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上旬,福建莆田疫情爆发后,一组照片和照片中小小的背影,着实让人心疼。
一个4岁的小朋友,一个人,一身防护服,摇摇晃晃走,默默拐了弯儿,到了一个比他大好多的CT机旁边。看着孩子的背影,我自会生出无限感慨。
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12岁以下疫苗接种情况的考虑,来为家长朋友们解一些疑惑,同时我也希望更少的宝贝们因疫情而与家人分开。
9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我国疫苗接种完成全程的已经超过10亿人,接种的人越多,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大。
但是,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完成接种,所以我国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只有更多人群接种了疫苗,它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目前,中疾控发文称还要考虑12岁以下的人群,这些人群还没有接种疫苗,也应该纳入接种考虑范围。
很多接受过疫苗相关教育的家长可能有一个担心,部分疫苗可能引起儿童发热,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如成人,发热可能带来远较成人严重的后果。同时,既往也看到过其他因为疫苗接种而出现的不良事件。更担忧的是,部分家长朋友可能亲眼目睹过自己或者别人家的宝宝因为发热出现抽搐的场景,因此,害怕了,别说新冠疫苗了,别的疫苗也选择性不接种了。
事实上,有的担心是多余的,有的却很有必要。疫苗的使用每年可使全球300余万人免于死亡,75万儿童免于残疾。但是,疫苗相关不良事件是一个从疫苗出现伊始就广受讨论的话题,200年了,从未停止。我将从什么是疫苗相关不良事件,具体讲解疫苗相关发热,并初步和大家分享下关于热性惊厥的知识。
首先,疫苗作为免疫制剂,本身会激活免疫反应,自然有可能使机体出现一些不适。如果只是局部的红肿热痛,一般1到2天可自行消退,不用担心,轻度发热也还好,很快热退。但是,也有一些严重的局部或者全身反应。例如肩部损伤,热性惊厥,及晕厥。其中最令人担心的便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以下简称热惊)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惊厥,大家可能常常称呼其为“高热惊厥”。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并不一定体温很高才发病,而且往往越是相对较低的发热引起的热惊越容易复发。在儿童期接种的疫苗中,最可能导致热惊的是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前者多于接种后当天出现热惊,而后者可在接种后2周内出现发病。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热性惊厥和疫苗没什么关系,是发热本身导致的。而且,不同的儿童,激发热性惊厥的体温差别很大。更直接地讲,就算没有疫苗接种,其他的感染事件,尤其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后,也可能引起热性惊厥。这个时候明确病因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联合杭州市疾控中心,苏州市疾控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在2019年推出了《热性惊厥与预防接种指南》,其中强调单纯性热性惊厥或者非频繁性发作的热惊(半年内小于3次,一年内小于4次),没出现一次持续超过半小时的,在本次发热性疾病痊愈后,可以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也就是说,这样的宝宝可以考虑接种新冠疫苗。
但是,如果宝宝被诊断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或者短期内频繁发作(半年内大于3次,一年内大于4次),请暂缓接种。
另外,如果有热性惊厥家族史,首次热性惊厥年龄小于1岁,发热温度较低,发作形式多样,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等,复发几率会高些。如出现复发,临床医生也会给家长一些预防有关的建议。不过,如果最后的诊断是“单纯性热惊”,不用太担心呀,复发比例很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此外,晕厥也是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80%的晕厥发生在疫苗接种后的15分钟内,所以打完疫苗一定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再离开啊。而且,一般晕厥会有前兆,比如头晕,面部潮红,听力困难,视觉障碍,呼吸困难,多汗等。目前,我国常用的灭活和载体疫苗中尚未报道有增加晕厥的风险,整体安全性较高。
但是,最后,我还是向大家明确一下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如果宝贝正处于发热或者其他疾病的恢复期,请暂缓接种;如果既往有热惊病史,请根据我上述讲解,判断下自己宝贝是否适合接种;打完疫苗,等待最少30分钟再离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