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七十载,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

图片
人的一生,面临诸多选择。
但对“老阿妈”旺秋卓玛的一家来说,爱国拥军就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道“单选题”,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回报给乡亲们带来新生的亲人“金珠玛米”。
不管日东哨所的官兵是上山巡逻出发前,还是巡逻归来,在哨所门口,总是能看到一位淳朴的藏族姑娘端着热腾腾的酥油茶,为巡逻的官兵们送来祝福;这是21岁的白马措姆从祖母旺秋卓玛那里接过拥军的接力棒后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图片
白马措姆爱国拥军的故事,还要从她的祖母,“爱国拥军先进个人”——旺秋卓玛说起。
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旺秋卓玛,依然能够字句清晰地唱完《社会主义好》,就像清晰地记得71年前第一次见到解放军的情景。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村,解放前是西藏叛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54年,17岁的旺秋卓玛就主动报名成为了部队的义务通信员,1956年,西藏平叛剿匪的枪声打响,她又跟着村民们为解放军运送物资。为部队送信的时候,不管几天的路途,旺秋卓玛总能提前一天到达;搬运物资的时候,背着沉重的行囊,一走就是一整天,她说解放军在前线更加累更加危险,解放军信任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做!
直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旺秋卓玛因突出贡献被推选为竹瓦根区公所妇联委员,之后又担任起了日东乡的妇联主任。旺秋卓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拥军的真挚情感。
1992年,日东哨所参加巡逻任务,哨所内大部分官兵参加,只留下5名官兵留守。留下的官兵因误食毒蘑菇,且恰逢军医随队上山,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得知消息的旺秋卓玛第一时间赶到了哨所,用当地的传统办法,救回了4名官兵的性命。然而中毒最深的排长安照英最终没能醒来,长眠在了日东村。旺秋卓玛每每谈起这件事情,都感到十分愧疚与惋惜。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旺秋卓玛都会带上酥油茶和青稞酒,来到安排长的墓前看一看。
图片
1998年,旺秋卓玛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几十年来,日东村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旺秋卓玛的爱国拥军热情也越发浓厚。
现在,每当日东哨所迎接新兵和欢送老兵的时候,总少不了旺秋卓玛的身影,她总是带着哈达献给哨所里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她那慈祥和蔼的面容,成为哨所官兵心目中最温馨的记忆,“老阿妈”的故事也在哨所中代代相传。由旺秋卓玛口述,原日东乡书记记录的一篇篇日记,记录了旺秋卓玛参与的军民之间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旺秋卓玛说,当年的泥石流,冲毁了道路,淹没了庄稼,仅差一步之遥就危及到了房屋,就在我们举手无措的时候,是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物与水送了进来,清理出了道路,田地,重新种上了青稞,帮助大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近年来,年事已高的旺秋卓玛已经很少离开住所,但雷打不动的是哨所官兵对他们“老阿妈”的关怀,定期来给旺秋卓玛检查身体,带来日常的药物。旺秋卓玛总是笑着对官兵们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有你们才好,有你们才好”。殊不知,这也是官兵们想对这位“妈妈”说的话。
图片
在旺秋卓玛的影响下,二儿子白玛16岁就加入了村里的民兵队伍,利用自己对地形的了解,当起了官兵们巡逻路上的向导,一次又一次,在危险的巡逻路上为官兵们指明方向。白玛表示,“官兵们从五湖四海来到祖国的边陲,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边境线,作为边民的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祖国的土地,建设美丽的家园”。
图片
现如今,21岁的重孙女白玛措姆,接过了祖母给巡逻完的官兵们送上酥油茶的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续传承着祖母旺秋卓玛爱国拥军的精神。
共产党好,解放军亲,这是根植于旺秋卓玛内心深处的信念,七十年始终如一的拥军情怀,是旺秋卓玛践行初心,矢志不渝的最好体现。解放军送给她的东西,她如数家珍,最喜欢的是军大衣,这是旺秋卓玛最经常穿的衣服。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身边人,将爱国拥军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形成军民两地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
图片
一个人,七十年,岁月带走的是旺秋卓玛的青春年华,消不散的是她日渐浓厚的拥军情怀。旺秋卓玛用自己默默的行动,燃起了身边亲人心中拥军的火。重孙女白玛措姆说到:“祖母,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了,我们后代一定会接过拥军‘接力棒’,把拥军当作家训传承,持续发扬爱国拥军精神”
作者丨陈长宏、卢仕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