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智慧的结晶——马灯

图片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传下去
图片
朴素智慧的结晶——马灯
在沧州博物馆民俗展品里有多盏马灯,很多中老年游客游览到此,总是忍不住多观赏一会儿。
马灯又称提灯或围灯,是煤油灯的一种,可以手提或悬挂,能防风雨,因夜行时常挂在马车上而得名。马灯的设计相当实用精巧,它通体由铁架和中央的玻璃罩组成,灯罩用铁丝固定,下边是盛煤油的圆形盒子,全封闭,油不滴漏。它以煤油为燃料,配上棉质绳状灯芯,上端有两个铁盖,分层有空隙,便于出气。
图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未通电时,手电筒也较少,人们夜间赶路或在户外找东西时,常提着马灯,像是身边有一股温暖,增添了几分希望。
过去生产队饲养牲口的屋子里常挂一盏马灯。没电的晚上,家家户户黑洞洞的。那时,没有收音机等娱乐工具,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来到饲养室里。在昏黄的马灯下,闲聊打发时间。冬季农闲时,村里请来说书的民间艺人。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围聚在一起。在马灯映照下,听着说书人眉飞色舞的演古说今。村里有人拆旧房盖新房时,夜里没地方睡觉,就在室外搭个简易帐篷,挂一盏马灯在里面,非常方便。
市面上的蜡烛,价钱相对高一些,平时不舍得用,过年才买。孩子在马灯下写作业看书,比起用废旧墨水瓶做成的简易煤油灯,或者在玻璃罐头瓶点上半根蜡烛制作的“土马灯”,已经算是奢侈的。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以乙炔为燃料的嘎石灯,乙炔发出的光很亮,只是味道难闻。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马灯被逐渐取代,并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作者 张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