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屏蔽链接问题说一些较为个人的观察

1 屏蔽链接要取消了?
9 月 9 号,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参会的主要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和网易。
谁都能看出来,这个会议的主角是阿里、腾讯。
它们之间的屏蔽行为由来已久,渊源很深。00 后可能不知道,微信里当年也是能访问淘宝页面甚至下单买东西的。
就连 14 年一次短暂的链接开放,都当成新闻被热议了一阵。
图片
(已经 7 年没看到的页面。来自 2014 年网友截图,摘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而现在,大家看到的页面,就是这样的:
图片
为此,淘宝注册了一堆垃圾域名,开发了一套大家熟知的异形文字,深谙 90 后「火星文」的真谛,都不是原来的文字,但又都能看懂。类似这种:
达开τao寶或掂击炼接 9!ZbHJXpG3vgu哈 https://m.tb.cn/h.fc6r6Eo?sm=2e3f06
或者这种:
fu 至τao寶 8.0!6tCEXpG5yYA!https://m.tb.cn/h.fXfLhm2?sm=168a85
后来为了方便,有图片自动识别,可以发图片分享,收到后用淘宝识图。
总之,就是用各种办法绕过微信的屏蔽,让淘宝商品能在微信里传播。
看似淘宝是受害者。
但在微信这边,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说明:
图片
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我们和众多 B2C 商家都保持良好的合作,由于淘宝/天猫已关闭微信进入渠道,目前在微信中无法转跳淘宝链接。
这是第一个问题:大都以为微信屏蔽了淘宝,微信自己却说是淘宝屏蔽了微信。这是为什么?
另外,工信部这次会议后,很多人拍手叫好,觉得微信这个垄断毒龙终于要被敲打了,接下来可以在微信买东西了,可喜可贺。
有人觉得阿里由于在这里能产生更多交易了,一定业绩长虹,拳打京东,脚踢拼多多,赶紧做空他俩,买入阿里。只好祝这位朋友身体健康了。
这两点都很存疑。至少在我,还有我身边大多做互联网的朋友看来,如果真的链接完全放开,对阿里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当然能不能完全放开是另外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这第二个问题放到后面说。
2 屏蔽事件始末
在 2017 年微信屏蔽淘宝四年整的时候,keso 就写过一篇翔实的文章,论述了这件事。
先动手的并不是微信。
2013 年 11 月 22 日,淘宝屏蔽了所有识别为微信访问的链接,页面会直接跳转到手机淘宝的下载页面。
也就是说,虽说这时候页面还能正常访问,但淘宝不希望在微信内有任何除了「下载淘宝 APP」之外的操作。这样的结果就是,微信沦为淘宝的导流工具。
在微信里的各种交流,只要是分享淘宝的页面,都会导入 APP,变成阿里系的用户,跟微信就没关系了。
图片
当时淘宝的借口就像耍赖皮一样,说微信不够安全,大量用户反映有很多伪造淘宝店,很多用户钱物两空,甚至有支付账号和密码被盗的情况。
微信很快就出了反制措施,也就是把下载 APP 的页面也给屏蔽了。而且文案直到现在,也是明确写着:淘宝屏蔽了微信的链接。
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是谁屏蔽了谁的原因。
原本双向的流动,淘宝先设法让用户流变成单向的,想占便宜。微信当然不干,凭啥只有你占便宜,很快就把这条路径也切断了。
这下谁都别流动了。这就是互相屏蔽,一起造墙。
要说淘宝为啥这么干,这就涉及到一个逻辑:谁掌握信息分发权,或者谁掌握哪些用户该看哪些信息。
3 信息分发的话语权
互联网产品做的绝大部分生意,叫做匹配
图片
后来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把信息匹配中加入了「需求表达」,这是一次质的飞跃。百度用对中文搜索技术的理解,和相较谷歌更好的政策优势,成了当年腾讯阿里加一块都比不上的大巨头。
再后来,有两个分支的变化。
图片
第一个分支变化,是个性化带来的。内容刷不完了,这也是更高一层的质变。资讯类内容产生了头条,视频类内容产生了抖音。
