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大蜗牛很危险,别让孩子碰,更别抓回去吃!

下完雨之后,小区里随处可见软乎乎、圆溜溜的大蜗牛。看到它们略显蠢萌的模样,是不是忍不住想逗引一番?
千万别这么做!很危险!
图片
大蜗牛里有寄生虫
不要用手去碰
这种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祖籍东非,又叫非洲大蜗牛。褐云玛瑙螺身上有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进入人体后,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等,严重可致死亡。
2004 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 121 只褐云玛瑙螺中,共有 33 只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平均每只螺体内含有 72 条广州管圆线虫。与此同时,螺体越大,幼虫的感染率就越高。时至今日,褐云玛瑙螺仍然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中间宿主之一。
我身边就有家长曾把这种大蜗牛带回家给孩子玩。平常在小区散步,偶尔也能看到小朋友上前逗玩,家长在旁毫无反应的情况,但其实这样的行为都是很危险的。
虽然此前的研究并未发现玛瑙螺的粘液中含有幼虫(推测是幼虫被螺肉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比较难以爬出),但有调查发现,玛瑙螺的排泄物中有大量活蹦乱跳的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这些幼虫很有可能钻进孩子皮肤嫩薄或破损处,导致感染。孩子摸了蜗牛没洗手又去吃东西,幼虫有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作为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远离这种蜗牛。路上遇到也坚决不要好奇、不要碰。类似的还有常见的福寿螺,也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非洲大蜗牛千万别吃
法式焗蜗牛不是这个品种
野外的褐云玛瑙螺不能碰,更不能抓回家吃,煮熟也不行!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虽然目前报道的感染事件,多是吃了半生的螺肉才引发的感染,但这并不代表吃煮熟的就绝对安全。研究显示,螺肺是幼虫感染密度最高的器官,螺体超过一半的幼虫都藏在肺部。不少人烹饪螺肉的时候,会为了追求所谓肉质而不完全煮透,这样风险就很高。
法式焗蜗牛的确是一道名菜,但用的不是非洲大蜗牛,也不是水田里常见的福寿螺,而是可食用品种白玉蜗牛。而且,必须是规范养殖在可控环境里的白玉蜗牛才可以食用,绝不是小区里抓的,水田里捡的。
还有一点需要想提醒的是——蔬菜要煮熟再吃,如果生吃沙拉,要多洗几遍。有相关调查显示,人吃了被玛瑙螺爬过、污染过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生水),也有可能被感染寄生虫。
环游世界的「勇敢牛牛」
对植物的杀伤力极大
褐云玛瑙螺不仅对人体有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几近毁灭性的。
据记载,褐云玛瑙螺于 18 世纪末从东非传入印度。接着,又花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走遍马来西亚、中国、日本、夏威夷等地,妥妥的进击的蜗牛...由于没有天敌,这种蜗牛每入侵一个地方,都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极大的危害
1992 年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惨遭毒手,许多珍贵的热带植物毁于一旦,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我国每年要花费上亿元消灭这种蜗牛,然即便如此,也还是没能将之赶尽杀绝。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大蜗牛萌萌哒吗?作为外来物种,它的内里很可怕。
图片
审核专家 林声
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