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尴尬局面:房子一边买不起,一边卖不掉,央媒发声敦促

9月以来,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楼市愈发扑朔迷离。因为从3月以来,整个市场就进入了降价促销模式,越来越多房企通过让利手段来吸引购房者,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传来一个又一个房子因为缺钱导致建设停工的消息。对于这些消息,不仅给今年的金九银十埋上了阴影,就连有计划买房的家庭也开始担心起来:楼市秋意浓,还能买房吗?
01房价现状:下跌城市多于上涨
新房方面,据官方70城房价指数,8月份有46个城市环比上涨,20城下跌,对比6月55城上涨,7月49城上涨,新房市场的下跌范围在慢慢扩大。在这点上,热门城市还不太明显,无非是参与买房的人变少了,但房子还是能卖掉,反观很多三四线城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本来就缺少人气和资源相对落后,再加上大小房企跟风降价,为了稳住市场,至少有5个城市禁止房企“恶意降价”,换言之不得继续规模性降价了。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限涨房价大部分人都理解,但为何要限跌呢?房子能人人买得起不是更好?其实除开其他国家对于楼市泡沫的强硬处理方式,仅仅是对于我国而言,一旦房价下跌,还在还房贷的人会发现继续还贷等于是亏损,就会导致他们不要房子,进而增加银行坏账。所以为了防止住房市场“乱跌价”,尽管形式不同,但谁也别想出乱子。
二手房也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拐点信号。具体到城市数量,8月上涨城市27个,下跌城市34个。事实证明,房价不是不会跌,只是时候未到,毕竟在此之前,有太多人认为房价仍然有上涨基础,调控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
02市场环境:调控全面精细化
放眼今年,全国累计超过400次调控,现场调研、整顿行业、管控二手房定价、限贷限购限房贷,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招数,都被运用起来。一波接一波的调控风暴下,更说明了市场风向正朝着全面精细化的方向步进。
比如2天内3城接连出手:
先是江西,9月18日当地发布一份行动方案,计划在3年内持续整治房市秩序,将房企、租赁、物业等各交易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予以整顿。几乎是同一时间,云南也发了一份行动方案,不过不同的是,当地更细致的将行动作为划分,包括恶意炒作市场、捂盘惜售、套取低息资金买房等32条行为,并对不同时间的行动制定了时间表。
还有是厦门,9月18日,当地5部门发布调控加码通知,重点有二,包括买新房需持有5年才能卖;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需复核新房备案价。在房说君看来,2天时间,天南地北的区域同时加码调控,这并不是巧合,确切的说,而是调控全面精细化的体现,对于热门城市,冷热不均、冲高回落的省份,显现出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可以预见的是,在全国调控普遍收紧的大环境下,各个省市的接力调控,可能会越来越多,房子也或将迎来“贬值潮”。
图片
03尴尬局面:一边买不起,一边卖不掉
不过,当房价下跌趋势愈发明显,当房市调控趋势只紧不松,目前的市场面临着尴尬局面,房子一边买不起一边卖不掉。一方面正如融创孙宏斌在业绩会上总结的那样:预计下半年会比较惨烈,要给自己留出安全空间。可以看出,房企们做好了最坏打算,面对生存空间的缩减,企业间的竞争似乎只剩下“降价卖房换回款”了,10月起贬值潮的环境可能更加恶劣。
在重拳之下,企业们最为忌惮的恐怕就是“3+2红线”了,同时遏制住融资和负债规模,如果不积极降负债,随时都可能关门走人。但是又不能随便降,有媒体报道,7月以来,岳阳、沈阳、昆明等地出台措施禁止房企“恶意降价”,有些地方的降价行为更是招来主管单位的谈话,所以开发商的立场和处境来说异常困难。
从房企披露的销售月报看,8月的销售面积与金额出现下滑,比如万科合同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48.12%,销售额下降36.94%;招商蛇口签约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5.9%,销售额同比下降24.07%。此外,2021年房企境内到期债券合计4880.15亿元,房子卖不掉,但偿债高峰又到来,开发商做好了让利准备,这就意味着房子将迎来贬值潮。
图片
房企的竞争对手还有众多的二手房业主,他们也在想尽办法卖房子。原因很简单,在人口资源充足的城市里,基本都进入了存量房市场,人们对二手房的需求相对来说更务实一些。不过二手房因为没有规范的销售渠道,很多时候只能在中介上展示,这也就造就了过去二手房炒作水分比较高。
自从二手房限价管控开始,市场预期低迷,二手房的火热态势也被打趴下了。已知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中,成交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杭州深圳最为甚,3月时达到成交高点11534套,随着门槛收紧,成交量直接跌到5602套,跌了超半数。而深圳方面,8月成交量更是创下十年新低,不足2500套。
另一方面,地产商和业主都着急卖房,根本不好卖,但对于大部分刚需购房者来说,目前的价格实在太高,根本就买不起。要知道,根据央行数据,目前已经超过90%的城镇家庭有房,4成家庭拥有2套以上的房子,这就意味着,买得起房的人早就买了,剩下的基本是买不起。
大家也不要奇怪,试想想,上半年全国均价10720元/平,103县城的均价过1万元,按照这样的基础,一套100平的房子起码要百万元起步,放在任何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这么高的房价都不是闹得玩的。更别提现在调控严厉,多地房贷利率连续上调,像杭州、深圳等城的首套利率都突破6%,对买房人来说,无论是资金成本还是心理负担都造成深刻影响。
可想而知,即便目前的市场已经陷入刚需买不起,房企和业主卖不掉的尴尬局面,但严厉的市场环境却在吓退真正需要购房的人,这也是大家迫切想楼市回归理性的初衷。
图片
央媒发声敦促,一张明牌应声而出
事实上,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9月7日,银保监会答问时提到,督促银行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利率等方面对刚需群体进行差异化支持。央行会议上也强调,要防止政策调整误伤合理的市场需求。
近期,经济日报发文《楼市调控应注意满足刚需》提到,密集调控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楼市预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下一步,对于刚需群体的真实买房需求,措施还要更加“友好”,渠道应进一步拓宽。
从各官方发出的信号来看,“保护刚需”这张明牌已经应声而出,为了的市场方向不会改变,依旧是打击炒房,保证住房,但是在这些前提下,要对自住的刚需和改善需求者予以更多的支持。
房说君有话说,看到这,不难发现以后的房产走势也基本清晰了,只要你是改善或是自住,买房就得好好选,不能因为市场贬值潮开始,就以为便宜,不考虑地理位置和地段发展随便买,这一点切忌。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房说君)