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乔得抑郁症后,去哪了?

提起谭乔这个名字,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起“二仙桥大爷”,便有不少人能想起B站上那个非常火的梗。
“大爷您该走哪儿?”
“到二仙桥。”
“不是,我说你该走哪条道。”
“走成华大道。”
这段让人捧腹大笑的对话发生在一位违反交通规则的四川老头和秉公执法的交警身上,被“谭谈交通”这档节目播出。那位交警便是今天的主角,谭乔或者说叫谭警官。
除了为观众带来笑容,节目中他还曾遇到过现实版的“福贵”大爷,把一句“往前看”传递给屏幕前无数奋斗着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把阳光洒向生活的“谭警官”,却未能用同样的阳光照散“谭乔”内心的阴霾。
如今,他选择放下那个代号,重新做回“谭乔”。
1
“谭谈交通”
二零零四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对路面交通进行严格管控。随即,各地媒体为响应普法号召开始了一系列交通栏目的策划,成都电视台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成都街头一位交通警察正开着警车在路上巡逻,今天已经开出四五张罚单了。但他内心却十分沉重,因为这意味着公众对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在他看来,罚单并非真正目的,让行车人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才是。而这位交警便是谭乔。
一年后的某天,入职已满十年的谭乔一如往常到路口执勤。突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他赶忙走到人行道的一侧,接通了这则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电话。
电话中让他准备参加成都电视台一档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试镜。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谭乔在试镜那天像平时一样纠正了几起交通违法行为便草草了事,结果电视台的人却一眼看中。虽然他的形象不似主持人般帅气,但警察身上阳光正派的气质更符合节目的基调。最重要的是,他面对镜头时没有一点儿胆怯。于是,谭乔正式加入了成都电视台这档普法栏目中。
策划伊始,作为主持人的谭乔需要对节目的基调,风格,包括名称进行构想,保证节目能有一定的收视率和娱乐感。而作为交警,他又要保证执法的严肃性,不能让法律条令成为儿戏,“所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给慢慢融合,找到一个中间的平衡点”,谭乔回忆道。
图片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统筹过后,一档名叫“谭谈交通”的普法节目上线了。第一期播出后,谭乔十分紧张,因为相比节目制作人的经验之谈,他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打破以往警察的威慑力,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普法。果然,观众对这期节目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喜欢这种风格的认为这样亲民的形象十分和蔼,而另一方则秉持着警察必须保持严肃形象的想法。除了节目风格,大家还把注意力放在了谭乔的语言组织能力上。非科班出身的他,既没有伶俐的口齿,也缺乏随机应变的知识储备,这样的主持人难以说服四川的观众们。
不过,谭乔是一个做事精益求精的人,他坦然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在私下练起了绕口令,还开始读诗词古典,让肚子里存起“墨水”。在拍摄前期,他还会同队伍中有过主持经验的摄像师傅进行商讨,听取多方建议。就这样,一个主持人一台摄像机一辆面包车,把这档节目踏踏实实经营起来。然而几年过后,三人队伍中的摄像师因为“谭谈交通”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升迁,担子一下落在了谭乔的肩上
2
“重于泰山”
面对日渐平淡的节目收视,他开始权衡是该转型还是维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他升官了,我为他感到高兴,但我也不能原地踏步。”于是,谭乔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心,要改变之前正统的普法风格,转而抓取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尽可能地彰显节目的个性。或许是谭乔亲民的交警形象深入人心,又或是他四年来的细心耕耘,这档节目终于在他决定转型,放开自我的时候爆发了。
从零九年到一五年前后,谭乔陪着“谭谈交通”一步步走向了巅峰。现在风靡B站的“二仙桥大爷”、“福贵大爷”以及“贝斯特”的热梗,都是出自这一时期。也因为栏目的火爆,他本人被各大媒体邀约不断。不过他都婉言拒绝了,在他心里,最真实的身份还是一位普通的成都交警,不为名利,只为行善积德,让人更懂交通更守法则。只可惜,在外界眼中的谭乔并非如此,他不光是兢兢业业的“谭警官”,更是一位当红节目的主持人。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质疑他炒作,笃定他有剧本。舆论和责任两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谭乔的肩膀上。
