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看点》强边固防|边境上那些最可爱的人(下)

图片
图片
上期《新看点》,我们认识了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和边民们,了解了他们为国戍边、守好国门的感人故事。而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多为边境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是义无反顾的民兵突击队、是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是无怨无悔的后勤保障人员……他们是子女、是父母、是普通人,但他们心怀“国之大者”,有着“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他们不甘做个旁观者、局外人。放下惦念,主动请缨,用自己平凡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严防疫情输入的钢铁长城。今天,让我们继续来认识边境上那些最可爱的人。
图片
在边境一线各个疫情防控卡点,随处可见民兵的身影,每一个自愿报名支援边境的民兵,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决心。他们怀着一腔热血驰骋在边境“疆场”,为疫情防控、强边固防,注入了强大“火力”。他们向祖国承诺:将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图片
在麻栗坡县杨万乡龙媚执勤点,杨彬斌正在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体温检测。杨彬斌是来自砚山县的支援民兵,从2020年12月来到麻栗坡县杨万乡支援边境防控工作后,连续坚守200多天,中途一次都没回过家。
图片
砚山县支援民兵 杨彬斌:“我从去年12月25日就来到现在,来到这里更能体现一个退伍老兵(的价值),作为一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我也是一名党员,时刻提醒自己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流血掉泪勇敢牺牲。”
图片
敢吃苦、敢冲锋,是杨彬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他所在的杨万乡龙媚执勤点地处三岔路段,是连接杨万乡几个抵边村寨的要塞,杨彬斌和执勤点的民警、民兵们平均每天要检查的车次就在500辆以上,1000多人次。
图片
砚山县支援民兵 杨彬斌:“因为这个点,每天过往的车辆、人员比较多,尤其是这里的街天,人次比较多,车次比较多,然后外来的车辆人员也比较多,所以这个点人员配备也比较多。”
作为砚山县支援杨万乡的民兵排长,杨彬斌除了要在龙媚执勤点参与执勤外,还要到杨万乡所有民兵的卡点走访、巡逻,繁重的工作压在肩上,有时也会倍感疲惫,但只要想到自己的坚守换来的是边境安稳,他便无怨无悔。
图片
砚山县支援民兵 杨彬斌:“不辛苦是假的,还是有一点辛苦,就是在查车的时候,和村民交涉时,(他们)有时有抵触心理,交涉就很难,所以有时就会造成堵塞,心里很疲惫。作为一名中国人来到祖国的西南大门,疫情不退我不退。”
冉正发也是一名坚守在边境一线的支援民兵,但和杨彬斌不同的是,他看不到“车水马龙”,整日只有青山做伴。
323号界碑疫情防控卡点是民兵值守卡点,冉正发和其他几个民兵们按班轮换,每天都要顺着狭小潮湿的山道翻越高山,对边境线巡逻,一趟下来就是几个小时。
图片
西畴县支援民兵 冉正发:“一天工作的时间基本上不会见到什么人,就是只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几个人,见不到其他人,当那个时候就肯定会觉得很无聊、很寂寞,因为没人陪你说话。”
图片
今年7月下旬才来到八步乡323号界碑疫情防控卡点值守的翟常令也同冉正发一样,怀着一腔热血走向边境线,并在这里开启自己人生的新启航。
图片
西畴县支援民兵 翟常令:“过来的时候心理上也有准备,跟心理预期是一样的,反正来到这边肯定就是见人少,交通各方面肯定是不方便的。我来的时候就不是想着来享福的,我还年轻,只要祖国有需要,我就要来边境奉献我的青春。”
图片
民兵和强边固防突击队员大多都从州内其它地方来到边境,基本上是“人生地不熟”,村支书就是做好衔接工作的关键。张先琼是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疫情爆发后,张先琼的工作重心从村委会的基础事务转移到了疫情防控上。今年以来,张先琼不仅要对辖区内符合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跟踪,收集在外务工者的相关接种材料,还要做好哪灯村边境疫情防控卡点的保障工作。
图片
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先琼:“现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疫苗接种和全员核酸检测都做了,每天都要对我们现在卡点物资和卡点的情况询问一遍。还要对我们这里所有的边境线(巡逻),几乎涉及到物防的地方都要走一遍,看了我才踏实。再怎么苦我都不怕,我就怕守不住。”
图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张先琼在祖国南疆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兑现入党誓言、践行初心使命,“不怕苦、不怕亏”,始终坚持群众之事无小事,始终坚定“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信心。
图片
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先琼:“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些(压力)我都不在乎,更何况我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强边固防,首先我们主要做的就是要提高群众强边固防的意识,爱国意识,就是‘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良好局面。”
