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牛逼症,单身狗的福音

古人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十六强......
请原谅一个没有社交活动,只能在家刷《云南虫谷》和国足世界杯预选赛的新媒体编辑的臆想,作为一个被贴上社恐tag的人,在网上消磨时间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恩赐。
于是,就刷到了“社恐”的另一极——社交牛逼症。
图片
如果能从来,我不选李白,我要「社牛」。
没有尝试过牛逼的人不知道「社牛」有多爽。如果说社恐是迫于环境和心理所产生的自我封闭,那「社牛」就是赤果果的在夕阳下奔跑,顺道给路人瞅瞅甩动着的五花三层的自在。
木有压力,放飞自我,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游刃有余,是多少社恐的求而不得。
图片
有不科学的猜测表明,虚拟网络是病毒进化到量子维度的一种虚拟形态。在网络上停留越久的人,越容易坠入社恐的状态。
而社恐的最常见表现,是尽可能拒绝一切必要or不必要的交流,拒绝人类自身的社会属性,作为个体完成生命的闭环。
除了最基础生存需求,被玩坏了的马斯洛层次理论模型的其他层次都不需要考虑。
没有因为内心的悸动去搭讪的冲动,人与人之间最好平行存在,不产生任何交集,更不用说去敦伟大的革命友谊,完成生命大和谐的序章。
在「社恐」病毒的覆盖下,人们将不再考虑产生下一代,更别提什么三胎政策了。病入膏肓时,人类的繁育将停滞不前,并逐渐走向毁灭。
图片
社交牛逼症就是人类潜意识面对危机时进化出的自我防御机制,看似尬出天际的「社牛」,正在用强有力的冲击波,打破陌生人之间厚重的次元壁,「社牛」患者正在不自知地完成人类救赎的伟大使命。
正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去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痛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图片
「社牛」的行为理论在于,重新搭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360度全方位环绕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简单便捷。伴随着获取的海量信息,其真实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意识被动地在瓜和反转之间反复试探,精神在不断怀疑的过程中产生的屏蔽机制,从网络上投射到了三次元的现实中。
各种热点发酵为公众事件,引发大量舆论,观点又通过网络传播到每个人的耳朵,负面信息被过度解读。以至于恍惚走在街上时,无法判断其他个体靠近自己抱有什么目的。
图片
「社牛」在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中出现了,浮夸的症状表现带来了笑点,就像酒馆里的西部牛仔们拿着左轮手枪剑拔弩张,然后孔乙己突然走进大门在柜台上排出四文大钱。
「社牛」虽然与社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却能成功吸引周围的注意,用荒诞行为学降低周遭人们的防备,毕竟坏人很多但没有几个是傻子。
「社牛」在激发自身表演型人格的同时,更像是对社恐的一种过度补偿。与社恐一样,其本质也是源于外在的社会认同。
“昨天下班和同事一起打车,遇到了一位东北大哥的司机。半小时车程,大哥先帮同事A回忆起齐齐哈尔的前女友,感情开导之后又口述了当地的美食攻略,我看到同事悄悄打开手机订了十一飞往烤肉之城的机票。”
“紧接着又和老家是宜昌(枝江)的同事B一起回顾了家乡的发展史,从半山腰的老火车站到逆流而上前往川渝的渡轮,让同事B产生了司机大哥才是枝江人而自己只是个过客的错觉。”
“看着他溢出的满满的「社牛」属性,我在后座安静如鸡,一度怀疑自己是个语言功能退化的东北人。我丝毫不怀疑,如果车程再长10分钟,司机大哥会把车费退给我们。”
图片
社交牛逼症并不等于社交没礼貌,二者之间如同放飞自我和精神病的区别。真正的「社牛」就牛在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快速融入社交圈,并且毫无违和感。
恰似一见如故,如沐春风,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比如,哪怕去超市买个菜都能和蔬菜区管理员聊起来,并顺手给我和管理员家孩子安排了一场相亲的my good mother?”
要是能够遗传老妈的「社牛」属性,至于现在还是单身吗?编辑同志突然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