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的谭乔逐渐陷入一种僵局,总对新一期的节目不够满意,认为达不到他心中的及格线。如果周围的工作伙伴安慰他,他反而更难压抑心中的燥郁。原本是一件自己非常投入完成的事情,却始终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谭乔坦言,“我的内心是特别期望能够,希望别人能够认同我,给我一个正反馈评价的”。
意识到自己可能江郎才尽的谭乔还是没能放下这个节目,但他没想过,就是这份执着让他困在了自己搭建的囹圄之中。
图片
3
“寻找‘谭乔’”
在节目最后的三年,他每天都活在思想的对抗中。终于,二零一八年,谭乔承受不住来自观众的厚望,告别了这档节目和交警队,放下了“谭警官”的头衔。
只是离开观众视线的谭乔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尚存的名气让他依旧是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曾经让他功成名就的“谭警官”,现在让他饱受煎熬。有的人认为他是赚够钱跑路了,有的人则对他的家人大放厥词。那段时间的谭乔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去关注网上的评论,但他的视线始终移不开屏幕,手指在鼠标的滚轮上一刻也停不下来。
早上睁开双眼,谭乔会不自觉地望向窗外,看晨光洒进窗户穿过飞舞在空气中的细小尘埃。外面有着万物的生气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归属,那么他呢。想到此处,他只想纵身跃下,长眠不起。因为他用了十三年活成了别人眼中那个完美的“谭警官”,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在市井中穿梭的小民“谭乔”
他想告诉众人,他也是普通人,有着坎坷的感情生活和控制不好的情绪,但观众们不愿承认,只为了他们内心的碧玉无瑕。“所以说我慢慢地认识到了,我只是谭乔,谭警官不是我,但他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他是广大的网友对警察的那种爱,并不一定说是某一个。我仅仅是千千万万的好警察里边儿的一个缩影而已。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只记得,视频中那一个,给大家带来开心的那样的一个谭警官。这就够了。”
他偷偷把社交平台上的昵称改回了自己的名字,打算找回那个叫“谭乔”人的生活。
4
“星星点灯”
二零一九年的某天,谭乔正在网上直播打游戏,这是他找到的新兴趣,虽然技术有些菜,会被大家打趣的称为“那个曾经管制别人的男人终于也被人教育了”。但他却可以在这里展现属于谭乔的真实性格,一个说话直爽,幽默风趣的四川男人。面对屏幕另一侧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他反而更能说出心里话,哪怕是几句简单的吹牛和逗乐,都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存在,一天都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天,他刚被对面的玩家二杀,就看到直播开始闪出一条条“谭警官,您的视频在小破站又火起来了”的评论。他先是楞了一下,然后立刻跟大家道歉下播,去百度了“小破站是什么”。
看到网友在B站转载的“二仙桥大爷”播放量破了百万,谭乔感到有些讶异,原来还有人在关注着这档节目。点开视频,电脑上满屏飘过弹幕写着“名场面打卡”“欢迎回来”,他笑了,回想起几年前那段开着车满大街找素材的日子。虽然弹幕和评论区的讨论内容与交通普法毫无关系,但他觉得自己最初的目的达到了,“你没有办法去揣摩人家的心态,但是他只要愿意来看、来转发。那么这就说明我们这个节目是有关注度的。那就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给咱们广大的市民提高,哪怕那么一丁点儿的交通安全的意识”,这是一件善良而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谭乔顺水推舟,用自己的名字建立了B站账号,用来上传以前节目里的精彩片段。看过搬运视频的网友们追寻到谭乔本人的身影也十分兴奋,纷纷私信他出一期寻找“福贵大爷”的视频。时隔三年,他再次全身出镜。还是那套熟练的台词,还是那份和蔼的气质,只是身材多了些中年人的臃肿,但眉眼间的阴郁又变回了曾经的神采奕奕。在完成网友交付的任务后,他似乎慢慢明白了作为谭乔这个人所一直追寻的目标,“帮助”。
16岁的小谭乔因为亲眼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那个痛失女儿的母亲在街上撕心裂肺的样子让他难以忘怀,所以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交通法规,他选择去做交警。43岁的他因为在节目里看尽芸芸众生,深感生活的艰辛,所以为了帮助生活不便的人,便常去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探望,陪那里的人聊天散心。他始终坚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以他更想帮助这些生于世却被剥夺存活权利的人们。对于谭乔来说,虽然他只有警察退休的正常收入和B站直播的一些收益,但爱心本就与金钱无关,“都说星星点灯,那就让我来做照亮他们的那颗明星吧”。“谭Sir星星儿童助残基金”由此诞生。
在为他人点亮人生道路的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在路上的倒影。
图片
5
“再度起航”
面对找回自己的谭乔,你再问他“你走哪条道?”
他只会笑着说,“人间正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