第二个分支变化,就是跟本地生活和商家的匹配,诞生了几个交易平台的巨头,还包括像链家贝壳、瓜子、水滴等这样的小巨头或者独角兽。
说这些,就是想说明,你会发现互联网产品的核心逻辑,就是做人与信息的匹配。这些信息可能是别人生产的内容、可能是商家、可能是外卖信息、可能是司机,等等。
掌握了匹配的逻辑,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因为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全都建立在信息分发之上。
抖音能够中插广告,把广告精准砸到用户脸上。这跟百度搜索里插广告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话,可能是更体面一些)。个性化带来精准,匹配的掌握权在手上,于是可以收竞价广告费。
美团掌握了外卖商家的排序、到店商家的位置,也就掌握了谁能看到你,于是可以收费。
微信里「我-支付」里的宫格界面,哪怕这是个三级页面,由于微信的流量实在太可怕,这里面的每个坑位都价值连城,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据说京东当初是用战略投资的机会+ 10 个亿才能拿到一个入口。
图片
(寸土寸金的 X 宫格)
再举个更好理解的例子,很多人现在都用高德打车,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有几乎所有的出行平台。
用户爱用,高德就能掌握用户与信息的匹配,拿到了信息分发权。未来你不在意打的是哪家的车,这对这个出行平台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它的生死就掌握在高德是不是分发给用户这件事上了。(当然,高德对滴滴还没有产生实质威胁是因为滴滴的市占份额实在太高。这是题外话了。)
淘宝当然也是这个逻辑,决定用户看到哪个商品哪个商家的,必须是平台自己。信息分发权,个性化算法推荐,竞价排序,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 这些概念,字里行间就写着四个字:财富密码。
阿里的财报里写得很清楚,营收的核心组成,基本就是流量广告费。
图片
(这里的客户管理就是广告+佣金的收入,2021 年第一季度的 635.98 亿都源于流量分发跟商家收的钱,也决定了我们在淘宝上会看到哪些店铺和商品。)
所以淘宝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信息匹配这件事,在平台之外发生。
我们简略把消费者购物的场景分成几类:
第一类,冲动消费,比如特别便宜这种要素诱惑下的消费。这种经常发生在直播电商的场景下。过去就是电视购物,或者线下导购员的场景。
第二类,种草消费,对某个品类产生了兴趣,之前没有这方面需求。这最容易发生在内容平台,相对冷静论述一件产品的功效和性能的情况下。比如过去健身都是去健身房,但在一些内容平台看到有人安利划船机,于是开始考虑买划船机。
第三类,模糊需求消费,决定买某个品类的商品,但不确定买什么样的,什么牌子的,什么功效的。比如知道了要买冰箱,去哪里买。这个经常是在各种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筛选对比
第四类,明确目标消费,已经明确了商品和预算,甚至品牌型号也已经想清楚了,只是决策在哪个渠道买、什么时候买。这种就直接打开想到的电商平台搜索
拼多多主打低价,有明确的心智,一些商品用户就会默认拼多多下单;京东主打正品+服务,也有明确的心智。他们就很符合第四类。但是前三类就都很难做,因为既没有商家店铺生态,也没有内容。
可以说,淘宝天猫在这四类的需求满足上,是依次递增的。也就是第四类满足得最好(通过搜索),第三类也还不错(搜索+个性化推荐+商家店铺内容),而第二类和第一类都很少,直播算是满足了一部分,但最有价值的种草消费,几乎都在端外。
图片
试想一下,你最近产生的种草都是在哪发生的?大概率是内容平台,可能是小红书,可能是 B 站,可能是微博,甚至是知乎、朋友圈。只有少数是在淘宝。
淘宝的内容战略一直是重点,从大的优酷虾米,到小的淘系内的「有好货」。最新版本的淘宝 APP 把逛逛放到第二个 Tab,投入海量资源运营内容,也就是为了让用户留在这,看内容,然后种草。这样才能掌握信息分发权。(当然里面的内容质量嘛,就......)
