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天下|不可错过的西藏“三大圣湖”之纳木错

甬派君有话说
想出去旅游的念头随时随地都在冒泡,但如果你暂时放不下眼前的“生活不易”,不妨跟着摄影“老炮”张柯的镜头,云游一番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品一品当地的大好山河。甬派特别推出《张柯“行摄天下”》专题报道,用一张张美图为派粉展现诗与远方。
图片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纳木错。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蓄水量768亿立方米,海拔4718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图片
我们自驾游从拉萨返程宁波,游摄的第一站重点就在“天湖”纳木错。随后,我们将驾车翻越著名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
返程计划:拉萨—纳木错—那曲—唐古拉山口—五道梁—可可西里—不冻泉—黄河源—玉树—玛多—西宁—西安—洛阳—商丘—亳州—宁波。
图片
天路·纳木错。
从拉萨向藏北走青藏公路,经过青海,还有两个游摄的重点:“世遗”可可西里和神秘的黄河源。
图片
纳木错神山,海拔高达5190米的那根拉山。
返程第一天预计:拉萨—纳木错—那曲,GPS导航,425公里;当天晴天。
图片
上午近10时,我们向藏中当雄、纳木错进发。沿途多是草原、牦牛、羊群,有时,有一列火车,靠左边的雪山向南拉萨而去。11:30,行进了82公里,到达羊八井镇,汽车加油。再开了72公里,中午抵达当雄,路边餐厅吃水饺,40元一斤。下午继续向纳木错进发,沿途草原、峡谷,群山连绵。
图片
不久,我们抵达纳木错国家公园。景区平时旺季每票120元,淡季减半每票60元,桃花节其间可以登记后免费入内。进入这个巨大的国家公园以后,但见左边的群山雪峰连绵不断,而右边则是大片相连的草原与湖泊。高原的草原海拔高,仿佛连绵的雪山不显高,如五线谱一直往前延伸,草原上一片一片的洁白的羊儿恰如一个一个音符,在连绵的蓝天雪山五线谱前跳动撒欢……沿途不时见到一个一个观景台,有游客在观景摄影。当雄到圣湖纳木错观景台停车场一共约51公里。
图片
圣湖纳木错观景台略高于平地,开阔达约两百米。极目远眺:湿地、冰封的巨大冻湖、飞翔的鸟儿、远处的连绵雪山,在蓝天的映照下,幽美、恬静,不时有游客在藏民的引导下骑着马而走向远方,寻觅自己的梦想……只是西藏的春夏时光来得晚,圣湖纳木错似乎还在冬末的沉睡中,尚未苏醒。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7-9月是纳木错最佳季节,这个季节雨水较多,路况不太好,但近些年修路比较到位很安全。
图片
纳木错湖面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
图片
湖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图片
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纳木错,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图片
当天是晴天下午二三点钟,但是阳光柔和,风吹凉意,蓝天不透。淡季游人不旺。不时有小车大客开来,一般的游客玩了个把小时也就返程了。旅途中的湖泊、羊群、蓝天、白云、雪山……一个一个美丽的镜头,不时吸引我们停车摄影。但放牧的藏民立即会向摄影人靠近,讨要拍摄小费。
图片
下午4时许,我们抵达纳木错国家公园内的神山——那根拉山,海拔5190米。环境白雪大体覆盖,蜿蜒的公路盘旋在神山周围、脚下,近处圣幡飘飘,远眺天雪相连,又似不着边际,顿感圣神之地,果然气度不凡。难怪藏民会敬畏地膜拜神山天地。也许这时的感悟,就叫“天人合一”。我也以神山作为背景,与我的大白车来个挺胸合影,似乎“人定胜天”——这也是自驾游勇者的自豪感吧,再高的雪山,不是也每每让我们征服了吗!自驾游中国的旅途中,无数高山被我们征服,这也是自驾游才有的魅力。
图片
晚上7时半,我们顺利到达那曲城区。从纳木错观景台到那曲城区路程为219公里。当晚入住那曲金府商务宾馆,170元/天。
图片
纳木错随处可见草原,羊儿,雪山。
次日的行程:那曲—唐古拉山口—五道梁。用GPS导航,预计:557公里;当日晴~阴。上午9:15,我们开车出发,路过菜市场买菜与水果30元,作为旅途的补充。然后沿109国道即青藏线一路向北。那曲路段限速50公里,千万注意。