同张先琼一样,胡明昌是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也是个说话做事干净利落的人。胡明昌还有一个身份——界务员,他坚持每周1次在茅坪村4.5公里边境线17块界碑间往返巡边,因山路崎岖,巡边1次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他的巡边路一走就走了13年。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他每天穿梭在各个卡点间,给值守人员运送饭食物资,全身心投入到防疫战争中。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 胡明昌:“我们也在11个村小组里面开群众会、做宣传,不能越境,外出打工的人员要报备、汇报,‘三非’人员要向我们网格长汇报。还有我们组织群众24小时不间断地在卡点上轮流值守。”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村委会所在地茅坪村小组有国家级口岸1个,村子距离中越边境线仅2公里,边境线长、通道便道多,外籍人员管控难度较大。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就要懂得防疫政策和知识,为了确保能把工作做好,胡明昌自学政策知识,然后再把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应对疫情,并积极加入抗疫“战队”。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 胡明昌:“疫情防控工作它不仅仅是某个单位或某个人能做得了的,我们边境线很长,我们茅坪村委会有4.5公里的边境线,在这个边境线上没有天然屏障,很复杂,很难管,只动用解放军和边防人员的话,他们工作量肯定会很大,所以我们组织群众来一起守,这是第一;第二,我们作为一个边境村民,也应该守好土、固好边,这个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胡明昌和在边境守护的一线人员来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奔赴边境线,与青山为伍、红土为伴,只为保一方百姓安康;向记者说起对家庭的愧疚时,胡明昌曾几度哽咽。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 胡明昌:“这个说起来心里就觉得对不起家庭,比如说像去年三月份我老婆查出来鼻窦炎,需要做手术,我刚把她送到文山州中医院,马上卡点的人就打电话给我说卡点有情况,没有我是不行的,我就马上回来,等我回到医院的时候手术已经做完了。还有一次,上个星期我的老丈人已经病得很严重,在床上已经快不行了,马上卡点上就接到通知,我赶快打电话给解放军和派出所,因为他们地形没有我熟悉,我就带着他们去把越南人堵回去了,工作也做到位了,等第二天我回来,老人已经不在了……”
当记者问胡明昌是什么驱使着他,让他牢牢扎根在边境线上?胡明昌回头指了指身后的那面党旗,憨厚地笑。
图片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党总支书记 胡明昌:“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受到党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今天是党给予我们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群众、自己和国家。能够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能够为国家尽一点力,我都感到很高兴很欣慰。”
今年48岁的胡明昌,在祖国边境线上坚守了13年,在往后的岁月里,他依然会继续坚守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用粗糙的手掌,握紧边境卡点每一面鲜红的国旗。
图片
党员干部奔走在一线,边民、民兵和突击队员坚守在最前沿,条件越艰苦,后勤保障越重要。八布乡有着27公里边境线,疫情发生后,“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形势十分严峻,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谁来干?谁能干得好?热情淳朴又精明能干的夏天会成为了不二之选 。
图片
麻栗坡县八布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 夏天会:“我们现在17个卡点,总的有100多个人,每天的生活开支,所有的物资都要全部帮他们准备好。前面我们是三天送一次,但是现在(守卡)人手增加那么多的话,估计三天一次是不够的,可能要两天一次。”
图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夏大姐为保障卡点值守人员有物资、有饭吃,她起早贪黑协调储备物资,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将物资进行分配、点数、打包和标记后才能送往各个卡点。一桶煤气、一箱泡面,甚至一个鸡蛋、一颗螺丝钉,只要一线需要,夏大姐就马不停蹄地给他们找、给他们送,确保不出纰漏,有需必足。
图片
麻栗坡县八布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 夏天会:“我从来就没有分上下班时间,有时候他们来领物资了,马上来开门给他们。有时候他们是早上巡逻,我就早上来拿物资给他们,有时候是晚上8点钟以后才去巡逻,我又来拿物资给他们。很多时候都加班到半夜12点、1点都很正常。”
作为麻栗坡县八布乡政府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夏大姐平时就负责着兽医站、敬老院的相关工作,这次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来,她的工作任务也不轻松。也正是有了很多像夏大姐一样的人,始终坚守一线,加班加点开展物品提运、清点发放等保障服务,才共同筑牢了边境抗击疫情的安全屏障。
图片
采访中,我们和坚守在边境一线的人员一路接触下来发现,他们无论男女,都皮肤黝黑,讲话语速快,走路也快。肤色是他们的印记,说话简洁明了,是他们对工作烂熟于心的气自华。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却是无所不能和踏实可靠的哥哥姐姐,他们熟悉每一个卡点的每一个值守人员,他们像是一家人,这股力量是给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的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些最可爱的人。
图片
图片
政府授权店铺 文山三七专卖
(扫码进入)
图片
本台记者:古魏魏 付连兵
麻栗坡融媒:王云 尹鹏
马关融媒:吴会兰 候廷秀
编辑:关韦伟
制作:农锦庄
责任编辑: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