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三年,韶关南雄油山有他们!

水稻、黄烟、花生…… 孕养了一代代韶关南雄油山人;油山特有的红色基因,激励着油山人以坚韧之心怀揣希冀、自信、欣慰地生活在这层峦叠嶂的大山里。就这样,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那一年,路通了,不宽,但是从脱贫走向了振兴,通向了油山人期盼的幸福。
这一年,“十四五”开局,脱贫的油山涌动着新兴的气息。在七月骄阳热情似火的日子里,迎来了一群肩负使命、充满智慧和活力的创拓者。
图片
乡村振兴,从思政课开启
“珠玑高速路口下来,经过湖口镇,这里虽然偏僻,硬化村道窄,只要大胆往里开,大概一小时路程就到,我在镇委大门迎你们。”这头,韶关市发改局、挂职油山镇党委副书记的张锦堂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那边,沿途地里的黄烟刚摘下,水田里刚抛下的第二季稻秧长势正好,不远处郁郁葱葱的山丘……看着这一切,韶关新区管理委员会,延村第一书记王凤军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2007年至2015年在南雄发改局参与了南雄“十二五”规划、中央苏区、生态发展区等重点工作的他心里重复着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回到农村去。南雄,我的第二故乡,我回来了!”王凤军踩下油门,加快了速度;此时此刻,王子曦、李伟、胡培业、赖峰也都加速奔向油山。
“全体队友,下午咱们出发到上朔村人民会堂上一堂思政课。”作为全面负责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张锦堂开启了他全盘工作的第一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踏着红军的足迹,仿佛置身于1935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队在油山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似乎听到了催征的号角声……驻油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们共同发出了乡村振兴最强音——“这三年,油山有我!”
这群出生于60、70、80年代,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金融力量”各行各业的他们共同为了乡村振兴事业,走到了一起。这一天是2021年7月13日。
乡村振兴,从脚下走起
油山镇是南雄乃至岭南红色文化的发祥地,著名革命老区,地处南雄东北部,总面积160.4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一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91个村小组,9998户,户籍人口3.34万人。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黄烟、花生、辣椒,特色农产品有西瓜、香菇、油山木耳、脐橙、油茶等。“经济薄弱、产业单薄,是油山一直以来的痛点。在油山发展产业面临诸多挑战,自然条件、基础配套、人才和劳动力、销售渠道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困难。”有着曾在南雄工作8年丰富经验的王凤军说,“乡村振兴工作,最为关键、尤为重要的,就是要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引入发展要素,谋划适宜产业,助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老百姓实现创业就业、创收增收。”
只有扎实做好调研,让规划先行,才能步步稳扎稳打地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精准快速掌握油山镇第一手资料,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结合油山实际,根据工作方案分工部署,白天活跃在各自负责的行政村,走村委、进农户听民声惠民生,了解各村在人口、土地、产业、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收入以及产业发展思路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深入442户脱贫户进行防止返贫监测“回头看”,了解脱贫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等情况。“工作队员人人肩上扛责任,花了两周的时间,全覆盖走遍油山镇,每人平均每天在烈日下走三四十公里的路程。”张锦堂说,“只有摸透群众的脉搏,扑下身子才能治痛点、明思路。”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工作队员都明白,必须把这三年当做输不起的三年来用,在脱贫的经验基础之上,人、财、力、时间容不得丝毫浪费。振兴之时要讲究新方法、创新新模式,积极作为、主动探索,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好做对,确保各项规划科学、到位、有力、有效。更好地带领村民同向发力,打通和发展“造血”振兴之路。
图片
乡村振兴,从“头脑风暴”激起
白天,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夜晚,头脑风暴共谋振兴。似打了鸡血的工作队员们每晚一场淋漓尽致的头脑风暴大“PK”,人人发挥自身所长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子。
“延村的土壤性质不宜种植特色经济农作物,可以考虑上光伏项目。”“锦陂村一样,村里也有意向上光伏项目。”来自韶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上朔村第一书记王子曦迫不及待接上王凤军的话。“两村相邻,光伏项目可行性高,咱们好好调研。”张锦堂若有所思。“资金用在刀刃上,不仅经济实惠还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处处精打细算经济账擅长投资的广发银行韶关分行李伟接着说,“油山居委党群服务中心简陋,不足20平方米,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个人觉得应该另选址,我们可以通过自筹、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差不多又到脐橙丰收了,我打算利用咱们松山学院的资源,给果农进行‘产品包装、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电商运营培训,拓宽销售渠道。”表象内敛骨子里经济细胞活跃的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胡培业计划满满。“我走访的一些村道需要照明亮化,大家走访时注意统计这方面的问题。”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中国人寿韶关分公司的赖峰是工作队年龄最大、最贴心的大哥。“昨天,蜂农滞销的200斤蜂蜜,2小时被咱新区销售一空。明天,约了一家制作木质竹质品玩具的公司来看车间。”“振兴乡村,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油山竹子资源丰厚,就地取材,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切实可行,我们可以选取一处作为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夜深了,工作队员们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PK”还在继续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办公室的灯光在黑压压的群山里是那么的明亮……
乡村振兴,从乡村生活“享”起
“吃饭喽!加大红加大黄加大绿,爽!‘辣’出咱在油山新生活。”初到油山的王子曦第一餐饭被红黄绿的辣椒辣得肠胃耍脾气,如今,这名消防小伙使出消防员特有的“必杀技”征服了油山红黄绿“火焰山”。
“南雄的客家话太难听懂了,和村民老人家聊天工程可大了,耳力、眼力、心力+手语+揣摩猜测并用,但我还是能从村民的眼里看出,他们走出脱贫的兴奋,他们渴望技术、渴望一个带领他们致富的产业。”张锦堂说,每次镇委召开例会,那叽里呱啦、抑扬顿挫又押韵的南雄乡音越听越有味儿,那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文化传承。
“三天没有洗衣服了,自来水停水三天,抽出的井水浑浊泛黄,洗澡还成,真皮不怕黄,衣服越洗越脏可不成,咱还是得讲究行头的。”工作队员们打趣道,这叫“乡井土水”。“乡井土水”这个自创的新名词,是工作队员对油山的一山一水怎样的一种执着的热爱!为了保证饮水,工作队员们每次休息日回家,都自带桶装水返回油山。
“战友们,金融小优前来报到,希望这三年,‘谋项目、争资金’把新理念好资源好项目带回咱们油山的家……”工作队的新成员、中国农业银行韶关分行南雄支行、驻油山镇工作队金融助理曾广优叽里呱啦一番南雄乡音。不管听没听懂,工作队员们两手相握的那份热情和力度,彼此已是心照不宣。
……
在油山,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和十月初八举行隆重的姓氏文化节。“姓氏文化节比中秋节还热闹,我们油山延村2300多人,现在村里剩下600多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一到姓氏文化节,外出务工的人们几乎都回来了,这是老人和孩子最快乐的节日。”延村支书感慨道,真希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村子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留住年轻人在家乡创业就业,让年迈的老人不再盼望儿女回家,孩子不用在村口守望爸爸妈妈回家,家家户户尽享天伦之乐。”
图片
这一天,油山居委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完成了土地平整;这一天,迎来了第一波韶关新区企业的客人前来考察乡村振兴车间;这一天,他们从上朔—夹河口—平田坳探索一条红色旅游产业之路……这一天,他们以“三牛精神”DNA密码奔走在解锁乡村振兴攻坚之路上,与油山人民一起加快脚步“犇”向幸福……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刘音伦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