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他究竟有何魅力?与金庸齐名,
让张爱玲、邓丽君都情有独钟?
01
历史小说巅峰,与金庸齐名
高阳是谁?
金庸称赞说:“他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出版家霍宝珍更是盛赞:“十一亿人口,也没有出过一个高阳。”
中国台湾评论家尉天聪将其比作中国的“巴尔扎克”,足以见得他在历史小说领域的成就和地位。
他的作品,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盗版书随处可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他的读者遍布全球华人世界,上至名家大导,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他情有独钟,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张爱玲是他的铁杆粉丝,曾说:“我一直看他的小说。”
作家二月河曾如此表达对高阳的狂热,他说:“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
一代歌后邓丽君也非常喜欢高阳的作品,她巴黎故居书桌上摆放的正是高阳所著的《曹雪芹别传》。
图片
高阳
02
才,学,识兼备
高阳的作品究竟有魅力,让如此之多的人趋之若鹜,他又有多厉害呢?
高阳,原名许晏骈,出身钱塘望族,家里是书香世家。因为家族受封高阳县,他以郡望为名,在日后把笔名定为高阳。
高阳的父亲许宝朴是清朝的秀才,想把高阳培养成有识之士。从小,便让他多读书。只是,他最喜欢看的不是那些枯燥无聊的八股文,而是生动有趣的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杜撰的生活趣事,历朝的官场奇闻,他都喜欢看。
因为家里藏书丰富,高阳每日沉浸书海。读历史小说,也成为高阳童年生活的一大趣事。
身处官宦之家,平日里,来送礼办事的自然不少。看着家里人来人往,又成为高阳另外一种爱好。那时候,他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耳濡目染地,觥筹交错之间的利益纠葛,官场上的礼尚往来,高阳也零星半点地了解到官场的各种真相。
儿时,对历史小说的热爱、对人情世故的观察,使得高阳在日后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上,很少有人堪与比肩。
图片
高阳的才气有目共睹。高阳的学与识,既得自家学渊源,也得自刻苦的攻读和异常丰富的人生经历。写作时,他常常用尺量地图,在草稿纸上演算书中人物的行程以及事情发展所需的时间,努力使自己的小说经得起读者多方位的检验,从不主观臆造。他对一个朝代的人生哲学、感情世界、生活习惯甚至器皿用物等,都连贯一气,毫无“移植”的牵强。
著名作家马伯庸在谈论高阳时,曾说:“他并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爽感',是让你去感怀这个时代。”
高阳对历史掌故熟识,凡笔记、野史、杂文、诗文以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将其很自然地融入著作之中。
才、识、学兼备,使他的作品不仅可读性强,娱乐性强,也同时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这也使他成功登上了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高峰。
图片
左起:高阳、牛哥、诸葛青云、古龙
03
读懂了历史,才能读懂诗词
基于高阳在历史小说上的巅峰造诣,让他的这本《高阳说诗》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诗词类书籍。
以往的诗词类书籍,或是以诗人,或是以题材,或是以体裁进行分类,这样的读诗方式,往往会造成诗人诗篇之间相互割裂,缺少整体与联系感。
但这本《高阳说诗》却是以史为纲,加上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等经典名诗为料,然后佐以王昭君、董小宛等传奇人物的故事,将零散的诗篇通过历史串联起来,从而为大家揭露诗中隐藏的历史真相与秘密。
只有读懂了历史,才能真正读懂诗词。
他的诗学、史学、文学造诣,由本书可全面体现。
图片
高阳说,诗中的历史故事有着明和暗两个方面。
对诗人的经历有稍许认知,便不难领会其中的“明”。
但诗人在创作时,或是因为怕触犯时忌而贾祸,或是公开秘密会伤害到某个人,不得不有所隐讳。
例如,在讲到李商隐的诗时,以往的诗词解读者都认为,他的诗之所以晦涩难懂,是因为李商隐牵扯进了牛李党争,艰难的政治处境,让他无法明说。但高阳通过对历史的拆解与分析,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李商隐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如何牵涉有关朝局的党争?”
高阳先是将李商隐的著作《牡丹》、《无题》、《昨日》等按写作时间进行排序,并将其中的典故进行联结与剖析,最终为大家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李商隐,更为大家揭开了李商隐诗词的所有秘密。
一切隐衷的背后竟都是为了一个女子,这个无法明说的女子,究竟是谁?李商隐这样做的原因,又是什么?
而这一切的答案与秘密都藏在古诗里的历史细节中,都在《高阳说诗》中得以揭晓。
图片
全书内容丰富,博引书证,挖掘诗人隐藏在诗词中的历史真相以及个人的情感与秘密。
当你了解了诗人背后的无奈与隐讳,才能对他们文字里蕴藏的深意有更深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读懂诗。
图片
04
100年诞辰珍藏版
明年就是高阳先生诞辰100周年,所以今天推荐这本高阳先生的遗珠之作———《高阳说诗 · 100年诞辰珍藏版:古诗里的历史细节》
图片
图片
罗振宇说:“高阳的书让我建立了历史感,也就是在格局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读《高阳说诗》不仅是去读一首诗,去了解一个诗人,更是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回望那些人,那些事。
从一首首诗中,窥探历史上那些被尘封的细节,由此触摸古人的心灵,感受古人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