图片
(淘宝的逛逛,内部定位为电商版的 B 站,疯狂从 Bilibili 和小红书挖人。里面有大量的视频化内容。)
用户与信息的匹配,必须在平台内发生,才有更大的价值。如果在别的平台发生,就很容易丧失主动权,乃至未来的盈利可能性。
4 说回屏蔽这件事
想想看,B 站的视频如果都开放给抖音播放,会怎么样?一定是 B 站很快萎缩成一个内容供应商,真正掌握用户主动权的会变成抖音。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早在 2008 年,淘宝就屏蔽了百度。
没屏蔽百度的结果会是什么?可能就是,很多人想买东西,还是习惯先在百度搜一下。搜出来是淘宝的,就进淘宝买,搜出来是拼多多的,就进拼多多买。这是不可接受的。
2013 年,淘宝封杀了美丽说、蘑菇街。这次封杀几乎把导购这条赛道给杀死了。逻辑也是相同的。
屏蔽微信也是一样。
如果微信里能方便地交流商品、商家和商品其它的信息,那微信里很容易出现大量的导购内容,它们会依赖朋友圈、群组、小程序和个人会话迅速繁荣生长,运气好可能会出现小红书一样的腾讯系导购独角兽、生活社区等等。
用户会觉得,在微信里更能方便交流。商家也觉得,拉一些淘宝群(没错,淘宝也有群,但是活跃度低到只有淘宝产品经理自己用)远不如微信群好用,触达用户的效率和体验也天差地别。现在消费品牌的私域全都默认是微信群。
结果就是,淘宝会逐步丧失前三类的购物场景,只保留跟京东一样,算是渠道供应商的角色。离用户这么远,丧失分发权,就实在危险了。
所以这就是前面说的,链接开放,对淘宝未必是一件好事。
你看,工信部下令后,淘宝没说啥,只有腾讯火速回应:将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腾讯当然很希望大家的链接都给自己开放了。
不过,这次政策落实后,是不是就能真正开放?淘宝是不是就真的要利益受损?我其实对能不能开放这件事,本身是极度悲观的。
互联网产品在 10 年前,已经进入了诸侯割据、瓜分利益的年代了。用户数据这一层,早就互相隔绝,攥在自己手里了。用户的使用路径,也都陆续切断,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给了一次助推,因为信息不再依赖搜索引擎,而是依赖 APP 分发,正好给了割裂的机会(这也是百度在移动时代落伍的缘故)。
互联网行业里,这样的割裂和分化,恐怕就是宿命。因为谁都想离用户更近,谁都想掌握信息分发权。哪怕再小的公司,也不敢把自己的用户数据分享给别人。再小的商家,也想着有自己的会员、有自己的 APP。
要强行融合,谈何容易。
对于淘宝来说,政策要求大家开放,那链接估计是要放开的。但链接放开不代表什么。比如微信可以访问淘宝了,但只能访问一个所谓「淘宝触屏版」,里面的功能极其简陋,店铺只能看到标题,商品只能看前三页介绍。很多必要信息都是缺失的,要打开,还是得跳转到 APP。
图片
(是不是很眼熟?这就是现在割裂时代的常规玩法。)
你会说,政策可以继续要求啊。
那淘宝也可以说,我在 H5 的场景上只能做到这个程度,要好的体验就得在 APP。政策除非严格规定每一个细节:商品信息要全面、商家店铺要内容完整、交易流程要流程...... 对此,我个人觉得是难度极大的。在微信里做一套淘宝,对淘宝是很危险的,抵抗是必选,不是可选。
所以,这次链接屏蔽的取消,只能让微信里有淘宝,但很难让这个淘宝在微信里顺畅使用起来。
在淘宝,估计会成立一个淘宝微信版的产品团队。
而这个小团队的核心 KPI,就是想办法让用户用的同时恶心用户,让用户都回到淘宝 APP。祝他们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