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康佳A:主业十年扣非净亏80亿,并购热门题材“病体标的”

图片
来源:财经九号院
作者:胖虎
9月13日,深康佳A(000016.SZ)复牌,涨停开盘后,股价急剧下跌,一度跌近8%,而后快速反弹,截至收盘收涨1.32%,全天振幅18%。
原以为这已经结束,却不料14日继续深跌,截至收盘报跌8.71%。
吊诡的是,在深康佳A近一个多月公司股价已经飙涨30%,在8月31日公告停牌前更是多次拉升,为何等到重组公告发布复牌后却连续大跌呢,真的只是利好出尽吗?还是有人借利好出货?
01
净利下降却报道增长,信披媒体也闹乌龙?
在本次重组公告前夕,深康佳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收218.1亿元,同比增长24.46%,环比增长22.05%;净利润8545万元,同比下降9.77%,环比下降82.66%。
增收不增利的背后则是扣非净利润亏损7.10亿元,同比下滑9.25%。
有意思的是,网络上却有多篇深康佳半年报净利润大幅增长的报道,还煞有介事指出“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5.62%”,甚至其中不乏法定信披媒体的报道。
难道相关报道发出前不看财报吗?又或者是康佳的公关手段,以一篇虚假的净利润增长新闻通稿掩盖亏损的事实,蒙蔽了各路媒体?
图片
图片
(媒体报道截图)
截至目前,这个乌龙仍然无人发现,也无人澄清,可是在相关报道发出后,深康佳的股价倒的确是大涨了一番,最高时触到8.35元/股,而9月15日则已经回落至7元/股左右。
实际上深康佳的扣非净利润已经连续十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近80亿元。
体现在经营性现金流上则是长期性为负,从2016年中报期之后每一轮报告期均为负,到2021年中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85亿元,仍然为负。
毛利率层面家电行业平均水平为28.91%,中报显示深康佳毛利率4.55%,净利率则只有0.42%。
净资产回报率水平更是惨不忍睹,2021年中期深康佳的ROE仅为1.01,不但远低于行业龙头(美的集团12.63、格里电器8.11、海尔智家9.29),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24),实在难以想象曾经的白色家电巨头何以沦落至此?
各项指标如此,深康佳孱弱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再来拆解一下深康佳的收入结构与业务,看看康佳的支柱还有什么。
上半年深康佳非经常性损益额高达7.96亿元,其中处置资产收益2.68亿元,另外仅政府补助一项就高达7.15亿元,而其同期所得税也只不过缴纳2.30亿元而已。
深康佳的业务战略为“科技+产业+园区”,主线为“半导体+新消费电子+园区”,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描述实际上透露出其核心载体正在于产业园,噱头则是半导体、电子等科技产业,以产业发展之名行园区房地产之实而已。
据半年报,报告期内有8个产业园项目处于筹备或建设中,属于重大非股权投资,但是在报告期内投资额也不过才3.6亿元,截至6月末总投资额为14.58亿元。
从资金上来看,深康佳并没有真正砸重金在产业园项目上,至于这些产业园会不会成为“下金蛋的母鸡”则要看康佳的“孵化”能力了。
上半年真正为深康佳贡献利润的实际上是出售子公司的投资收益,计约3.22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84.12%。
在深康佳的五大业务板块中,传统优势领域上都进入了停滞期。以彩电、白色家电及手机为主要产品的消费类电子业务业绩下滑,其中白电下滑最为明显,达8.67%。原因就在于进入存量市场后,深康佳难以招架激烈的市场竞争。
事实上康佳的彩电业务营收收入已连续7年下滑,彩电业务的营收占比也由2011年的79.09%降低至2021年上半年的14.63%。
而在半导体领域,深康佳又不愿意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只能维持较小的业务规模,上半年占营收比重仅仅只有1.11%。
五大业务板块中真正给深康佳带来营收的是工贸业务,占比55.87%,而且同比上升27.37%,有进一步依赖该业务的趋势。
不过工贸业务只能做大营收却不能真正带来多少利润,毛利率仅有0.86%。
工贸这词也是一老词,现在回想起来大抵停留在联想的“贸工技”、“技工贸”路线之争上,想不到康佳这么多年还在沿用至今,所谓的工贸业务无非是供应链贸易而已。
工贸业务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深康佳利用传统业务建立的渠道,将IC芯片存储、液晶屏等物料的采购渠道及分销,提供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挣点辛苦钱罢了。
四十年的家电老牌企业,现如今靠着给人做点贸易挣钱,真不知该如何形容。
“白头宫女说玄宗,却道天凉好个秋。”
02
欲并购半导体新能源,却是淘来“剩货”
9月10日晚间,深康佳A披露的重组预案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明高科技100%股权;同时,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四达电源100%股权。
明高科技与海四达电源,前者主营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及表面贴装业务;后者主营锂离子电池。按照康佳的说法,此次交易的目的为深化康佳集团在PCB产业领域的布局;切入锂电池小动力、储能市场等。
换言之,康佳要在发力半导体业务的同时,加码新能源。而这两个概念板块现如今正是“当红炸子鸡”,颇受资本市场追捧。深康佳确实会选择时机。
那么不妨来看看标的的底色如何。
截至2021年4月30日,明高科技资产总额为4.25亿元,负债总额为1.84亿元;资产质量尚可,总资产并不高。
2019年、2020年、2021年1-4月,明高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2.57亿元、9289.03万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26.60万元、1507.23万元、323.56万元。
营收尚能实现小幅增长,净利润同期却下跌,“增收不增利”明显。
再来看海四达电源资产总额为23.04亿元,负债总额为14.17亿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1-4月,海四达电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元、8.17亿元、4.29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71万元、750万元、1882万元。
营收呈现下滑态势,净利润则呈“过山车”走势,去年猛降今年一季度猛增,海四达电源激增激降的业绩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令人难以捉摸。
由于资产审计与评估尚未完成,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不过这两家标的公司都并非首次在资本市场露脸,交易价格也有一些过去的蛛丝马迹。早在2017年8月,上市公司弘信电子曾披露拟全资收购明高科技,交易总额初步确定为5.31亿元-6.54亿元。
但是这笔交易在披露一个多月后变告吹,弘信电子称,与明高科技股东就交易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而海四达电源更是熟门熟路了,在2012年就曾闯关上市,但未能获得证监会批准。
后于2017年1月,上市公司奥特佳曾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海四达电源100%股权,但于当年8月又宣布终止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交易对手中,国内知名创投机构深创投赫然在列。公开资料显示,深创投曾于2008年增资海四达电源。
如此看来,深创投在海四达身上已经“深套”13年之久,不知此番深康佳能否将其从“泥足深陷”中拖出来?
虽然此次并购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为主,配套资金也是以向控股股东华侨城定增募资的方式,但在本次重组前不久,深康佳A仍然在密集出售资产。
8月2日公司披露,拟公开挂牌转让易平方公司70%股权和毅康公司11.70%股权,挂牌底价分别为不低于28亿元、3.06亿元。
突然甩卖两家子公司股权,回血31.06亿元,资金使用却与重组并购并无关联,不知深康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不成是担心像弘信电子与奥特佳一样交易价格谈不拢,再继续加码现金对价进行收购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知道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会不会买账呢?如若不然,那么大概率深康佳又在走老路“卖子换钱”,维持净利润不亏损的套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