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地温情”

编者按:
河南开封古称“汴”,曾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峰。“造极于赵宋”的传统文化,既有精英的士大夫文化,也有源远流长的市井文化。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开封人勤勤恳恳,用自己的璀璨人生,不停地锻造这座悠久城市的伟大性格。近年来,开封不仅出现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更有无数生活在开封的普通人,一次又一次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温情形象。近日,人民网报道团队走进开封市,将镜头对准这些默默奉献温情的人,聚焦他们的凡人善举,用小切口来讲述这座城市里的“汴地温情”。
图片
职业:党员
姓名:王建国
故事:87岁党员62年义务理发超3万人
河南开封顺河区,87岁的王建国用梳子托起一撮白发,开始为71岁的王树有理发。王树有是王建国的第33870位“客人”。过去的62年间,退休老党员王建国为大家理发修面,从未收过一分钱。“作为一名党员,受党教育几十年,应该给国家,给群众做点事。”王建国说,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了,但还要坚持下去,啥时候走不动了就不干了。
相关报道:特别的“精神支柱”——八旬老党员义务理发62载
图片
职业:教师
姓名:朱美琳
故事:101岁老教师3代18人坚守教育事业
“我入党65年了,家里19个党员,18个老师,四世同堂。”河南开封鼓楼区大纸坊街的胡同里,101岁的老教师朱美琳精神矍铄,她语带自豪地指着家里墙上贴的“教师榜”,激动的双手微微颤抖。“教师榜”上,“以德为魂,学会做人,以能为本,教书育人”的家风家训在这个教育世家赓续相传。
相关报道:101岁老教师朱美琳:3代18人坚守教育事业
职业:村民
姓名:范运亭
故事:20年义务巡护堤岸救助野生动物400只
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乡大辛庄村村民范运亭,20年来,他在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义务巡护16000多公顷的水面、堤岸,共救助野生动物400余只,多次制止猎捕野生鸟类非法狩猎行为。
图片
职业:“职业妈妈”
姓名:侯振华
故事:SOS儿童村里24年养育21个孩子
中国开封SOS儿童村10号家庭里有位职业妈妈,名叫侯振华。她在SOS儿童村工作24年来,陆续养育了21个孩子,每天照顾孩子起床吃饭,整理床铺,洗刷衣被,辅导孩子做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丝到白发,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抚养的韩好念成为全国儿童村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
图片
职业:基层干部
姓名:李爱玲
故事: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将贫困村建成示范村
李爱玲,是通许县冯庄乡陈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她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干在实处、敢于担当,团结带领群众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发展大棚产业,成立了通许第一个绿色蔬菜种植合作社,建成280余亩的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万元,2020年人均纯收入20100元,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图片
职业:“人民调解员”
姓名:杨艺林
故事:社区工作25年调节纠纷500起
禹王台区菜市街道医院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杨艺林,在社区工作25年来,关注民生,成立“杨艺林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80%以上。“我坚持‘居民无小事’原则,客观公正的调处好每件矛盾纠纷。”“杨艺林调解室”已成为医院街社区的特色亮点,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图片
职业:环卫工人
姓名:杨志刚
故事:21岁干起了环卫工作 20年不怕苦和累
作为开封市龙亭区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工人。杨志刚21岁跟环卫车在一起,一干就是20多年。多次主动承担“急、难、脏、重、累、臭”工作,经常每天凌晨5点到岗,坚持工作到深夜12点。他和同事发明“钩铲一体”工具,用铲铲除压砣上的垃圾,用钩钩取地坑内的垃圾,方便了中转站管理人员操作,减少了劳动量。以精湛技艺、无私奉献,展现出环卫工人的崇高品格。
图片
职业:抢险一线“侦查兵”
姓名:宫二虎
故事:巡河时第1个发现管涌 及时抢险避免险情
党员宫二虎,是尉氏县产业集聚区西区干部。在今年7月20日特大暴雨发生后,他负责北康沟河(史庄桥-三李桥段)巡河任务,冲在排查险情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把脚都磨破了,7月22日早上7点宫二虎在邢庄桥南巡查时第一个发现管涌,立即上报县指挥部,并和救援队一起参与抢险,避免了更大险情发生。
图片
职业:学生
姓名:张妙琪
故事:13岁女孩失去双亲 8年来坚毅乐观笑生活
张妙琪,是兰考县航海路中学八四班学生,她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学习优秀、懂得感恩、爱做公益。7岁那年母亲因患乳腺癌去世,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失去双亲的她随舅舅一家生活,每天放学后主动承担各种家务活,照顾姥姥、姥爷,为两位老人洗脚、揉肩、捶背、擦身子。2020年,张妙琪荣获兰考县“新时代好少年”、开封市“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相关报道:“开封好人”最小获奖者张妙琪:我的舅妈是“妈妈”
策划:徐驰、侯琳琳
设计:彩虹
参与采写拍摄:尚明桢、霍亚平、常力元、朱慧杰、刘小龙、张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