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交纳村:毗邻317国道 公路牵出的“最美藏家庭院”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摄影报道
9月7日下午,阳光正好。四川甘孜州炉霍县交纳村村支书九呷的院坝里,晾晒着近千斤黑青稞。今年的青稞收割已基本结束,而在过去,要到10月才能完成。收割效率的提高,与村庄交通环境的提升密不可分。交通改变的,又何止这些?
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学党史 走两路”活动中,记者走进这座毗邻317国道的“最美藏家庭院”,倾听75岁的九呷讲述交纳村的交通发展与村庄巨变。
图片
九呷
从炉霍县出发,沿着317国道西行25公里,就是交纳村。村庄紧邻国道,顺着通村油路蜿蜒向上,没一会,一个传统藏家民居群便出现在眼前:金顶、红墙、白线勾窗,庭院错落于缓坡上,被青草绿树包围,又被蓝天白云覆着。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干净、明亮,这是交纳村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在村支书九呷眼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交通的变化。
图片
藏族传统民居
图片
九呷在院坝里晒黑青稞
九呷今年75岁,交纳村土生土长。在他很小的时候,村子与外面的连接只有一条茶马古道。因为年龄太小,他并不记得解放军在家门口修建川藏公路时的情形,但他听父辈讲起过,“要用炸药,很难修。”
如今的国道317线历经“三州通县油路”、“交通建设大会战”等多次“裁弯取直”“钻洞而过”的改扩建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更宽了,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高,交纳村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也更短了。
图片
交纳村被誉为“最美藏家庭院”
九呷说,现在从村子开车到炉霍县只要十多分钟,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很方便。全村36户村民中,除了两户“五保户”,其余家里都买了小汽车。
国道317线畅通了,但是长久以来,交纳村都没有通村公路,村里全是烂泥路。人车走过,又将稀泥巴带进庭院,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不仅如此,通村公路的缺失,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收割黑青稞为例,过去受限于村里的交通条件,大型收割机械进不去,村民只能用镰刀手工收割,严重影响了收割效率。
2018年,交纳村通村公路终于修好了,硬化路通到了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村庄环境更加整洁,收割机也能开到青稞地里。有了机器的加持,从收割、晾晒到脱壳,全程不到一个月,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不仅如此,交通畅通了,外面的人也更愿意进村收购黑青稞,村里的农产品销路变得更好。现在,交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全村已于2018年实现贫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