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全运会历史!粤港澳大湾区承办十五运蕴含三大战略意义

图片
体育大生意第2640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谭力文
8月26日,距离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倒计时20天之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的举办地正式确定。
当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指出,“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就中国体育而言,全运会的地位仅次于奥运会以及亚运会。成功获得十五运承办权,无疑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毫无疑问,这是继2018年粤港澳大桥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图片
多地区联合承办全运会,创中国体坛历史
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三地轮流举办,这个规则直到2000年才被打破。2000年12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举办全国运动会。2005年在江苏举办的十运会是首次采用申办方式确定承办单位的全国运动会。
图片
十四运将于9月15日开幕
粤港澳大湾区承办的十五运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也是香港和澳门在回归之后,首次共同举办全国的综合性体育赛事。
十五运来到港澳地区,让港澳广大市民以及运动员感到鼓舞。澳门特区政府体育局表示,将与广东省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紧密合作,严格遵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严格预算管理,节约办赛成本,严格控制规模和规格,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组织好第十五届全运会,并将适时向社会公布筹备的工作进度。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则表示,承办全运会是继香港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性佳绩后,一项提振香港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还表示粤港澳联合举办意义重大,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筑休闲湾区和塑造健康湾区的目标。
图片
从更长远来看,十五运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办赛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通过十五运让粤港澳协同合作积累更多经验,推动湾区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将来承办更大型、更具规模的综合运动会。
粤港澳承办的三大优势
据报道,粤港澳地区承办十五运的想法在四年前开始萌芽。在2017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后,由广东省牵头联同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已开始共同探讨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可行性。
三地政府经积极研究,认为已具备足够条件承办此项大型体育盛事,可借此促进三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好配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申办的请求。
体育大生意从政策、经济以及体育基础设施层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承办十五运的优势。
政策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在包容性增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政策层面,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第二节“共建人文湾区”明确表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此外,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在2019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已经起草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框架(稿)》,将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2020年9月,《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正式发布,目标在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十五运的举办,将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的重要载体与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将迎来历史机遇。
在经济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优势明显。不可否认的是,承办综合性运动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按照全运会的承办规定,承办全运会所需经费主要由承办全国运动会的地方人民政府自筹,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场馆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自行负担。换言之,这是对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一次考验。
图片
根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0)》显示,2019年整体实现人均GDP已达16.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11.62万亿元,约占2019年全国GDP的11.8%,彰显了中国经济巨大潜力。这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承办十五运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2020年大湾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8600万人。由粤港澳大湾区承办十五运,能够通过体育辐射更多的受众,从而扩大全运会乃至中国体育的影响力。
在体育基础设施层面,粤港澳大桥以及三地的体育场馆都为十五运的承办提供了硬件保障。一方面,粤港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加强了三地的联系,使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
另一方面,粤港澳三地都有新建或正在建造的体育馆,能够在十五运期间发挥作用。据林郑月娥介绍,香港启德体育园将于2023年落成启用,加上已多次举办国际赛事的香港单车馆和其他体育设施,足为香港参与主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提供基础。
图片
香港启德体育公园预计2023年落成
澳门曾在2005年承办过东亚运动会,由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保龄球中心、网球学校、国际射击中心组成的路氹国际体育综合体曾承办过多次大型赛事。
与澳门毗邻的珠海横琴新区也同样拥有多个国际一流的体育场馆。由珠海华发集团打造的珠澳国际体育休闲旅游中心·水上活动中心在2021年6月顺利竣工通过验收。场馆依据国际泳联对国际跳水系列赛的比赛要求打造,总投资额约1.59亿元。
同属珠海横琴新区体育产业区块的横琴网球中心也承办过多届珠海WTA超级精英赛,同样能够满足全运会的比赛需求。
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领域的优异成绩,也更让外界期待2025年十五运的到来。
粤港澳承办的三大意义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及中国香港体育代表团均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夺得38金,追平了在伦敦奥运会上创造的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中国香港夺得了1金2银3铜的历史最佳成绩,其中花剑选手张家朗为中国香港夺得了回归以来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图片
中国香港花剑运动员张家朗
不论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香港,在东京奥运会掀起的体育热潮正在熊熊地燃烧着。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获得了十五运的承办权,无疑将进一步促进了三地体育产业的发展。
从宏观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承办十五运,其背后的意义超脱了体育发展的内涵,使粤港澳地区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体育发展层面,广东作为体育大省之一,广东通过发挥“带头大哥”的作用,能够带动香港以及澳门体育协同发展。粤港澳三地体育交流渊源颇深,省港杯足球赛自1979年开始举行,还有粤澳杯足球赛、粤港杯以及粤澳杯男子篮球赛,这些区域赛事已经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赛事的一道名片,也成为了三地运动员交流的重要平台。
图片
霍震霆(左二)为省港杯冠军颁奖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大众赛事以“粤港澳”的名义举办,成为了粤港澳地区体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体育大生意看来,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十五运,必然使三地的体育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三地能够通过资源互补、优势互助的形式,依靠广东体育带动香港体育以及澳门体育实现协同发展,从而让粤港澳三地的体育成绩共同迈上更高的台阶。
在经济发展层面,十五运的举办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其中提及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在2025年举办的十五运将成为推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的重要动力。
预计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占GDP的4%,表明体育产业正在由经济增长点逐渐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转变。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是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十五运的举办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必须要指出的是,粤港澳地区共同承办十五运的意义超脱于体育。有不少的港澳媒体表示,粤港澳承办全运会的意义在于带动港澳融入大湾区。
一方面,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深信,融入大湾区将让香港与内地的运动员联系更趋频密,这有利于体育走向商业化,形成体育产业。
图片
林郑月娥为出征陕西全运会的香港代表团授旗
另一方面随着十五运承办地的确立,香港有望借助体育运动拉近与内地的联系。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表示,承办全运会反映政府相信香港能够在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广东、香港或者澳门来说,十五运将成为推动三地发展的契机,将粤港澳大湾区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远大目标。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