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将归故土,抗美援朝老兵们忆当年

第八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国。
2014年,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从韩国仁川机场踏上回家之路,从那至今,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9月2日,中韩双方将举行交接仪式。当日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抵达沈阳后,将举行烈士遗骸迎回仪式,9月3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
图片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图源:新华社
当年的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71年过去,烈士没有被忘记。我们采访了数名志愿军老兵,讲述他们当年的经历和伴随一生的记忆。
90岁老兵梁瑞林:
“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找回他们”
长久以来,梁瑞林都记挂着那些“躺在异国他乡,那么孤独”的战友们。
图片
2020年,梁瑞林参加抗美援朝《非常讲述》。图源:央视新闻
19岁,在意气风发的年纪,梁瑞林出国作战,现今已90岁高龄的他谈起那段岁月,仍然逻辑清晰,滔滔不绝。“那时候,我们都是20岁左右的少年,血气方刚,雄赳赳,气昂昂的。”梁瑞林回忆,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六支队伍之一。
图片
21岁的梁瑞林。 来源:丹东综合广播
他回忆起汉江两岸阻击战,细讲上八堂战役,“当时一营营长林春生,带着三个连夺取上八堂。他二十五六岁,讲战术,会打仗,爱开玩笑。”梁瑞林记得,这名活泼有能力的营长在战前一天对他说:“开打仗铺,卖子弹头,咱们明天见!”
可惜英雄命舛,在战场,林春生被扫射,腹部中枪,与其他十几位志愿军一同牺牲。由于战时情况特殊,他们的遗体只好安放在临时挖掘的墓穴中。 “我们很多战友不愿回忆这些,太沉重了。”从朝鲜归国后,梁瑞林碰到过携幼儿来寻亲的家属。“可是哪里找得到呢?”电话那头,梁瑞林硬朗的声音变得沙哑,他顿了顿:“我们这些回来的人太幸运了,是幸存者。”
当年跨过鸭绿江时,左右同行均为少年,但多场战争后,负伤者负伤,牺牲者掩埋在异国的黄土下,梁瑞林唏嘘感慨,说:“我们对牺牲在别国的战友,心底存有一份心思,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能找回他们。”
当获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在9月2日回归故土时,梁瑞林说:“了却了我们志愿军老战士一桩多年的心事。”
96岁老兵李安甫:
“想起他们既光荣又悲伤”
网络上关于李安甫传奇一生的资料很多。李安甫在读小学时,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不久后,13岁的李安甫与表弟一起背着家人参军,趁着夜色投奔了部队。
图片
1938年,年仅13岁的李安甫参加了八路军。左一为李安甫年轻的时候。图源:人民日报
李安甫个头只有1.2米,1939年,在一次短枪射击比赛中,李安甫表现突出,被武工队看中,后成为武工队侦察兵,自此主要执行刺探情报、策反、刺杀等秘密任务,他曾多次乔装打扮成“秘密杀手”,成功刺杀多名日军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安甫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荣立战功,被授予 “一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10多个荣誉称号。
2007年,82岁的李安甫开始撰写回忆录,几年光阴已有30余万字,留给后世儿女一份珍贵史料。翻开回忆录的章节,李安甫的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图片
2019年,94岁的高龄老兵李安甫抚摸国旗。图源:人民日报
1950年,李安甫跟着抗美援朝大军跨过鸭绿江,负责救治伤员的工作。但他一点都不害怕,和百余名战友投入紧张的伤兵救治中,顾不得自己的生命安全。
李安甫今年已经96岁,身体还算不错,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得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他感觉既光荣又悲伤,悲伤是想到那些战友牺牲在了战场,光荣是长眠异域的他们终于回家。
图片
2019年,李安甫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向官兵们讲传统讲革命故事。图源:人民日报
81岁老兵姜守英:
“感谢国家让他们能回家”
“当时我没有前往战场,我在野战医院救助伤员。”81岁的姜守英回忆,1953年,年仅13岁的她来到丹东五龙背的野战医院做医护兵。在这里,她一留便是6年。
图片
2021年3月26日,姜守英到一学校分享故事。图源:辽宁省丹东市中医药学校
每天,火车不定时将前线的伤员运来野战医院,“快!又有伤员来了!抬担架!”火车停靠点离野战医院只有一小段距离,运送伤员的火车一到,姜守英便和战友们冲上前去,或是搀扶伤员,或是边拿着氧气袋边抬着担架运送伤员。
野战医院是救治伤员的“临时停靠点”和“紧急救助站”,一个简单的大平房隔成两间大通铺,这便是姜守英和战友们工作的病房。“一个大通铺有近60个伤员。”当时条件有限,情况紧急,姜守英和战友们不停息地工作着。
据姜守英回忆,大多伤员在这里仅停留数小时,或是过一个晚上,伤员们在此接受基本包扎和紧急救治后,大多很快又被火车运走,运往后方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如今,她仍清晰地记得当时一个年仅17岁的小战士牺牲的场景,那个小战士被运来野战医院时,头上的血和泥土混在一起,一直冒着汗,嘴巴张得大大的,却说不出话。
“你放心,我们会告诉你的父母,你已经回到祖国,已经回家了!”姜守英跑过去轻声安慰他。但没过多久,小战士却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像睡着了一样。“他牺牲了。”护士长沉重地向姜守英说。这声回应,如重重的锥子,沉重地敲击在姜守英心中。
向记者讲述时,她仍忍不住哭泣,“这么多年,我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和抗美援朝有关新闻和电视剧,我都没办法不激动。”
图片
2020年10月23日,为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志愿军老战士姜守英为鸭绿江界河上的志愿雕塑佩戴大红花和彩带。图源:津门网
如今,姜守英仍在老家丹东生活,但她一直关注着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交接迎回安葬工作的相关新闻,“感谢国家,时刻心系着这些牺牲的战友们,能让他们回家!”
【记者】曹嫒嫒 周倩欣 见习记者 张晋 杨琼
【作者】 曹嫒嫒;周倩欣;张晋;杨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