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孙自发:弹药“兵专家”,精学为打赢

撰文/摄影:林骁龙
万籁俱寂,唯有翻折书页的窸窣声;看看钟表,时针正指向凌晨5点。此时,太阳还未升起,在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机载弹药大队质控室内,该大队军械技师孙自发就已经打开了灯,开启了崭新一天的忙碌时光。
“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学习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与孙自发同批下连、共同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质控技师肖向军,在谈及孙自发的“学习史”、“奋斗路”时,眼神中满是钦佩。
最让人羡慕和服气的,不只是他那些沉甸甸的荣誉,还有“琳琅满目”的笔记:有记录弹药多项数据和维护经验的笔记本;有他用A3白纸装订起来、画有弹药管路线路的自制图册;也有在空白处做满了标注的专业书籍……
图片
16年来,孙自发把学习当作日常,把坚持当成习惯,把点滴积淀的理论,升华为坚决确保弹药质量的责任与担当。对于十余型二十多类的弹药性能参数,他都能“一口清”,检测排故“问不倒”,大队各专业“都能干”。他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业务技术,练就为全能型的“兵专家”、“弹药王”。
去年,在一次弹药定检日中,军械中队对几枚空地导弹多次进行火工品性能检测,但测试结果始终不达标,这可让人急坏了。
图片
孙自发主动接下此次故障检测任务,凭借对弹药原理性能和检测方法的全面掌握,经过缜密思考、线路排查及反复论证后,最终查明“弹药没有故障,问题出在了测试仪”——新接装的测试仪,在出厂时设置的内部参数值过大,导致合格弹药的测试数据始终不合格,排除了战备弹“不能战”的疑虑。
孙自发入伍的初心,就是为了上战场打仗,而要练强打仗的看家本领,唯一的途径就是“学”。记得刚下部队时,勤奋好学的孙自发,很快就把本专业的业务学完了。基本的原理和操作记得滚瓜烂熟,就向老同志请教维护和排故经验;本专业搞懂弄透了,就学其他专业的理论和操作。
图片
前些年,在了解到单位将要换装新机,新机可挂载好几型十余类国产新型制导弹药时,他的“兴奋点”再次被点燃,决定提前学习新弹型业务。他到处找资料、做笔记,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多种新弹型的理论知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养成早上5点起床学习的习惯。因为早上更安静,更能够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新机未至、理论先行,改装之路,他比别人出发更早。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弹药改装期间,面对多种新弹型,其他人还是一头雾水时,孙自发已经能够与工厂专家交流许多深层次问题。也是这一回,他脱颖而出,成为了大队弹药保障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近年来,随着练兵备战要求向纵深推进,对精确制导弹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何优化弹药保障流程、缩短弹药准备时间,成为了助推战斗力提质增效的重要命题。
图片
“针对不同的弹型,要有不同的对策。”
弹药保障是一项类似于“流水线”、需要各专业配合工作的系统工程。为此,孙自发通过对保障要素的全面深入研究,改进原先“粗放”型的保障思路,针对不同弹型的保障特点,精确规划了保障流程,让“流水线”作业更加顺畅、高效。此后,在大队组织的某次弹药快速准备竞赛演练中,孙自发与他的团队密切协作、精准配合,大大缩短了单枚导弹平均准备时限。
图片
“一人强不是真的强,大家强才能干事业。”
随着保障任务的加剧,孙自发愈发感到,“人人技术过硬、专业衔接默契”的大队,才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大队。这些年,他通过“大军械”一专多能举措,为大队日常保障、任务出动带教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可靠优质的人才队伍。
入伍以来,孙自发曾荣立三等功2次、优秀士兵6次、优秀学员3次、嘉奖7次,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某军级单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图片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如今,为备战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孙自发开始了新一轮的“学海漫舟”。对他来说,在将学习力转化为战斗力的路上,永远没有终点,唯有“学无止境”,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欢迎关注
“南部空军”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