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暑期兵不血刃地“杀掉”一个肝论文的博士生|周末树洞

如何在暑期兵不血刃地“杀掉”一个肝论文的博士生?
答案很短,短到只有四个字:
数据丢失!”
我想,大概每一个数据丢失的人都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这样的“蠢事儿”竟会发生在自己头上吧……
蓝色屏幕上反射出我懵掉的脸
在八月中旬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二下午,准备完晚上Journal club PPT的我,正在悠闲地抽空改之前写得不顺利的科普投稿。
正当我磨来磨去没有好的思路准备咕咕鸽文的时候,我的电脑先我一步做了决定:
毫无预兆,它蓝屏了。
图片
有没有倒抽一口凉气 | Giphy
页面显示重启失败,等了几分钟也没有任何反应。作为一只电脑小白,我只好采用惯用的手段——强制关机。后来我才知道,正是这个长期以来不好的习惯,为硬盘的最终崩溃埋下了隐患(PS:遇到蓝屏死机情况除了强制关机,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关机后,我想着会和以往一样,只要重新开机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毕竟前一晚,当我把数据录入excel时,也出现过蓝屏并重启失败的情况。事实上,如果我足够谨慎,那时就应该意识到该把电脑送检了。但我没有。在按了数次开机键后,我的笔记本依旧沉默着,黑掉的显示屏里照出了我沮丧的脸色。好吧,只能送去修理了……
图片
和群里的编辑理直气壮地报备了一下可能会鸽文 | 作者供图
一波三折的送检之旅
大概在今年三月,我的电脑也出现了蓝屏且无法开机的情况。送去学校的志愿者协会,简单地拆机扫灰散热后,一切又莫名其妙地恢复了正常,所以这次,我仍然侥幸地认为:大概是最近用电脑太久了,温度太高出而导致它出现故障。
“希望不要烧坏重要的元件。”
事实证明,真是太傻太天真。
因为是暑假,无法去志愿者协会修理,我只好去了学校大门口的手机电脑维修店。
老板麻利地拆了机,然后和我说:“显卡坏了。”
图片
印象中,显卡坏了是个大故障,而门口维修店的口碑实在不太行,出于对老板技术的不信任,我抱着电脑离开了。
这次,我的直觉终于帮了我一次,因为后续的事情很快证明,电脑的问题与显卡毫无关系
在计算机学院同学的劝告下,我打消了某宝上的寄送维修服务,带着我的小破本心情沉重地去了学校北街的一家口碑较好的维修店。第二家店老板更加麻利地拆机后说:“显卡没问题,只是线路接触不良,小问题,你过两个小时后来。”我放下心,踩着自行车飞奔回实验室。
此时已经临近下午六点,我用台式机在会议开始前的最后一分钟,重新做完了PPT……
图片
最初以为电脑问题不大时,路过教学楼还在开心吸猫 | 作者供图
OMG,坏掉的是固态硬盘!
会议一直持续到临近九点,期间提及电脑故障的事,师弟还说:只要不是硬盘坏了,都是小问题。(乌鸦嘴!哦我真该打死这个毒奶!!)
晚上开开心心去领电脑,想着还要处理的工作,恨不得将自行车变成 “风火轮”。
推开门,店老板带着五分同情三分愧疚还有两分见证历史的表情说道:“同学,你要有心里准备,你的固态硬盘坏了。”
“老板,还能修吗?”我战战兢兢地问,心里同步上演“拿出全部积蓄只为换回数据”的戏码。
“不能,你这个型号是一体的,无法修复。”
“啊……”大脑在这一刻宕机。
“同学你数据备份了的吧?“直到店老板再次开口,我才想起来还有备份数据可以用,但因为上次备份还是五月——这就意味着,整个暑假肝完,我的实验进度变成了-20%!
辛辛苦苦三个月,留下一把辛酸泪!
