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之星】世上只有一个铃木一朗(上)

想要概述铃木一朗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困难的。谈及一名球员,我们会说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技术特点、他的经典比赛和成就荣誉,或许还包括一些奇闻轶事。而在这每一个方面,一朗都有太多太多可以说的了。
图片
因此这篇文章的介绍远远不足以呈现一朗的全部,更像是一部集锦而不是全场比赛录像。对于那些对他不够了解的国内球迷而言,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两期文章在有限的篇幅内告诉你们:铃木一朗,是多么的独特。
位置:右外场手
闪耀赛季:2001赛季(27岁)
球队:西雅图水手
战绩:8本垒打,69打点,56偷垒
打击三围.350/.381/.457,
安打王、偷垒王、全明星
银棒奖、金手套奖
美联最佳新人、美联MVP
一朗最好的赛季是哪一年?
本系列文章介绍的亚洲球员都会选出一个代表赛季,一朗是少数几个制造选择困难的球员之一。
2001年他作为亚洲第一名登陆MLB的非投手球员打出了震惊全美的表现,率领西雅图水手创下单季116胜的美联纪录(与芝加哥小熊的国联纪录并列大联盟最多),成为历史上第二名同一年获得最佳新人和MVP的球员
图片
而在2004年,一朗用262支安打刷新了尘封84年的单季纪录,高达.372的打击率冠绝大联盟,全年胜利贡献值9.2亦是生涯最佳(2001年是7.7)。
铃木一朗打破单赛季安打记录
美中不足的是当时水手全队状况不佳,遭遇四年来的第一个负战绩赛季。如果水手当年表现够好的话,一朗或许有机会拿下生涯第二座美联MVP。
练级难度:“地狱”
几乎所有成功运动员的传记中都离不开小时候的苦练经历,或许也是同类作品中最俗套的桥段。不过一朗的少年故事和任何同行做横向比较都可以说毫不逊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2001年铃木一朗精彩的传杀三垒
一朗念小学六年级时,在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业中写道:
“我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了。虽然从三岁到七岁练习的时间加起来只有半年,但从三年级到现在,365天里,有360天都拼命地打球。所以,每个礼拜和朋友玩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我想这样努力地练习,一定可以成为职棒球员。”
就读棒球名校爱工大明电时,队内有一项规矩:一年级和二年级生要负责为三年级的学长清洗球衣,而在洗衣房大排长龙时,三年级的学长们可以自行训练。
图片
一朗每到这个时候会溜到隔壁的网球场进行空挥练习,第二天凌晨三点再起床悄悄把自己的份洗掉,这种严重缺觉的生活持续到他第三年开始享受学长的特权才结束。
安打之王是怎样炼成的?
从小学开始一朗就通过打发球机练习,到15岁时一般的发球机已经不能满足他了,相熟的打击馆老板不得不给一朗安排了专属球道,模拟接近于93英里球速的效果。
一朗的打击形态逐步在这个过程中成型,他先模仿了NPB中日龙的球星田尾安志的打击姿势。
他的父亲也把自己擅长的高尔夫技巧融入到一朗的打击动作中,在将重心从支撑脚转移到自由脚的同时完成挥棒,最终发展出自由脚在挥棒时如同钟摆一样向前晃去的打击形态,看上去他还没完成打击就开始跑垒了。
图片
钟摆式打法的奥妙在于,重心移动既可以带动挥棒的力量,也可以转化到向一垒冲刺的启动动能。所以一朗看似没有很大力挥击,但身体动作传递到球棒上的力量足够产生将球送到内场和外场之间的动能,与此同时他还可以提前向一垒启动冲刺。
一朗以无数内场安打著称,正是拜这种打击形态带来的优势所赐。不过为了他的独特打法,一朗一度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朗招牌的赛前准备
刚进入NPB欧力士时,在任监督土井正三不能接受“离经叛道”的钟摆式打法,要求一朗调整姿势。一朗一开始努力迎合要求,结果是打击率惨淡到只有0.188。
一朗不得不向土井摊牌:宁可回二军也不想改变从高中养成的打击形态,恨铁不成钢的土井成全了一朗的请求,将他冷藏。
图片
1994年土井离职,接替他的监督仰木彬不拘泥于日本棒球传统的条条框框,“好好喝,好好打”是他的座右铭。仰木上任后大胆用人,安排一朗担任先发二棒,后来又挪到一棒,至于打击形态也完全不加干涉,任他自由发挥。
毫无疑问,仰木的选择是正确的,该赛季一朗击出了210支安打,成为NPB第一名单季破二百安打的球员,高达0.385的打击率也是洋联记录。一朗成为日本炙手可热的明星,赞助合约纷至沓来,连他少年常去的打击馆都变成了热门景点。
图片
一朗赴美后根据大联盟投手的投球节奏调整了姿势,从外观来看自由脚的摆动不再那么明显,不过钟摆式的打击理念始终一以贯之。日后一朗也给过大谷翔平简化伸踏动作的建议,帮助后辈适应了新环境
一朗也很注重春训的作用,他会充分利用练习为整个赛季打好基础,固定自己的动作。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是要在背后建立一座“墙”。
图片
一朗在水手的第一位恩师皮涅拉(图源:名人堂社媒)
2001年他刚到大联盟的第一个春训,几乎所有的球都打到反方向,这通常意味着击球员跟不上球速。水手主教练卢-皮涅拉(Lou Piniella)对此非常担忧,他找到一朗,问他为什么不将球打到右外场?
一朗并没有坦白告知原因,而是继续自己的备战流程。终于有一天,一朗认为他的“墙”竣工了,在练习赛中他击出一支右外场方向的本垒打,他回到休息区时问皮涅拉:“这下满意了?”笑逐颜开的主教练大声回答:“当然!你怎么不早点这么干呢!”
下半期内容你还想看到哪些关于一朗的内容呢?赶快在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