图片
本来打算中午在沿途镇吃中餐,只是行车中一直没有城镇。青藏公路沿途大卡车不断,从青海方向源源不断运货去拉萨。“天路”惨遭重车昼夜践踏,坑洼起伏连绵不断,行车有些难度,只能平稳常速前进。高原沿途,山地曲折,戈壁冻雪,无人区多,少见人烟。
图片
纳木错国家公园。
西藏“天路”难行,这种路况,小轿车、旅行车和房车等自驾游西藏都吃不消。
图片
下午1时许,从那曲车行224公里,我们终于翻越雪原大山,到达了著名的唐古拉山口——海拔高达5231米。笔者停车下到雪原,冒着大风严寒,摄影唐古拉山口标志性的“电力工人”巨型雕塑。风大难留,一鼓作气,我们驱车翻越唐古拉山口后,继续北行……随即告别西藏,进入了青海地域。
图片
藏北草原。
下午近2时,车抵温泉加油站,92号汽油7.81元/升。温泉一带也是唐古拉山兵站所在,有部队军人出入。这里有数个温泉宾馆连餐饮。我们的中餐是青菜肉丝面条20元一碗。如在此住宿60元/人,有2人、3人间,厕所在外面公用,可以温泉洗澡。此地海拔4800多米,虽属青海,但行政管辖还是属于西藏,北距格尔木还有550公里。
图片
下午5时左右,我们到达青海省沱沱河镇,这里也是长江源头,有所谓的长江第一桥。时间还早,继续向前。再向北地显荒凉,戈壁雪原,茫茫一片,不见人烟。
晚7时多,我们终于抵达了海拔4700米的五道梁小镇。这一带没有自来水,条件简陋。
图片
摄影滤光镜知识
保护镜
每当顾客购买镜头或者照相机时,售货员大概都会推销所谓“保护镜头”的UV镜。这样的说法正确吗?实际上,UV镜真实的作用是降低紫外光线。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它所承担的第二个作用才是保护镜头。不过如今市场上,已经有专门保护镜头的透明“保护镜”了。
保护镜片主要能够防护镜头表面的划伤,这种方法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不错的;对照片要求更高,建议使用UV镜或保护镜是正确的;如果要使照片达到专业级别,建议不要使用UV镜或保护镜。
滤光镜并不是无形的,它是一块具有厚度、质地和两个表面的玻璃。所有的滤光镜都会降低达到胶片的影像清晰度。假如滤光镜玻璃自身存在缺陷,那么这种缺陷都会表现在影像上。
UV镜或保护镜还会增加炫光的发生几率。炫光就是明亮的光线从镜头透镜单元表面反射的结果。在镜头上增加滤光镜,就是增加了能够产生炫光的两个附加表面。如果想使照片获得最大可能的清晰度,除非有充足的理由,否则建议大家尽可能不使用任何滤光镜。
笔者建议:对于专业标准的照片不要使用UV镜或保护镜来保护镜头。避免镜头划伤所需要的,是维护方面的常识和使用方面的细心。
每次拍摄中都做到以下四点,有助于每次摄影时都能得到最清晰且更为专业的影像作品。
高要求最好不要使用UV镜或保护镜来保护镜头;
确保镜头非常干净;
仔细和精确的聚焦;
当无法端稳照相机以及不能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时,尽量使用三脚架或单脚架,避免照相机震动。
人物介绍
张柯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理事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994年12月《宁波晚报》创刊任首位摄影记者。1995年11月获人民日报社首届“华东新闻十佳摄影记者”称号;2003年获中国晚报第二届新闻摄影记者十杰(提名奖);2005年10月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荣誉称号。
张柯至今发表获奖的摄影与文字作品不计其数,许多摄影作品在全国影展影赛中获奖、展出,甚至在国外发表、获奖。2011年1月,他集摄影精华的专著《记录与捕捉——张柯摄影作品集》,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事迹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国世纪专家》《中华文艺家大辞典》等多部大型典集。
张柯曾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艺术大型展览,并应邀举行过各种摄影专题讲座。
张柯还是一位旅行家,至今自驾游抵达过全中国的每个省(市)、自治区,还旅行摄影到过全球七大洲的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