蹲在店门口默默流泪的我对及时备份这四个字有了彻底而深刻的理解。
因为代价实在惨痛,所以我并没有这么快死心。那天晚上,我在思考要不要跑一趟官方店铺尝试维修中辗转难眠。
图片
检测过程中显示“未安装硬盘驱动”,说明确实是硬盘的bug | 作者供图
“脱胎换骨”,继续肝数据啦
后续的一切努力都被证明是徒劳,因为错的不是我,而是这台电脑使用的固态硬盘本身的性能决定了它易损坏,且一旦损坏几乎无法修复。
图片
中间这块贴标签的就是我的电脑硬盘,型号是PM991,传说中“同生共死”的灾难型硬盘(三星PM991是一款采用低成本QLC NAND存储芯片的固态硬盘,采用HBM堆栈设计,就是主控芯片和存储芯片堆叠在一起,以降低成本和电路板面积的占用。采用QLC存储芯片硬盘不但读写速度慢,而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也大打折扣。这是导致此次硬盘数据丢失的最主要原因) | 作者供图
在做完漫长的心里建设并哭着开始一条一条的重新补录数据后,我也开始在大神师兄的帮助下给电脑换上新的硬盘,并趁此机会为电脑做了升级。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明白了每一次的强制关机都会损害固态硬盘,因为固态硬盘最大的bug就是怕突然断电
从目前的维修经验来看,断电导致固态硬盘报废的基本是一些低端或者早期生产的固态硬盘。厂家也意识到了固态硬盘断电容易丢数据的问题,因此在企业级和高端固态硬盘上都设有断电保护机制,能够很好的避免断电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因此在固态硬盘上多花点钱还是值得的,毕竟数据无价。
顺便补充一下,机械硬盘(移动硬盘)害怕剧烈震动、敲打或跌落,所以平时习惯于用机械硬盘备份数据的小伙伴一定要小心一点,注意轻拿轻放。
图片
给电脑换上新硬盘后,速度杠杠的!| 作者供图
换上高性能硬盘后,我的电脑速度有了明显提升。之前常出现的office打开界面易卡顿、使用易闪退的现象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师兄的帮助下,我把因太卡而闲置两年的Dell旧电脑也搬出来重新换了硬盘(这台用了五年的老电脑原来配的是机械硬盘),让它成为了一台合格的备用机。以后再也没有理由回寝室不看paper了呢。
最后,无奖竞猜!那个从老电脑里换下来的硬盘最后怎么样了?
嘿嘿,我买了一个硬盘壳子,让它变成了移动硬盘
回收旧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关于数据安全的心得
经过这次事件,除了感觉心碎和懊悔外,还是学到了不少关于数据存储安全的知识,简单复盘一下有以下几点:
1.关于数据存储安全,最为关键的是重要数据必须有双重备份。比如在电脑中有一个备份,在移动硬盘再备份一次。如果说数据恢复是亡羊补牢,那及时备份则是未雨绸缪。
2.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各有各的小脾气,要分别对待。
固态硬盘,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通过主控芯片将被存储数据以不同电压(高压为1,低压为0)的形式记录到NAND闪存芯片中,它读写速度快,因为无无机械组件,抗震性能强,因此适合作为电脑的系统盘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固态硬盘在数据丢失后没有再恢复的可能性,因此不要使用固态硬盘来备份重要数据
机械硬盘,利用了磁存储的原理。其数据记录是通过磁头产生的磁场改变磁盘上磁粒子方向来实现0和1数据的存储,相对固态硬盘来说,它存储空间大,价格也便宜很多,又因为磁存储,只要存储介质不受物理损伤,就可以永久保存,也比较容易进行数据恢复,但使用过程中一定注意避免震动和跌落。通常来说,机械硬盘适合备份数据,不过最好3-5年换新(PS:这一点视硬盘的健康状况而定。一般机械硬盘不会毫无征兆的挂掉。从出现坏扇区到数据丢失之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一旦发现机械硬盘有坏扇区出现,必须要马上备份数据,更换新的硬盘),这次我就是在自己的机械硬盘中找到了五月时进行备份的数据(否则我要补的就是三年而不是三个月的数据了,想想就一身冷汗!)
图片
硬盘需要关爱 | Pixabay
3.不能光依靠硬盘来备份数据,最好还是有一份云端存储以防不测
这里就要强烈安利学生党们使用微软的OneDrive,只需要用教育邮箱注册就能领取5T的存储空间,而且能够同步多台电脑的数据文件。同时OneDrive也具备手机客户端,可以从手机轻松访问云端数据。
另外微软自带的浏览器也很好用哒,登录账号后可以同步历史浏览记录和收藏夹中的信息,这次也多亏了它,让我很快重新整理好三个月来读过的文献。
4.每次数据手动备份很麻烦,有时还会忘记覆盖已更新的同名文件,这时就需要一个好用的数据备份软件了。这里安利开源免费软件:free file sync,操作简单,页面干净清爽无广告。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最好给自己的电脑安装一个硬盘检测软件,这里推荐安装crystal disk info,当硬盘健康状态堪忧时,它会发出警报提醒你被及时备份数据并更换硬盘。日常它还可以监控你的电脑温度,硬盘通电次数及通电时间等,还可以查看不安全关机次数,可以说是电脑硬盘的安全管家啦。
图片
监控硬盘状态的软件,因为换了新硬盘,所以是100%的健康度 | 作者供图
作者:一只哈代
编辑:酥鱼
审稿:师兄
图片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填写调查问卷,支持我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