突击队员驰援郑州六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一名战“疫”老将,与队员一起深入隔离病区,应对各种复杂病情和患者多变情绪。原定的婚纱照拍摄计划不得已延迟,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未婚妻晓敏也十分理解支持,“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的时候逆行而上,这是一种职业本能!”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0后”护士张超奇,也曾是援鄂医疗队员,今年再次主动申请奔赴“疫”线。再次穿上防护服,他不再忐忑无措,反而更从容自信:“眼下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不管在哪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还是那群战士!”
图片
图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仅26岁的骨伤一区护士王子函,因连续作战导致中暑晕倒在核酸采集一线岗位上,当大家提醒她休息时,她却说:“我参加过机场防疫工作队,有面对紧急疫情防控的经验,我年轻,我能坚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付莉娜奋战数小时后,在采样现场,晕倒,醒来后竟满怀歉意,哭着说出的话让人心疼:“我不是故意的。”
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父母儿女,也有软肋担忧,可穿上防护服,他们就是身披铠甲的白衣战士,直面疫情,不胜不归!
郑州市二院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郭春丽,在辖区内为居民上门做一对一核酸单采。一天下来,脸被勒得通红,衣服里外湿个透。尽管如此,她并不言苦:“我们是医护人员,一线抗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做谁去做呢?”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贾彤彤,看到刚做过手术的五岁半的儿子,心疼得直掉眼泪,却毅然决定奔赴防疫一线:“他需要妈妈的陪伴,而千千万万的同胞需要医护人员的救援!”
图片
担当,那是青春的品格
我们都是年轻人,又熟悉村里情况,现在水灾严重,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7月22日,新乡辉县暴雨下了一整天,“95后”农村男孩儿曹发青发出这则信息后,志同道合的伙伴迅速集结,他们当晚带着防汛物资奔赴救援一线,转战新乡市牧野区、辉县、卫辉等多个受灾严重区域,运送物资、参与救援……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抗洪“兄弟连”。
“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是抵御洪流还是抗击疫情,像曹发青这样自信有担当的青年,随处可见。
在团河南省委及各级共青团组织动员下,以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第一团支书”等“青”字号成员为代表的广大青年,火速集结又迅速分散到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他们在救援抢险一线——
“航海西路跨金水河桥路面出现塌陷,尽快赶往现场抢险维修!”中建七局交通公司南四环项目经理要胜利接到任务后,迅速成立青年突击队,带着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第一时间向抢险现场出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50多名突击队员中,75%以上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昼夜奋战,修建临时挡水墙、分层回填级配碎石、装填码放1.3万余个沙袋、浇筑混凝土……要胜利说:“我们少休息一分钟,就能让路早一分钟恢复通行。我们不累,还能接着干!”
他们在物资保障大后方——
在巩义,灾后大批救援物资运送过来,青年志愿者张航天连续搬运物资6小时不愿停下,旁人提醒他注意身体,量力而为。张航天着急地说:“看到家园被毁,实在太难受了。我没事儿,让我再搬两车吧,我多干一会儿,受灾群众就能早点拿到物资!”
图片
图片
郑州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青年社工王英杰,与20多名年轻的同事一起,24小时不停工,吃住在办公室,整合经验教训,联合全国专家指导意见,日夜奋战,编制抢险救灾心理指导手册和社区工作流程手册,为社区家园重建提供最一线、系统支持。
他们在广大乡村——
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赵庄村第一团支部书记余佩佩,每天值守村口,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查验,轮班休息时,利用村里大喇叭讲解卫生知识,为居家群众做心理疏导,给在外务工人员电话叮嘱注意安全……认真细致的工作,让村民无不夸她:“有这个闺女在,啥病毒都进不到俺村!”
图片
他们在互联网上——
河南濮阳籍大学生李睿,创建一份“救命文档”,24小时之内,“自发”更新至第270多版,共有250多万次访问量将简单表格演变为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河南共青团”新媒体编辑组建21个线上志愿者交流群,8000余名青年通过互联网凝聚起来,化身汛情播报员、谣言粉碎机、求助信息扩音器,为40余万人提供在线帮助。
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参与社会援助的最新方式,他们的智慧、勇敢,让人们看到新生代的力量,看到“互联网原住民”的青春担当!
向前,那是青春的姿态
汛情疫情,每一次社会大考,都是一节生动的思政课堂。
暴雨中,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的学员,把毕业汇演变成誓师大会,当天晚上便投入抢险救灾的战斗当中,组织党员突击队员紧急疏散和转移遇险群众,出动百余名教练勤务营官兵,火速驰援郑州市常庄水库堤坝加固。
在郑州街头,第83集团军“杨根思部队”任务执行完要返程了,附近小区居民自发前来送行,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军人叔叔献上一束花,敬一个少先队礼,大方“表白”:“我喜欢你,长大了我也要当兵!”
这是最美的追星,也是最深情的告白。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经过历练的青年,对于未来无不有了更多思考,有了更强的底气、志气和骨气,也有了更明晰的方向,他们也将带着这份历练,继续向前,为理想而战!
身着红马夹的青年志愿者薛源,在周口西华县防汛救灾安置点的志愿服务一线,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周围掌声经久不息,是对他的祝贺,更是对他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
18岁的薛吉平,在修武县郇封镇兰封村参加防疫执勤任务时,收到郑州大学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录取通知书,谈及未来,信心满满:“我愿献身医学,日后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这个暑假,河南工程学院大二学生严鑫龙,在滑县卫河桥、西湖抢险、军庄防卫、大王庙涌流的抢险现场,忙来忙去,别人问他“未来有什么打算”,严鑫龙毫不犹豫回答:“当兵!去边远地区当兵!做一名像祁发宝一样的战士,保家卫国!”
许昌学院2021届毕业生赵旭,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从去年的中牟籍大学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到今年的中牟县大学生星火联盟,战洪峰,抗疫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成为助力家乡发展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0后”男孩儿柴世龙,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家在中牟县官渡镇,暴雨过后,为了帮老乡抢救物资,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肩扛一大袋生蒜、艰难前行。
图片
图片
疫情暴发后,又奔赴家乡抗疫一线,积极发挥医学生专业优势,帮助近3000户人家进行消毒,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为乡亲详细讲解防疫和健康科普知识。
图片
他在日记中写道:“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天我从医护人员身上学到很多,将来的我,也会像他们那样!”
一名参加过线上救援的青年志愿者,曾这样留言:“吾辈学生,于家国中得庇佑。今有天灾,自于家国担重任。基于良知,一念之微明,可以烛幽,可以燎原也。”
是的,青春不仅是一段时光,更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爱的力量。
怀揣这份家国之爱、人民之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萤火,如火炬,汇聚成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汇聚成驱动中原更加出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让我们铭记这个夏天,铭记一次次集结出征、披挂上阵,铭记一次次勇往无前、克难攻坚,带着这份铭记,让我们再出发,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更美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